他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半斤八兩”的說法就是因他而來

“半斤八兩”,用來形容兩個人勢均力敵、奇虎相當,不過這種說法是帶有一定貶義的。我們都知道,半斤是少於八兩的,為什麼它們會相當呢,在以前的使用的舊制中,它們有什麼故事呢。

他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半斤八兩”的說法就是因他而來

李斯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早年在楚國做了一名小吏。後來在目睹了倉鼠和廁鼠的區別之後,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立志要幹一番大事。

於是李斯便辭去官職,到齊國去拜荀子為師,然後潛心鑽研“帝王之術”,學成之後來到秦國,為秦始皇制定了消滅六國的具體戰略實施規劃,輔助秦始皇完成了霸業。

除了在軍事上的貢獻之外,李斯在政治上也有很多成就。秦始皇著名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偉業,就是在李斯的主持之下完成的。

秦始皇在統一天下後,為了能夠適應貿易和經濟發展的需求,便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不僅統一的文字和貨幣,還廢除以往六國所使用的度量衡舊制,制定了一套新的規範體系。

李斯首先完成了度制和量制的標準確定,接下來就該確定衡制了。

他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半斤八兩”的說法就是因他而來

那麼什麼是衡制,衡制即衡量重量的制度標準,古人在買賣交易的時候,使用的是桿秤,秤桿叫做“衡”,上面有十六顆星,一顆星代表一兩,秤砣叫做“權”,用秤桿和秤砣配合著使用來確定所稱物體重量,就叫做“權衡輕重”。

那麼為什麼叫做“衡”的秤桿上有十六顆星呢,這裡還面有一個小故事。

李斯在確定衡的標準時,對比了各國所使用的規範,但是差別都比較大,所以一直拿不定主意,只好去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便提筆寫下了“天下公平”四個大字。

李斯拿著秦始皇的批示回去後,仍然一籌莫展,但也不敢再多問。

他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半斤八兩”的說法就是因他而來

後來無奈之下,李斯便按照秦始皇的指示,將“天下公平”四個字的筆畫相加起來定為衡的重量,這樣就有了一斤等於十六兩的規範。

既然一斤為十六兩,那麼半斤自然就等於八兩,所以“半斤八兩”就成為實力相當、彼此不相上下的說法。

一斤為十六兩的規範自秦始皇確定之後,一直使用了兩千多年,後來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計算方便,才改為現在的一斤等於十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