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義和邪惡之間,請選擇善良

在正義和邪惡之間,請選擇善良


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著很多很糟的事,總是會有些糟糕的事情,不斷在刷新作為一個文明人類、正常人類的認知。

這些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很多社會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都在試圖給出答案,比如榮格提出的“集體無意識”,米爾格拉姆做的服從實驗,比如漢娜·阿倫特提出的“平庸的惡”。


在正義和邪惡之間,請選擇善良

漢娜·阿倫特


為什麼人一旦處於群體之中,就會變成匪夷所思的暴虐,就會做出平常的自己所想象不到的行為?

那些在暴亂之中掀翻汽車,打砸商店,殺死無辜路人的人;

那些在高速公路側翻的貨車跟前,不去救人,反而哄搶貨物的人;

那些在校園霸凌或者公司內的霸凌中袖手旁觀甚至為虎作倀的人

那些躲在鍵盤後面,肆意凌辱謾罵攻擊別人的人……

他們有些平素裡,有些也是孝順父母,對親人友善,喜歡小動物的人。他們的“惡”從哪裡來?難道人的心中,真的同時住著天使和惡魔?


在正義和邪惡之間,請選擇善良


可以試著想象一下:全世界的人,有超過百分之四十是沒有自由意志,自我意識,沒有主見,只知道隨波逐流,聽命於人的,心理學所謂的“哲學的殭屍”,跟著好人就做好事,跟著壞人就做壞事;

有超過百分之二十的人是精神變態者,他們冷酷,只想滿足自己的慾望,沒有同情心,沒有道德感,沒有廉恥心,精於計算,從不反省,他們其中最差的,是那些以暴力作惡為樂的人,例如監獄裡的虐囚者,冷血殺手,稍好的把直接的暴力轉換為搬弄棋子,例如那些衣冠楚楚的政客,商人,為了一點利益不惜犧牲掉千百萬普通人的權益,甚至生命;

剩下的一少部分人,才是既有頭腦,又有良知的人。他們講人道,關心社會福祉。他們困惑於這個世界為什麼會越來越糟,“平庸的惡”是怎樣發生。


在正義和邪惡之間,請選擇善良


羅伯特·索耶的小說《量子之夜》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基本設定上展開的。讀這本小說,你會覺得觸目驚心,因為其中列舉了太多在現實中發生過的事件,讓人覺得,社會的病態簡直觸目驚心。

看得出,索耶試圖在解釋這個世界,他拿起了哲學,心理學,現代醫學,量子物理,文學想象等等工具,想為人性中不可思議的愚蠢和殘暴找到一個答案。

而我們讀過這本書,掩卷之後,想到歷史上發生過的和現實當中正在發生的戰爭,暴亂,集體無意識的表現,遮掩,粉飾,自欺,過於迅速的遺忘,過於龐大的盲從,會感到惶恐,難道索耶想象出來的東西,都是真的嗎?


在正義和邪惡之間,請選擇善良


如果索耶的想象是真的,我們就更知道“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是多麼重要,這至少可以使我們每時每刻都能夠維護內心的良知,明辨是非,避免無心作惡。


正如斯蒂芬·金所說:

像我們這種人,我們知道在超凡入聖與無惡不作之間還有種抉擇,這是所有成熟的成年人都會選擇的一條路。因此你會在得失之間求取平衡,兩害相權取其輕,盡力將善意放在面前。


—— 斯蒂芬•金


在正義和邪惡之間,請選擇善良

斯蒂芬·金


同人生道路上的其他各種選擇一樣,善良也是一種選擇。

選擇善意,同樣也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在正義和邪惡之間,請選擇善良


同人生道路上的其他選擇一樣,面對自己時候的誠實和勇敢也是一種選擇。

不逃避現實,不迴避現實,勇敢做自己,這既是有可能戰勝邪惡的開端,同時,也是避免淪為邪惡的底線啊!


在正義和邪惡之間,請選擇善良

茨威格


如果不想頭腦空洞地過一生,行屍走肉地過一生,醉生夢死地過一生,有一些選擇還是必須要做的。

在所謂的正義和邪惡之間,請選擇善良。

在所謂的主義和私慾之間,請選擇“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希望有尊嚴地度過一生的人,請尊重其他生命體的尊嚴。

即使只能獨善其身也是好的,畢竟是作為一個真正的人,度過了無愧於心的一生。


  • end


在正義和邪惡之間,請選擇善良

謝謝閱讀,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