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自己誰能想到,年輕男演員裡的大勢,竟然會落到易烊千璽身上。



這是易烊千璽拿完百花獎最佳新人後,在後臺採訪的生圖: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個頭不高,比例還很一般,有五五分的嫌疑。


身板兒單薄,窄肩膀,還有點溜。


這是金雞百花節期間,電影頻道和時尚芭莎聯合搞的一個年輕演員大合影: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一眼看去,最打眼兒的男演員,好像是大長腿劉昊然。


最後排右一這位不知名男星也挺醒目。


王俊凱的五官最立體精緻。


總之看整體,易烊千璽的先天條件並不算好,至少不屬於大氣震場型選手。


因為一部《少年的你》,易烊千璽彎道超車,成了第一個拿到主流獎項的流量。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易烊千璽參加飛天獎


為什麼他可以?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去年金雞獎時,組委會搞了個策劃,讓資深電影人推薦一個年輕演員。


陳可辛推薦了易烊千璽。


他說有次去探班《少年的你》,正好拍攝易烊千璽的大特寫。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陳可辛在監視器前看,“完全被他的表演震住了,沒想到他能演得那麼有震撼力。”


陳可辛向來會吹彩虹屁。


當年他監製的《十月圍城》上映時,大讚參演的李宇春特別像年輕時的林青霞……


前兩年《如懿傳》播出時,網友說周迅不適合再演小女孩了。


陳可辛還特地給周迅發微信說,你別聽他們的。


業內互捧不能全信。


但只要看過《少年的你》,就知道陳可辛這回真沒誇張。


經典的審訊室場景: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鏡頭裡易烊千璽的臉,呈現出粗糲的質感。


有清晰可見的毛孔、鬍渣和傷疤,不是飯圈女孩愛吹的“牛奶皮膚”。


眼睛裡有對成人規則的鄙視,恐懼,不信任;


還有對信念的堅定,也有少年人特有的故作深沉。


總之就是沒有每個愛豆眼裡都有的“星星”。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頂流想推翻偏見,轉型演員的第一步,就是先自己把偶像包袱扔了。


再來看看百花獎時,易烊千璽在臺下等待開獎時的截圖。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他的外表,哪怕有這樣那樣的不完美,但鏡頭一拉進,立馬就有內味兒了。


雖然還是一貫的沒表情,但又好像能解讀出很多情緒。


比如雲淡風輕不在乎;


比如很在乎,只是強作鎮定;


或者就是緊張到面癱……


他確實有張電影臉。


李安以前講到這個概念時,拿章子怡舉例。


說(《臥虎藏龍》時期)她很上相,有種禁忌感,神秘感。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只要造型到位,幫她設計出表情,觀眾就會幫她演繹了。


張藝謀也講過,電影臉不是說長得好不好看,而是耐不耐拍。


易烊千璽長了雙好眼睛。


(這裡說的好不等於漂亮)


內雙眼皮,眼型細長,眼距微寬。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天生性格內向,情緒不外露,眼神總是嚴肅又疏離。


雖然分不清他大多數的沉默裡,是若有所思還是單純發呆;


反正眼睛裡一直有內容,不空不浮,大概是因為總帶著點冷。


臉上有留白,就有了故事感。


他的鼻翼有點寬,鼻小柱挺拔開闊。


下頜骨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變寬。


稜角分明。


在流量屆並稱的四大三小裡,這個00後年紀最小,身板兒也小。


但上了鏡頭,A氣最濃,最有糙漢子化的潛質。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90初那波頂流,颳起的韓式濃妝型美男風,大概真的要過時了。


大勢易烊千璽,大概代表了流量時代前,人們對男演員審美的迴歸。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易烊千璽的大勢,還不是吳亦凡、鹿晗剛回國那會兒的大勢。


從頭到尾,沒人拿他們當正經演員來看。


行業明晃晃只是要用他們去收割飯圈的智商稅而已。


年初,準確地說是227大戰前;


我就寫過一篇→ 肖戰們還能紅多久?詳細梳理了頂流變遷史,這裡不再重複了。


單講講他們在顏值上共性。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頭髮濃密;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除了楊洋外,都是大圓眼,外雙眼皮,尖下巴。


楊洋雖然是內雙細長眼,論五官精緻度,在這四個人裡數一數二。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總之四大都可以稱得上一句“花美男”。


那幾年和流量時代配套出現了另一個概念——男色時代。


流量愛豆們靠數據恰飯;


數據都是飯圈女工們線上爆肝來的;


女工們真情實感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這些男演員的顏值。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飯圈女孩,普遍年齡偏小;


花美男們不只賞心悅目,還沒有侵略感。


看上去更易親近,甚至更好掌控……


剛好可以滿足這些小女孩的心理訴求——


通過信奉、執行飯圈守則,來獲得存在感。


總之被飯圈女孩推到最前排的,都是弱化了雄性氣質的漂亮男孩。


頂流們應該也深知,讓自己安身立命的真本事不是演技而是女粉絲。


或者本來就志在撩粉,而不在作品。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楊洋說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裡很撩的拉麵片段: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至少目前為止,老四大在表演上都沒什麼成就。


大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演起戲來,逃不出耍帥的套路。


頂流的位子也早換了人來坐。


年初的新頂流肖戰,無論是外形氣質,還是演戲套路,都繼承了老四大的路線。


直到他被捧起他的飯圈反噬……那大概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花美男風,也已經颳走了。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其實“花美男”是一個挺老的標籤了。


鬧太套時期的黃曉明,走的就是這個路線。


看看他在《泡沫之夏》(2010)裡的扮相和演出;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厚重的斜劉海,歪脖歪嘴,邪魅一笑。


一副沉浸在自己的魅力裡無法自拔的樣子。


《泡沫之夏》這種小言改編劇,目標觀眾也是小女孩,不過是十年前的。


那是流量時代前夜,飯圈規則還沒有成行。


花美男在當時並不被主流待見。


這個人設沒讓黃曉明事業更進一步,反倒成為了他的黑歷史。


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大男主大多都是糙漢大叔們的。


黃曉明這波70後男演員,是極其尷尬的一代。


我去年寫過一篇,專門講他們→黃曉明的尷尬,也是70後男演員的尷尬


電視劇方面,是內地50、60後的天下;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電影資源,又牢牢把握在香港大叔手裡。


上一代超長待機,下一代又完全改變了娛樂圈玩法。


70後們卡在中間,是內地第一批偶像演員。


形象也在糙漢和花美男之間,成就有點不上不下。


這批人裡,在電影方面,留下最多經典作品的,是鮮肉時期的劉燁。


《藍宇》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那山那人那狗》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都是文藝脆弱男的形象,那個時期的劉燁,絕對是天賦型選手。


但顯然這個路線,並不是可持續資源。


過了30歲後,劉燁向硬漢轉型。(雖然後來的轉型並不算成功)


也就是黃曉明沉浸在霸總型花美男的同時期。


臉上有皺紋,氣質上有被歲月蹂躪過的痕跡;


不管有沒有大隻肌肉,都從內而外,散發出力量感……


才是當時的主流審美。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無間道2》2003


等黃曉明們熬到了當年陳道明的年紀,市場又流行起流量鮮肉了。


從吳亦凡、鹿晗回國算起,流量時代走過了快7年。


流量愛豆們也被飯圈外的觀眾,質疑了快7年。


現在易烊千璽第一個突圍出來。


冷麵,沉穩、剛勁、甚至有點粗糙;


因為易烊千璽,頂流不再是貶義詞


不在乎鏡頭裡美不美、撩不撩……


就像是一種迴歸。


但他能突圍,也很難說沒有飯圈女孩的功勞。


一副有流量,又不被流量綁架的樣子。


也許不只是迴歸,更像一個新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