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背後的神祕故事

有時候,偉大的藝術家能用高明的技巧製造錯覺,巧妙地瞞過世人的眼睛。

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背後的神秘故事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油畫,作於1665年,現藏於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譽為“北方的蒙娜麗莎”,讓無數世人頂禮膜拜。一直以來,少女左耳佩戴的“珍珠耳環”被認為是作品的點睛之筆,熠熠生輝的珍珠與純真無邪的眼神相呼應,為作品增添了無限的神韻和想象。

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背後的神秘故事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電影海報 ,2003年首映

幾百年來,畫中神秘少女的身份引發了各種猜測。英國作家翠西·雪佛蘭以這幅名畫為靈感創作了同名小說,後來被改編為電影,講述了畫家維米爾和家中女僕葛利葉之間的曖昧情愫,珍珠耳環成為其中重要的敘事線索和信物。根據故事的描述,耳環本來歸維米爾的妻子所有。在畫家秘密的為女僕葛利葉創作這幅肖像的時候,親手為她扎耳洞並戴上耳環。這些異常舉動被維米爾的妻子察覺,引起了軒然大波,最終將女僕葛利葉趕出家門。在影片的最後,已故的畫家維米爾囑託家人將這對珍珠耳環贈給了女僕葛利葉,這個悽美的結局讓人唏噓嘆惋。

然而,當我們再次看向這幅熟悉的畫作時,真相果然如此嗎?我們的眼睛很可能被藝術家矇騙了!

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背後的神秘故事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作局部

2018年2月至3月,在海牙莫瑞泰斯博物館內,國際藝術專家團隊運用科技手段對這幅作品進行了細緻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顛覆了人們長久以來的認識: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並非真正佩戴了耳環!研究顯示,畫面中疑似珍珠的物體可能只是兩撇輕輕塗抹上去的白色顏料,事實上並沒有具體的輪廓,它們構成的球形具有很強的迷惑性。更重要的是,在少女的耳垂和球狀物之間並沒有連接物,所謂的耳環實際上懸浮在畫面當中!藝術家巧妙的利用視錯覺欺騙了我們大腦枕葉的視覺皮層,讓其從最稀薄的空氣中變出了一顆珍珠!

然而,這僅僅是畫家的惡作劇玩笑嗎?並非如此。許多十七世紀的荷蘭風俗畫家擅於用圖像來傳達道德寓意。維米爾把沉甸甸的耳環變成了無重量的懸浮物,他可能也是在用這種隱喻的手法告誡世人:珍貴的寶石也許只是源自於華麗的視錯覺,精緻描繪的現實表面之下往往隱藏著人生的浮華和虛無。

即使真相大白,這幅繪畫依然散發著無窮的魅力,為觀眾帶來永恆的美的享受。這一穿越時空的回眸,盪滌心靈的塵埃,讓人不由自主的停下來凝神冥想,編織著畫面背後的動人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