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陰:把這本書油炸了吧

#原創隨筆#

繁陰:把這本書油炸了吧

不知道95後到05年前以外的人們能不能感同身受,很久很久以前,在沒有被普及電腦和電視的年代裡,我們最大的娛樂活動就是看書,那裡面的故事,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是一個新奇的世界,我們有共鳴的感情,和還未去過的遠方或是已經成為歷史的曾經。可是現在不是了,或許早就不是了,這世上似乎什麼都比讀書有趣,手機一刷可以刷一整天刷不完,遊戲可以打一整夜打不膩,所有人都捧著手機對別人說,讀書好啊,有空要多讀讀書,可是什麼時候有空呢?又有什麼時候適合讀書呢?

過幾天就是世界讀書日了,寫下這些文字就是因為哪怕是能讓看到這裡的人不繼續往下讀,突然燃起讀書的熱情,去翻兩頁紙也是好的。

作為中文系的學生,這天佈置下來一個作業,一個學期要寫五篇讀書筆記,茶茶一直是一個做事很急迫的人,就是那種小學放寒假,一個星期內就把《快樂寒假》做完的女孩子。當天晚自習,茶茶就攤開讀書筆記和手機開始抄百度百科和讀後感,我問茶茶,為什麼不借這個機會多看幾本書呢?茶茶看了我一眼,繼續埋頭苦抄,嘴裡衝我唸叨:“我平時也看微博、公眾號上的東西,雖然是碎片化閱讀,可是我每天也看幾百幾千的字,這和看書有什麼不同,現在的書大都是質量極低的快餐小說,和網上的文字有什麼區別,以前的經典,七七八八也知道個大概,讓我靜下心來慢慢讀我真的做不到,何況裡面的內容完全沒有現在微博上的新聞新,既然不讓我快樂,又沒有用那它的意義在哪裡呢?”

我那時候猛地愣住了,我從小奉為信條的讀書百用變成了百無一用,真的讓人一時難以接受。所以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有一個很經典的問答是這樣的:“ 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血肉。”

其實讀書並不是非要找意義的,讀不讀書也並不能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對於真的喜愛讀書的人來說,讀書更大程度上也許就和吃飯一樣是一種習慣,習慣到如果一日不讀書,會覺得心不安定,好像還有什麼事沒做。

讀書,也許只是為了,獲得那種由心出發,有更大的智慧獲得幸福感和愉悅感的能力。

其實很難,不是找不到讀書的益處,而是和人們拿出一本好書的惰性比,書中的那些還要拿去典當行典當的黃金屋和那些古畫上現代人難以理解審美的顏如玉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很遺憾,曾經我們捧在胸口一起入睡的那本書,早就在書櫃或是哪個角落積灰了。更遺憾的事是,我們曾經喜歡過讀書這件事,可是被更大的誘惑衝散了,好像你和老友之間隔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一般。無論如何,我總覺得,讀書的意義不在於獲得什麼,他彌足珍貴的不過是,在讀書過程中獲得的那種愉悅感,喜歡讀書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又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啊!

(本文作者:繁陰;來源於:欣文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