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要借錢?就算是家人也別隨便借,人到中年才懂這3條準則

孫正義借錢給馬雲,成了首富。我借錢給同事,賴賬不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真大。剛工作時,我學不會拒絕,同事朋友要借錢,我都會答應,特別熱心。明明工資挺高,卻因借錢搞得入不敷出。

有次,借朋友5000塊,是我當時全部的存款,自己上班還吃了幾次泡麵。說好月底還錢,對方一直不還,催了四五次,衝到他家門口,導致交情快破裂了,終於還了。

至於同事平常借點小錢,我更是爽快。可我的人緣卻沒有變好,反而被認為人傻錢多速來,200塊借走都當忘了不還。鼓起勇氣去催一催,還被說小氣,被賴賬幾次後,我漸漸醒悟了。

因而,向家中長輩求助該怎麼辦?長輩跟我說,他年輕時也不懂拒絕,人到中年40歲了才懂,千萬別為了所謂的交情去借錢。要不要借錢?可以看看是否遵循以下三條借錢準則:

  • 01 做好信用筆記
  • 02 第一次少借點
  • 03 不要怕沒面子
同事要借錢?就算是家人也別隨便借,人到中年才懂這3條準則

01 做好信用筆記

誰都會遇到困難,偶爾借錢是在所難免。借錢時,需要維護好自己的信用筆記,也對來借錢的同事朋友做好信用筆記。如果他有借有還,信用筆記上自然是加分。如果他借了一次後常常賴賬,這種人的信用筆記直接清零,不需要借給他第二次。

像我開始借了第一次沒還,反而繼續借,人家自然越發不當回事。借錢時無關金額,主要是人品。有良心的人借了錢很快就還,是真正有困難才會借錢。而有些人明明不困難卻借錢,為的是貪圖小便宜。

那麼,人品怎樣才能觀察到?除了長時間的觀察舉動,從自己建立信用筆記上得出結論,也是一種好辦法。做好每個人的信用筆記,你心中自然有了一杆秤。

同事要借錢?就算是家人也別隨便借,人到中年才懂這3條準則

02 每次都少借點

當然,哪怕做好了信用筆記,也會遇到各種問題,所以寧可少借點,不要借太多。尤其是第一次借錢更是要緊,千萬不要傻乎乎一次就給出自己全部的存款。

量入為出,在借錢這件事上也是如此。消費需要按照實際情況,借錢更不能打腫臉充胖子。為了朋友可以熱血,但也要考慮自己的錢包。

為了借錢給他人,卻讓自己陷入困境,這樣的借錢方式本來就不科學。

虛榮根本不重要,過得好不好冷暖自知,很現實。

同事要借錢?就算是家人也別隨便借,人到中年才懂這3條準則

03 不要怕沒面子

很多人借錢,有時甚至都不為了交情,反而是覺得不借沒面子,但實際上大可不必。學會拒絕,是進入社會後的必修課。就算是家人借錢,也別急著答應,分情況再說借不借。

職場上,所有關係的來源正是等價交換,所謂的交情和麵子都沒那麼重要。只有雙方的價值才是其中根本,所以維繫兩者間的關係,提升自我是第一手段。

當你有能耐時,多得是朋友,當你毫無本事時,哪怕借錢給人也維持不住。當我徹底明白這一點後,我花在自己身上的時間多了,花在維繫交情上的時間少了。

同事要借錢?就算是家人也別隨便借,人到中年才懂這3條準則

最後

我很贊同長輩說的話,這三條準則判斷要不要借錢,真是一針見血。當我在職場上生活中學會拒絕後,令我意外的是,我人緣並沒有變差,反而還擁有了幾個真心的朋友。當朋友同事符合以上三條,遇到困難,問我借錢我當然願意。

肯借錢給你的人,一定是你的貴人。——李嘉誠《李嘉誠:成功沒有偶然》

懂得感恩的人,才是我們需要借錢的對象。無論是誰借錢都要考慮現實,我永遠相信將心比心,好的幫助才會讓自己也有收穫。你說呢?

今日話題:同事朋友間,怎樣借錢更合適?

同事要借錢?就算是家人也別隨便借,人到中年才懂這3條準則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原創作品,頭條號/緩緩在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