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購物狂嗎?剁手之前請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01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人生不斷地獲得、積累、擁有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當這些東西越來越多,人就會感到越來越幸福。

從前的我,就是這樣認為。

做為一個年輕女性,我一度對服飾有著很大的欲求。

從參加工作有了收入開始,就喜歡買各式各樣的衣服、鞋子,包包,各種款式、各種顏色、各種材質,適合各個季節。

我只要有空閒的時間就去逛街逛商場,每次大包小包的回家時,心裡感到特別的滿足。後來某寶出現,購物只需要動動手指,就更方便了。

母親總是苦口婆心地勸我:“趁年輕,多存點錢,將來成家生孩子用錢的地方多的很呢!”

可我總把她的話當成耳邊風,心裡想:我這麼年輕,身材又不差,不買漂亮衣服,到老了身材變形了再穿嗎?穿了誰會看?

我的衣服掛滿了家裡所有衣櫥,包包也擠滿了一個櫃子,鞋子兩個鞋架都放不下,還有很多的衣服我從來沒有穿過一次,就連商標都還好好地貼在衣服上。。。

可是我的內心並沒有因此而快樂。

因為,我買回家的衣服越多,就覺得需要買的更多,我的衣櫃,永遠缺少一件當季流行的最新款。

有時候,我也會後悔,覺得自己不該這樣大手大腳,然而只是那一刻的想法,轉頭我就會忘了,繼續在購物網站上剁手。

我越來越不喜歡收拾房間,因為每次收拾房間的時候,我都很頭疼。

除了破了、掉色了,或者已經過時的,我捨不得扔掉我的衣服,我把那些沒有經常穿的衣服摺好,放在儲藏箱裡,堆滿我房間的所有空間。

“想來,我們的生活是在不停地做加法,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走上街,到處都充斥著無窮無盡的物品。”

說的就是我。這是一種執念。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些年,直到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不再年輕了,但是歲月累積下來的,除了衣櫃裡塞滿的衣服包包鞋子,我的積蓄少得可憐,可以說,我是一個徹底的窮光蛋。

那一刻,我突然清醒了,我要改變自己,這個時候,朋友向我推薦了一本叫《斷舍離》的書。

翻開書本,推薦序說:想幸福,先放下對幸福的執念。

你是購物狂嗎?剁手之前請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02

我的父母生性節儉,特別是我的母親,從前過慣了苦日子,即便現在條件好了,還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

吃不完的剩菜永遠捨不得倒,留著下一餐吃;一件衣服可以穿幾十年;你給她買的新衣服新鞋子捨不得穿,收在家裡快壞了才翻出來,

這些都算了,最叫我難以忍受的是家裡的東西永遠捨不得扔。

一件東西用壞了,收著,以後還能修好再用;

買東西回來的包裝盒,包裝紙,收著,以後可以裝東西;

裝菜回來的塑料袋,收著,可以用來裝垃圾;

一件爛衣服,在箱底壓了幾十年了,收著,因為有記念意義;

小孩子玩壞的玩具,收著,可能小孩子以後還要玩。。。

每次我打掃衛生扔出去的東西,第二天她一準就會撿回來,嘴裡還嘟囔著:“這東西又沒壞,扔了多可惜!”

撿回來的東西沒地方放,只要有一處空著的地方就塞,玄關的鞋櫃裡,客廳的茶几下,櫃子和牆布的平縫中,臥室的床底下。。。

陽臺更是一個存放各種雜物的好地方,別人家的陽臺放的是搖椅、花盆,我家的陽臺就象廢品回收店。

母親收的東西,永遠都是已經廢棄的,還有當下用不到,卻總覺得以後會用的。

這種情況在老一輩的人當中並不少見。

你是購物狂嗎?剁手之前請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03

《斷舍離》中這樣講道:說到底,物品要是不用就沒有任何意義,深以為然。

沒有用,卻捨不得丟棄,這不是留戀,而是一種執念。

如何擺脫這種執念?書中給出了答案:

斷舍離是一種不收拾的收拾法,在篩選必要物品裡,我們要考慮兩個維度:一個是我與物品的關係這個關係軸,一個是當下這條時間軸,換句話說,收拾就是要捫心自問某件物品與當下的自己是不是確實有關係,進而對物品選擇、取捨的過程。

對於我自身來說,很多時候購物,是憑著一時衝動,或者聽了導購幾句讚美的話,或是網購時受誇張的文案所吸引,買回家卻不喜歡了。

還有時候貪便宜,反季節買的一些衣服,因為天氣的原因穿不了,只能收在衣櫃裡,而當天氣適合穿了,自己又不喜歡了,或者已經買了更喜歡的了。

這些物品有些於我有用,但是於當下的我沒有關係。

而母親收撿的東西,大部分於她自己無用,於當下的她自己也無用。

這樣的物品,是更應該堅決捨棄了。

你是購物狂嗎?剁手之前請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04

今年夏天,我對自己家裡的物品來了一次斷舍離。

在選擇物品的時候,我只考慮兩個維度:一是關係軸,二是時間軸,總的來說,就是一件物品是否於當下的我有用。

通過這次斷舍離,我丟棄了家裡大部分的雜物:所有的空的包裝袋、鞋盒子、一年之內沒穿過的衣服鞋子、過期的化妝品、藥品、已經損壞或者久不使用的小家電,小傢俱。。。

這次整理持續了整整兩天,所有的東西分類用大包裝袋包好,比較好的衣服捐進小區的捐獻箱,其他的丟進垃圾筒。

收拾完後,頓時感覺家裡空間更大了,更清爽了,人的心情也更好了。

‘通過斷舍離這種不收拾的收拾法,將家裡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替換成需要、合適、舒服的東西,這也是斷舍離的目標,就是讓整個社會上的東西都能各得其所。”

而在思考一件物品是否與當下的自己有用,究竟是該捨棄還是該留在它應該有的位置,這個過程也是一種自我磨礪的過程。

你是購物狂嗎?剁手之前請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05

現在的我已經變得成熟和理性,我不僅僅在收拾房間的時候考慮物品關係軸和時間軸的維度,在每一次購物的時候,我會先考慮有關兩個維度的這幾個問題:

1. 這件物品與我有關嗎?我確定喜歡嗎?

2. 這件物品是我自己當下需要的嗎?

3. 這件物品適合我自己嗎?

4. 家裡沒有同類型的可以替代的嗎?

如果這四個問題的回答都是“是”,而且又找不到比它更好的,我才會把它買回來。

如果你也是一個盲目的購物狂,不妨在購物前試著問自己這四個問題,只要有一個問題的回答是“否”,就堅決地放棄吧。

從源頭上控制買的慾望,對不合適的物品堅決不買回家,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多。

這種取捨的過程應該也是思想上的一種斷舍離。

通過斷舍離,我們的環境達到最簡潔、最舒服的狀態。

通過斷舍離,我們不再成為物質的奴隸,我們的思想變得更單純、活得更輕鬆更通透。

想想,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你是購物狂嗎?剁手之前請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