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老區精神 建設美好家鄉

弘揚老區精神 建設美好家鄉

——走近全國“百姓學習之星”袁金鳳

江蘇省海安市大公鎮楊中月 張亦農供稿

弘揚老區精神  建設美好家鄉

“全國百姓學習之星”袁金鳳

懷揣“推動全民終身學習,加快建設學習大國”的課題,我們走近全國“百姓學習之星”、江蘇省海安市大公鎮老幹部支部宣傳委員,常河村課外輔導站專業輔導員袁金鳳,感知他的凡人小事,讓我們眼前一亮:加快建成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讓學習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社會體系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有著相當不錯的可操作性。

常河村是江蘇省海安市北鄉的革命老區,革命戰爭年代一次就有65人報名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26位英雄兒女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袁金鳳身為常河革命老區一方子弟,揮淚繼承先烈遺志,人生七十,在祖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艱難發展過程中歷練成長。

袁金鳳讀小學時因祖國正值百廢待興,父親拿不出五元錢繳學費,與升學普通初中教育失之交臂。但學習的事兒袁金鳳仍縈繞心頭,輟學在家,除了幫襯著大人們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兒,也有不少時間和左鄰右舍的小夥伴們嬉戲玩耍。他個子小力氣弱,在孩子群中本來佔不到什麼便宜,可他那小嘴巴能說會道,講村中英烈的故事、講歷史上的英雄故事滔滔不絕,不得不讓小夥伴們刮目相看。其實他那優勢完全得益於留意收集父輩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以及他二叔生前留下的那個小木盒裡的藏書,諸如七字段、小人書,《三國志演義》,還有一本《康熙字典》都讓他愛不釋手。讀書過程中碰到生字、繁體字,當初用老辦法解決,字讀半邊不為錯,後因“半字先生”洋相百出,學會了用字典。小夥伴們喜歡聽袁金鳳的故事,袁金鳳愈加抓緊讀書,儘管常常是生吞活剝、現買現賣,卻歪打正著,朋友們那聽故事的興趣有增無減。有的夥伴聽他講故事嫌不過癮,乾脆把他小木盒裡的書借出來讀,你來他往,還回來的書越來越少,能講故事的人卻越來越多,崇敬英烈、崇敬英雄的昂揚正氣在孩子群中聚集。

1965年,村裡興辦半耕半讀的常河農中,袁金鳳成了常河農中的第一批學生。在學校裡邊學習邊勞動,還參加了生產大隊的文藝宣傳隊。生活決定人生,長時期的文娛演出,袁金鳳有了熟能生巧的頓悟,從說拉彈唱的門外漢到行家裡手,文學的細胞分外活躍,一系列的文娛節目通過他的那支筆,那些個表演,頗為鄰里鄉親喜聞樂見。1971年3月,袁金鳳接受挑選當上了民辦教師,為了“稱職”這兩個字,“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吃苦不怕,享樂靠邊,把從嘴邊省下來的錢拜書籍報刊為老師,拜身邊的人為老師,刻苦學習,發憤圖強,值得一提的是參加了揚州師範學院的函授學習,大學學力不期而至,工作中的那種駕輕就熟的感覺終於來了。袁金鳳教過小學,教過初中,擔任過中學的教導主任,後來調到鄉成人教育學校,專注成人教育,崗位儘管在變,但自費訂閱書報雜誌的的嗜好不變,退休前,袁金鳳的藏書極值已是2千多冊,妻子馬永華很支持,她說:“老伴,老伴,兩個人的事,老伴喜歡學習又不是壞事,他高興,我也高興!”

2010年袁金鳳退休後,“君子不私其寶”,主動釋放餘熱,把藏書擺上書架,義務對外開放。好事出門傳遍常河村裡的七鄰八舍,讀者盈門,袁金鳳夫妻倆應接不暇,附近的麻將館降溫了,鄰里間關係融洽,家庭成員和睦氣候迥然。村民袁鳳餘曾因打麻將,夫妻吵架出了名,自從袁金鳳圖書對外開放後,愛上了讀書,他在書中讀到了大量的建築知識和技術,現在已是小有成就感的項目經理,袁鳳餘的家庭和睦,妻子小鳥依人又出了名。袁金鳳的家庭文化室,得到了地方黨組織、政府的關注和支持,順利通過了江蘇省、南通市的聯合驗收,被認定為“四星級農村文化書屋”。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袁金鳳不忘高舉先烈們的旗幟,踏著先烈們的血跡,傳承老區精神,建設美好家鄉。袁金鳳熱愛書畫,退休前利用節假日,起早睡晚,不遠二十里,參加海安市老年大學書畫班學習,學成後辦起了袁金鳳家庭書畫培訓,十多年來分文不取,書畫培訓從幾個孩子到二十多個孩子,解檸宇、袁李雯等多個孩子在市領導面前高水平高質量的書畫創作,贏得在場人員的交口稱讚。袁金鳳家庭文化室不輟精益求精的服務,創新多口徑品牌滿足多口味受眾,讀書會,家長學吧,棋牌,廣場舞,民樂演奏,繪畫,攝影系列活動章法有致,持續經久。袁金鳳參加的古賁老年民樂團組織落實,成員固定,在鄉村文化節慶活動中頻頻出彩;袁金鳳組織的常河村鄉戀草根宣傳隊接地氣,積極為愉悅農村農民文化生活,宣傳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盡義務,去年的四人女聲快板《移風易俗辦喪事》獲得市二等獎;常河農民讀書會已有120名骨幹會員,圍繞學以致用破題開局,通過黨員活動日這個平臺,定期集中交流學習心得,把其中最優秀的稿件集結成冊,第一輯已收錄40篇,既有農民作家、年高90歲的李志強老先生等的高瞻遠矚,也有在讀高中生徐淼等新青年的肺腑之言;家長學吧“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牽手村婦聯,成功操作學生家庭教育方面的種種需求服務;……走近袁金鳳,走進革命老區常河村,終身學習的文化氛圍芬芳撲鼻。

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袁金鳳這顆百姓學習之星,根植於革命老區,執著於砥礪前行,從農民群眾中來,在農民群眾中發光發熱,其特殊性和普遍性引發的共鳴勢不可擋。有著“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兩千多年傳統的文明中華,“學習強國”的路金光燁燁,就在前方,就在腳下!

弘揚老區精神  建設美好家鄉

海安市領導參觀袁金鳳家庭文化室


弘揚老區精神  建設美好家鄉

領導們觀摩袁金鳳書畫培訓班的孩子們即時創作


弘揚老區精神  建設美好家鄉

袁金鳳在文化室裡查閱圖書


弘揚老區精神  建設美好家鄉

市領導在欣賞袁金鳳的作品


弘揚老區精神  建設美好家鄉

羅志軍(左一)在任省委書記期間來到袁金鳳家庭文化室


弘揚老區精神  建設美好家鄉

袁金鳳已結輯的部分作品


弘揚老區精神  建設美好家鄉

“百姓學習之星”袁金鳳在會上宣讀終身學習倡議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