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 | 壽光市推行“123”工作新模式,讓黨群幹群關係更融洽!

新時代文明實踐 | 壽光市推行“123”工作新模式,讓黨群幹群關係更融洽!

為解決好城區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山東壽光市將文明實踐與社會治理相結合,在30個城市社區、452個小區探索出了“一約兩會三團”的工作模式,受益居民10.3萬戶,推動了黨群幹群關係更密切、更融洽,社會關係更和諧、更穩固。

新時代文明實踐 | 壽光市推行“123”工作新模式,讓黨群幹群關係更融洽!
新時代文明實踐 | 壽光市推行“123”工作新模式,讓黨群幹群關係更融洽!

壽光市城市社區“一家親”志願調解隊隊長上崗

“一約”聚民智

“一約”即居民文明公約,通過讓居民參與制定、參與監督,以“居民語言”約定行為規範,使居民文明公約發揮更好的服務效果。

“像是噪音擾民、車輛佔道等問題,原先我們都不知道跟誰講、跟誰反映,現在這些問題通通都解決了。”在新興家園小區,居民袁泮瑞感慨道。

小區居民呂國棟告訴記者,原先小區有物業公司,但物業作用發揮不充分,小區存在綠化帶裸露、房屋漏水等問題,整個小區日常管理陷入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居民們意見很大。“在社區的指導下,小區組建起百姓參政團,實行自治管理。”呂國棟說,自此之後,小區內原先存在的問題先後得到了解決,一切都在向好轉變。其中,一份“居民文明公約”則讓小區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居民們口中提到的“無形”中解決問題,其背後正是“居民公約”的力量。

“居民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我們負責收集問題、解決問題,但要讓小區變得更好,離不開全體居民的共同努力。”呂國棟表示,小區“居民文明公約”出臺後,明確了樓前屋後的美化、亮化、淨化管理標準和行為規則,發動小區居民從身邊小事做起,有效促進社區居民自治。

如今,小區僱了安保、保潔、電工,依據小區文明公約,百姓參政團開展的設施改造、修改收費規定等問題逐一解決。此外,還設置“公告欄”,對財務業務進行公開,每戶業主都能夠行使監督權力。如今的小區業主微信群裡,發牢騷的少了,優化管理建議多了。

“兩會”匯民意

“兩會”指居民議事會、黨建聯席會。居民議事會由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召集人,對各小區的事務決策聽取意見,讓小區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著辦。黨建聯席會是指社區充分運用駐地單位多、資源豐富的優勢,主動加強與市直單位的溝通聯繫,通過專題會議、個別訪談等形式,推進“大單位”與“小社區”的互聯互動,實現共駐共建共享。

為有效引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激發社區治理的實效,商業新村小區召開了居民議事會,十幾名居民代表和樓道長參加了此次會議。“小區樓體老舊,樓梯間的窗戶因年久失修都存在著破損,一到了春秋風吹得吱吱響,夏天擋不了蚊蟲冬天又不保溫。”一位居民提出。改造方案通過後,商業新村小區統一更換樓體窗戶,同時拆卸了樓體上失去作用還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舊煙囪,安裝了新的小區公告欄,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兆祥社區書記宋泮華告訴記者,小區長期缺乏有效管理,居民雖看不慣,但因無人出面組織管理,也只能聽之任之。自居民議事會成立後,經過居民代表共同協商,大家迅速承擔起了小區硬件改造、物業管理、居民糾紛協調等事項。“居民自己的事,自己提、自己議、自己管、自己辦、自己評,我的庭院我做主。”一位居民告訴記者。

“有城市社區的督查,物業整改落實得也很到位。你瞧,現在小區的路燈亮堂多了。”現代小區的張明香阿姨談起小區亮化改造工作,由衷地說。現代小區小廣場原本是居民休閒的好去處,近些年因為路燈老化問題,導致整個小廣場晚上非常昏暗,對此小區居民心中頗有意見。現代社區書記楊娟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及時約談小區物業,隔天物業便進行了更換。“路燈亮了,出來遛彎也有著不一樣的感覺,這工作真是做進了居民心裡。”

為進一步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聖城街道城市社區還與市直單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在職黨員到社區認領微心願,讓黨員的“服務之手”緊牽群眾的“需求之手”。

新時代文明實踐 | 壽光市推行“123”工作新模式,讓黨群幹群關係更融洽!

打掃小區環境

“三團”化民憂

“三團”是百姓參政團、先鋒服務團、物業管理團。百姓參政團主要由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以及社區律師等熱心居民組成,廣泛收集社情民意,提出意見建議,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先鋒服務團是發揮社區居民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日常服務,讓小區的居民生活更加便利;物業管理團是指引導物業參與社區治理,持續提高物業增值服務、超值服務,全面提升業主滿意度。

“小區供暖是大事,雖然俺們這個小區是老舊小區,存在的問題多,治理難度大,但是在大家的幫助下,供暖問題算是圓滿解決了。”鞋廠小區住戶許冠群說。

許冠群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鞋廠小區百姓參政團的團長。小區配套設施老舊、不完善,建築主體老化,牆灰脫落、屋面漏水等問題頻發,更讓人揪心的是供暖問題,改造難度大、費用高,僅依靠居民的力量難以完成。在城市社區的指導下,小區先是成立了百姓參政團,在充分考慮採納居民意見建議後,再由城市社區、百姓參政團共同與主管部門對接聯繫,“以前擱置了很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在大家的幫扶下,現在也基本圓滿解決了。真是應了那句話,關鍵時刻,還是組織的力量大!”

生產資料小區作為老舊小區,居民搭建泡沫板簡易棚、私蓋圍牆佔地經營;電線纏繞垂吊在屋頂、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在改造期間,小區裡湧現出了不少志願者,配合著我們的社工和街道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做工作。”負責人陳英告訴記者,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就要從群眾身邊的小事做起,大家商議決定先把小區多年的私搭亂建、衛生死角等進行大整改,然後再倡議群眾一起參加,辦群眾需求的實事。

在戰疫防疫前線,物業管理組迅速加入到疫情防控行動中,指導各物業全方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防疫期間,為了更好做好防控,除了日常的掃碼登記、體溫測量、消殺等工作,我們還為業主提供收取快遞、線上購物等一系列服務。”祥源物業經理孫月琴說,這一系列超值服務就是想為業主提供最好的居住環境。“我們每天看著志願者們忙來忙去,趁著換班的空就吃個方便麵,我們想讓他們能吃點菜。”聖達物業經理劉振江為石馬社區一線防疫人員送來了10箱蔬菜。“社區是疫情防控的關鍵點,堅守在一線的志願者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現代物業經理董建偉為城市社區送來了100桶消毒酒精。

新時代文明實踐 | 壽光市推行“123”工作新模式,讓黨群幹群關係更融洽!

來源:壽光市文明辦

編輯:劉逸群

編審:王春豔

新時代文明實踐 | 壽光市推行“123”工作新模式,讓黨群幹群關係更融洽!新時代文明實踐 | 壽光市推行“123”工作新模式,讓黨群幹群關係更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