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進擊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最近小米的創始人雷軍和格力掌門人董明珠同時出現在央視《新聞1+1》節目上,雷軍隔空喊話董明珠10億賭約要不要繼續。

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進擊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董明珠和雷軍出現在央視《新聞1+1》

賭約的由來

10億賭約是怎麼一回事呢?那是在2013年,董明珠和和雷軍同時獲得了央視頒發的年度人物獎項,領獎時雷軍說小米代表互聯網企業,想挑戰傳統企業格力,如果小米的營業收入能在5年內超過格力,董明珠就得給雷軍一塊錢,結果弄明珠大手一揮,格力是絕對不會輸的,要賭就賭10個億。5年過去了,2018年小米的收入是1749億,格力電器的收入是1981億,小米就差100多億。董明珠也公開表示,我們的賭約已經結束了,這個10個億呢我也不要,還想跟雷軍再賭5年。而這次雷軍在央視的隔空喊話,宣佈了小米對格力的全面應戰。而這一次的結局可能會不一樣,面對進擊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進擊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董小姐的賭約有點懸

其實2019年小米已經對格力實現了“超車”,小米的以2058億的年收入擊敗了格力的1981億。2020年第一季度,格力營收209億,同比下降49%。第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業績下滑是預料之中的事,小米沒有公佈業績,我們就拿格力跟同屬家電三巨頭的美的和海爾做個對比。2020年一季度,海爾營收431億,同比下降11.09%,格力營收580億,同比下降22.86%。同海爾、美的的對比可以看出,格力業績下滑尤為嚴重。

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進擊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目前,小米一季度的業績還沒有公佈,但是從盧偉冰公佈的手機銷量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達到了3000萬臺,比起去年增長9%,是智能手機行業增幅最高的一個品牌。再加上小米其他的產品也大都通過線上銷售,受疫情影響較小,因此可以推斷出:2020年一季度小米的整體業績至少不會出現大幅下滑。不出意外2020年全年,小米應該會拉大與格力的差距。看來這次董小姐的賭約有點懸!

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進擊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出身不同

格力小米的出身可以說完全不同,格力成立於1991年,是一家根正苗紅的國有企業,成立之初主要生產家用空調。經過30多年的發展,雖然也涉足生活電器和通訊設備等領域,但主營業務依舊是空調,空調收入佔其總收入的7成以上,可以說嚴重依賴空調業務

小米成立於2010年,是由雷軍白手起家創立的一家互聯網企業。經過不到10年的發展,小米已經進化為一家集高端智能手機、互聯網電視及智能家居生態鏈建設的創新型科技企業,並於2019年躋身世界企業500強,位列468位,是世界500強最年輕的企業

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進擊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小米龐大的產品體系

狹路相逢

兩家看似沒有交集的企業,卻慢慢走進了同一個戰場。董小姐和雷布斯也開始了他們的賭約。

早在2015年格力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手機。小米也於2018年發佈了首款互聯網空調。兩家公司在手機和空調領域開始了正面對戰。但是結果又如何呢?

幾年下去了,市場幾乎看不到格力手機的影子,而小米開售一年的時間就賣出了100萬臺空調,可以說亮出了很不錯的成績單。不只是空調,小米在手機外的其他領域都很成功,小米從2013年開始做電視,到2019年,小米電視1-11月的銷量已經做到了全國第一,將一眾“大佬”甩在了腦後 。

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進擊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另外,在智能鎖和淨水機等領域小米的表現也相當不俗。可以說小米每進入一個行業都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真可謂是“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為何小米能做空調,格力卻做不了手機呢?

1.用戶群

小米從做線上銷售手機起家,藉助互聯網渠道,培養了很大的年輕用戶群體,隨著這些年輕群體擁有自己的住房,開始購買電視和空調,擁有超高性價比的小米自然成為了他們的首選;

格力是傳統的空調製造商,客戶群體主要為30歲以上人群,這些群體相較年輕用戶對新事物接受度較低,更傾向於選擇選擇老品牌 。因此對於格力來說很難將空調的老客戶轉化為手機的客戶;

2.核心競爭力

小米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超高的性價比,由於小米手機的良好背書,很多人會認為小米的東西絕對不貴而且質量也不差,對於手頭沒有多少積蓄的年輕人再合適不過。

格力在空調領域深耕多年,確實掌握了核心科技。空調作為耐用消費品,可以用上十年沒問題。可是格力生拉硬套,愣是將手機當空調來做,宣傳要做可以讓用戶三年不換的手機,與目前手機更新換代的節奏完全不符,簡直就是“兒戲”。

3.價值定位

小米的願景是圍繞手機搭建物聯網智能生態平臺,手機、電視、家電等都是拼湊其物聯網版圖的拼圖而格力即做家電又做手機,還差點做新能源汽車。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被逼出來的多元化,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

4.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一條可能有些牽強,僅代表個人觀點)

格力出生於國企,即不缺資金,也不缺技術,當時空調行業還處於成長期,天時地利人和,格力自然成為了中國空調行業的龍頭企業。也許是成功來的太過容易,過分自信的董小姐卻在其他領域處處碰壁。

相比出身高貴的格力,草根出身的小米,硬是在沒有任何開發手機經驗的情況下,從當年的手機紅海中殺出了一條血路。通過這一番廝殺歷練,小米迅速成長,並在其他領域攻城略地。

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進擊的小米,格力“凶多吉少”

新時代的勝利

格力代表了傳統的製造企業,在新時代背景下,試圖進行轉型,謀求業務的多元化,但笨重的身軀卻讓他們的轉型之路異常艱難,舉步維艱

小米則代表了新興的互聯網企業,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他們更懂互聯網,也更懂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消費者。藉助自己的互聯網優勢,他們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融合線上線下渠道,開闢了一個屬於他們的新時代。

可以預見的是,格力與小米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但這場賭約既不是小米的勝利也不是雷軍的勝利,而是新時代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