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指導:寫作品的梗概,並附學生習作例文

一、“梗概”的概念

“梗概”是作品的簡要內容,屬於讀書筆記的一種。這種應用文體就是對書、文章或影視作品的濃縮和概括。

二、課文的例文

我們已經學習了第五課《魯濱遜漂流記》的梗概,但《騎鵝旅行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梗概沒有展示給我們。我結合電視課堂給予的資料跟大家探討如何寫作品的梗概。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指導:寫作品的梗概,並附學生習作例文

三、“梗概”的特點

1.語言簡潔,篇幅比較短小。

2.沒有細節描寫,但是情節非常完整。

3.寫作的順序跟作品一致,包含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等關鍵內容。

四、速讀文題,甄選素材

寫作品的梗概之前,你先要選擇讀過的一本書,你最喜歡、深受啟發、迫不及待想跟別人分享的書。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指導:寫作品的梗概,並附學生習作例文


五、習作步驟

<code>1.讀懂沒內容,把握脈絡/<code>

通過對作品的精讀,理清書籍內容的基本框架把握一本書的主要故事情節和脈絡。

先理清這本書的結構圖,比如《魯濱遜漂流記》通過五個小標題理清了這本書的情節和脈絡。

還可以提問設計,比如:主人公是誰?主要寫了幾件事?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怎麼樣?

<code>2.篩選概括,合併成段/<code>

“篩”就是去除作品中與主要情節關係不大的內容,保留重要情節。好比一棵大樹去其枝葉,只留下主幹部分。

像《魯濱遜漂流記》的第二章荒島生活,安家是主幹,振作和日記是枝葉。保留主幹,去除枝葉。

寫梗概的時候還應該用簡明的敘述性語言,概括每個章節的內容,對篩選出來的文段中的一些細節描寫進行概括濃縮。

<code>3.錘鍊語言,連貫表達/<code>

寫作時還要反覆揣摩,錘鍊語言,根據不同題材的作品選擇不同的方式過渡。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事情發展順序等,使語意清楚連貫。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指導:寫作品的梗概,並附學生習作例文


六、總結步驟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明白了寫作品的梗概,要有三個步驟:一是讀懂內容,把握脈絡;二是篩選概括,合併成段;三是錘鍊語言,連貫表達。

七、梗概和讀後感的區別

好多學生分不清什麼是作品的讀後感,什麼是作品的梗概。容易寫錯,這樣就扣分很嚴重了。通過圖片中《簡·愛》我們可以區分,讀後感有更多的是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梗概不必要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你只要把故事的完整情節介紹出來就可以了。

八、總結寫法

  1. 開頭:仿照原文的開頭來寫,或者簡要地介紹故事的起因,這部分略寫
  2. 主體:用前面介紹的三點步驟,要詳寫
  3. 結尾:仿照原文的結尾來寫,或者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故事的結局,這部分也是略寫

九、學生習作例文


六年級第二單元作文指導:寫作品的梗概,並附學生習作例文


這是學生寫的一篇《西遊記》的梗概,他先介紹這本書的價值和地位。從第二自然段開始介紹重要章節的內容。

他能夠先理清這本書的基本框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章節的主要內容,人物是誰,發生了什麼事情,經過怎麼樣,結局又是怎麼樣。

即使是有個人的主觀感受,也不宜多,一兩句話就可以。最後再說《西遊記》的地位,目的是想吸引更多的人去閱讀。千萬要記住不要把作品的梗概寫成了讀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