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劉官莊鎮老於的“番茄經”

老於愛種番茄,十里八鄉小有名氣。媳婦剛娶進門,便和番茄“打交道”,在番茄地裡一“泡”就是二十餘年。

莒縣劉官莊鎮老於的“番茄經”

老於名叫於彥文,山東莒縣劉官莊鎮前於家村番茄種植“專業戶”。憑藉20餘年積攢的種植經驗,於彥文種出的番茄從來沒被毛病“難為著”,目前銷路穩定,去年毛收入接近八萬元,效益可觀。

家鄉人都管番茄叫“洋柿子”,伴著鄉愁的味道,一叫就是一輩子。就像那首歌詞唱的“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近幾年,不少顧客向於彥文反映,如今吃的西紅柿早已沒了小時候的味道,市面上買的西紅柿雖然個頭大、顏色紅,但汁水越來越少、入口寡淡,還硬邦邦的。

為了找回曾經熟悉的味道,於彥文用心“折騰”了一番。

2018年底和2019年初,瞭解到縣裡組織新型職業農民外出學習,於彥文主動報名參加,在安丘考察學習水肥一體化時,與從荷蘭引進的“普羅旺斯”番茄品種結緣,從此,“普羅旺斯”便成了他心心念唸的“寶貝”。

2019年底,於彥文託人幾經周折買回來了“普羅旺斯”種子,在早已留好幾壟地裡育苗、分苗、移栽、施肥、授粉、打叉……

“普羅旺斯”番茄的生長環境相對“苛刻”,為了種出成色好的番茄,老於可是出了把力,每天需要有十多個小時的光照,光照時間不夠,他就買來6盞補光燈進行補光;生長最適宜的晝溫為25℃左右,夜溫15℃左右,他在大棚裡外各鋪了一層棉氈子,在長達150多天的生長週期裡每天準時掀蓋棉簾……

一壟壟西紅柿沒有辜負老於幾個月的悉心呵護,整齊有致、長勢喜人,就這樣,第一茬“普羅旺斯”成熟了。

這個從荷蘭引進的番茄“貴族”,有著諸多優點——皮薄肉厚、漿汁飽滿、酸甜可口、營養健康。“整個種植過程不催熟、不打藥,果子在藤上慢慢生長自然成熟,自然熟的味道,才有這般酸甜的口感。”於彥文介紹。

“放心吃,都是自然成熟,沒有打藥,我們平時幹活累了,都是吃它來解渴呢”。說話間,於彥文順手遞給記者一個紅彤彤的“普羅旺斯”,輕輕地咬開一個口子,清甜的汁水立馬就湧了出來,厚實的沙粒感,在唇齒間摩擦,回味無窮。

莒縣劉官莊鎮老於的“番茄經”

番茄種出來,稍稍喘了口氣,於彥文又開始盤算著如何賣出去。

“前些日子,外甥給賣到她單位上一些,都嘗著好吃。前兩天又來團購了100多斤,今天還有一些要的,等會我得去送。”自己種的柿子得到認同,老於心裡高興地很。

一傳十,十傳百,銷路慢慢打開了。一些懂行的人也會慕名而來,零零散散的還有自駕遊採摘的,於彥文忙得不亦樂乎。

但對於老於更換新品種,妻子還是頗有微詞,“這些新品種好吃,但是不壓稱,換不著錢。”

“‘普羅旺斯’生長週期長、果實小、掛果少,皮薄不耐運輸,只能就近銷售。”於彥文跪在地壟上,指著另外一個品種的柿子說,“你看看,這邊的柿子,雖然不好吃,但是個大,一個得有一斤左右,能賣上錢,而且耐運輸耐儲存。”

於彥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普羅旺斯”零賣比普通番茄貴一塊錢,但產量卻低了一倍還要多,總體算下來,得少掙一萬塊錢。

雖然“好吃換錢少”,於彥文卻是十分“偏愛”,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留住顧客記憶中最愛的“洋柿子”的味道。近2畝的大棚裡,1000餘棵普羅旺斯番茄佔了近五分之一,一顆顆飽滿的果實散發著迷人的番茄香。


多年來,在他的帶動下,同村20餘戶村民“抱團”搞起了西紅柿大棚種植。據不完全統計,該村大棚種植西紅柿30餘畝,戶均增收3萬餘元。一株株綠油油的番茄苗、一串串紅彤彤的番茄果,成了村民們的致富苗、金果果,在田間地頭寫下了鄉村產業振興的“大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