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巧媳婦”撐起脫貧“半邊天”

“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響噹噹的口號,像衝鋒的號角激盪在夏邑縣廣大婦女心中。在近幾年脫貧攻堅的大潮中,縣婦聯大力實施“巧媳婦工程”,開展“種養加”等技術培訓,充分發揮婦女的獨特作用,奏響了巾幗脫貧的大合唱。3月5日,在夏邑縣“三八”婦女節表彰大會上,一批“巧媳婦”、“三八”紅旗手、女帶頭人走上領獎臺。

剛過而立之年的火店鎮李三座樓村婦委會主席王三景,艱苦創業,自強不息,10多年來,開過料場,建過加油站。在全國婦聯“巾幗脫貧行動”中,她帶領全村婦女實施“巧媳婦工程”,創建夏邑縣鑫盛工藝品有限公司,投資150多萬元建立扶貧車間,安排本村60多名婦女就業。

劉店集鄉徐馬莊村“全省首批新型職業農民”馬留敏,與丈夫王飛一起創辦家庭農場,探索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的經營模式,實現“一年四季有活幹,一年四季有錢賺”。馬留敏定期在“巧媳婦”培訓班為本村和周邊村婦女姐妹傳授大棚果蔬種植技術。在她的帶動下,村裡有上百戶農民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在家種植大棚蔬菜,並輻射帶動周圍的吳樓、三里、何莊、洪莊、孔祠等10多個村成為大棚蔬菜專業村。她的農場常年安排60多人就業,其中30戶在她的帶領下脫貧致富。目前,馬留敏的家庭農場已被省市婦聯認定為“巧媳婦工程”示範基地,同時還成為新型職業女農民培育的生產示範和實訓基地。

王三景、馬留敏是夏邑縣實施“巧媳婦工程”,開展“種養加”等技術培訓取得可喜成效的一個縮影。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近幾年來,縣婦聯在精準扶貧中,大力實施“巧媳婦工程”,開展“種養加”技術培訓,提高貧困人口自我脫貧能力。著力解決“能力貧困”。對於有勞動能力、想闖想幹卻缺乏技術和能力的貧困婦女,不僅幫她們找準發展路子,還為她們提供技術指導和信息服務。縣婦聯先後舉辦了“巧媳婦”手工編織、種植、養殖、育嬰師、月嫂家政培訓、電子商務等免費培訓班17期,3000餘名貧困婦女受益;積極爭取財政、金融、扶貧等部門的政策支持,幫助400餘名貧困婦女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依託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巧媳婦工程”示範基地、女帶頭人,發展“女能人+基地+專業合作社+貧困婦女”等多種扶貧模式,充分利用創業貸款,幫助有需求並符合條件的婦女實現創業就業,助力貧困婦女脫貧。

對於貧困弱勢婦女和兒童,縣婦聯以維護弱勢群體利益為職責,積極爭取社會愛心人士關注,在幫扶村——郭莊農貿區塗關莊村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助力脫貧攻堅”慰問活動,給70名貧困留守兒童送去了衣服、書包和慰問品;積極開展健康扶貧活動,組織衛生系統巾幗志願服務隊深入到貧困村開展義診和普及健康知識宣傳活動。縣婦聯牽頭,縣衛計委、縣婦幼保健院等部門積極開展預防出生缺陷免費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以及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做到應檢盡檢、早診早治;積極爭取資金,完善“兩癌”數據庫信息,重點對建檔立卡的“兩癌”貧困婦女給予救助。截至目前,全縣對35名貧困“兩癌”婦女實施資金救助35萬元;聯合縣愛心義工協會、商家聯盟、縣女企業家協會等愛心組織,捐款捐物累計20多萬元;開展以“關心貧困群眾·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愛心助學活動,資助了200多名貧困家庭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