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今年業績受影響,如何面對挑戰? | 返工復產專題12

首先,疫情對今年的業績會產生影響,而且不同行業和領域差異較大。國家及各省市出臺了延期復工、限制人員流動等一系列政策,確實對企業短期業務開展造成了一定影響。這是疫情防控關鍵階段必須的措施。對此,任何企事業單位都應該

響應國家號召,合理應對特殊時期的具體情況


其次,凡事要看兩面,福禍相依,在全國各行各業普遍面臨疫情挑戰之時,新的變革和機遇或許也蘊藏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2003年的“非典”期間,雖然國家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但是依然有很多企業挺過難關。

當前,對生產型企業而言,也許這是消化庫存的好機會;對營銷性企業而言,也許可以期待疫情過後爆棚的消費力;對科研型企業來講,也許這是一次創新能力提升的機會。

此外,在疫情這樣的突發打擊是領導者構建信任和利他氛圍的好時機。越是讓員工感到領導聚焦於員工,而非其個人或小團伙的利益,越能夠獲得員工的普遍信任和支持。領導者在危機時刻展現出來的坦誠、真實、先人後己,是日後管理層和員工之間信任的堅實地基。因此,各行各業在盤點損失時,一定也要積極準備,迎接新的機遇。


再次,建立危機管理意識。許多高層管理人員認為危機管理不是他們的工作,但是,這一次突發的疫情令企業機關單位認識到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往往是決定了長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要創建一個在不確定性面前依然強大的組織,需要一種新的思維模式——這必須由上到下進行驅動。

通過發展企業文化和應對機制以支持卓越的適應能力,企業相當於為自己接種疫苗,從而抵禦一系列威脅,而不僅僅是流行病。在複雜和不確定的商業環境中,他們將變得更有彈性和競爭力。


最後,管理者與員工均要建立“希望感”。希望感不同於樂觀,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希望感並非一種簡單的情緒和態度,而是一套系統的科學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路徑。

研究者們基於很多案例,總結出這樣一套

建立希望感的方法論,一共分為四步:

第一,要找到能夠讓自己興奮的事情作為目標;

第二,要明確為了實現目標,有哪些可行的路徑;

第三,要進一步去思考,在這些路徑上分別可能遇到什麼樣的困難;

第四步,思考如何做,才能夠繞過這些困難。

這套方法論並不是忽視眼前的問題,而是直面實現目標過程中的困難,並且採取積極主動的策略來應對。


總之,應對挑戰,最終要基於對現實問題的積極應對,疫情期間企業機關單位所面對的“挑戰”,並不是意味著難,而是意味著真實、具體、受約束。管理者需要基於企業機關今年的大目標,進行理性思考,重新規劃經營的路徑,才是面對挑戰的正確方法。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高文斌 唐義誠


【幸福AI鄧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