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到底什麼讓人感覺錢始終賺不夠?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大家有一種“喪失感”,覺得始終賺的不夠,科普君覺得,不是上文說的借了花唄還不上、信用卡還不上的問題,這些產生的債務真的是不多了,誠信還錢的人還是大多數,花唄、信用卡這些的不過也就一個人幾萬塊的額度而已,欠也欠不了多少,居民真正的債務就集中在房地產。

可以說,居民財富是增值還是縮水,基本就跟水泥混凝土澆築的房子綁在了一起。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到底什麼讓人感覺錢始終賺不夠?

為何這幾年,工資漲幅不高,但是居民感覺自己的財富還是在不斷增值的,出去跟人還可以吹牛逼,那是因為房價漲了,原先你一套房子就40萬,漲了一倍,現在80萬,那麼家庭財富也增加了40萬,雖然只是賬面財富增值而已。

因為房子如果不出售,不流動起來,就算是一平米漲到1億人民幣,跟你也沒啥關係,你只是使用房子,而不是把房子當商品,換房子也是不可能的,都漲價了,換房子還可能意味著虧隨,唯一就是你賣掉房子,那問題又出現了,沒了房子大家住哪裡,一輩子都租房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比較難接受。

過去的十年,居民財富增長很大一部分就是房價的上漲帶來的,雖然說到2017年中國人工資11年漲3倍,但是通貨膨脹和貨幣超發直接將工資上漲帶來的好處抵消了。北上廣深就算拿1萬塊1個月也是底層搬磚而已。而在一線城市有套房,直接就是千萬富翁了,你賺的少了,但是房價漲了,綜合算下來,家庭財富還是增長的呀。

加上這一輪房地產發展,也帶動了水泥、鋼鐵、零售、安保、家裝家居等各行各業的就業以及刺激了消費能力,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是有很大的積極、正面意義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到底什麼讓人感覺錢始終賺不夠?

從另一個方面講,為何10%理財年化收益還覺得杯水車薪,是因為這房價漲的太快了,以深圳為例,2016年全球房價漲幅榜出爐,全球150大城市房價漲幅榜排名深圳第一,以62.5%的漲幅高居榜首。

而且要看到的是,理財收益率是按照年來算的,房價的漲幅是按照天來算的,理財收益是固定不變的,房價能漲多少,你是不知道的。那段時間漲的最猛的時候,深圳房價一天一個樣。理財收益一年才10%,房價給你一年漲62.5%,加上還要吃飯還要跑贏CPI,一年投資理財收益最少得100%可能才稍微好過一點,不過理財收益100%也基本上是天方夜譚了。

根據媒體報道,中國家庭資產中房地產佔比達68%,京滬高達85%,一輪房價上漲,如果你不得不買房過日子的話,這種負債壓力,足以抵消你的任何努力和外部收入。

租房的也別笑,房價漲了,房租價格不漲麼?我愛我家原副總裁胡景暉曾炮轟長租公寓推高房租,深圳房租持續上漲2018年最高漲幅達30%,租金的快速上漲也把廣大打工仔的工資收入“吃掉了”一大部分,哪裡還有財富積累可言?連積蓄都沒有,更不要談什麼理財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到底什麼讓人感覺錢始終賺不夠?

所以為何理財收益10%仍覺很少?所以到底是什麼在侵蝕你的財富,不言自明。

但是房價問題能解決麼,科普君用別人的話來回答這個問題,在論壇中,有一位網友發帖稱“月薪一萬六在等深圳房價跌,卻等得越來越窮”,“天天說房價要降,最後是從能全款買房到只能付首付,現在首付都付不起了”。最後借用潘石屹在接受採訪時說過的,“千萬別限制房價。中國的M2(廣義貨幣量)是GDP(國內生產總值)的2.1倍,美國則是0.9倍。人民銀行發了那麼多錢,不往房地產上跑,跑到蔥上嗎?跑到豬肉上嗎?跑到面上嗎?豬肉面的這些市場太小了,銀行發那麼多錢,只能跑到房地產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