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看青年節!

每年的五月四日,青年節所帶來的熱度使人們懷念起當年轟轟烈烈的運動。

它的起因是複雜的。既有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也有帝國主義的欺壓。最為直接的,便是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合理提議遭到了列強的拒絕。主要表現為將山東的主權由德國轉交給日本。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只因觸及到了列強的利益,便遭到了無視。自己領土的主權都無力保護,實則令人憤怒。

收到信息後,作為五四運動主體的北大學生們震怒,進而引發社會各階層的廣泛關注。人們走在街頭髮起抗議,表達心中的憤怒以及對於公道的渴求。

因此來看,五四運動的性質便是反帝愛國運動。曹汝霖的宅子被焚燬,駐日公使章宗祥被憤怒的人民痛歐。與此同時,北洋政府出動士兵逮捕了一部分抗議學生。雖然後期在校長蔡元培的斡旋下得以救出,但是仍然受了許多苦難。

但是五四運動的結果卻是令人欣慰的,中國代表迫於國內壓力沒有在協議上簽字。學生,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努力取得了成效。

今天,時代不同,青年的任務也不同。現在的青年便是以後國家的棟樑,唯有認真讀書,精通技能,價值觀正,才有可能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