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斷頭餐”,一塊生肉及其它!

#歷史冷知識#“斷頭餐”的由來,生肉的“作用”及其它!

瞭解人類社會發展史的人都知道死刑,是自古以來對那些罪大惡極之人的最高處罰,可以說世界各國處決死刑犯的手段或方式有多種多樣,諸如絞刑、鞭刑等,而在我國古代處決死刑犯最常見、最常用的方法是“砍頭”,這就是人們把在處決死囚之前府衙為他們準備的最後的一頓飯稱作”斷頭餐“的根本原因,那麼,“斷頭餐”府衙通常會給囚犯準備些什麼?又有那些講究呢?

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歷史的時光隧道,去看一看,聊一聊與“斷頭餐”有關的那些事吧。

死刑,“斷頭餐”,一塊生肉及其它!

一,斷頭餐的歷史由來與演變。

“斷頭餐”也叫“斷頭飯”,在我國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索到春秋時期。據相關文獻和歷史資料和記載,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十二年)穆王去世,年紀不滿20歲的熊旅即楚莊王繼承王位, 當時楚國國內矛盾重重,還爆發了公子燮與公子儀的叛亂。據說楚莊王在平定叛亂後,將所有參與叛亂的“亂臣賊子”都如數關押,到了要處決他們的時候,為顯示自己的寬宏大量,並藉此籠絡人心,楚莊王下令府衙在行刑前給每個人做一頓“可口”的飯菜,讓他們在酒足飯飽之後,做個飽死鬼上路。

自此以後,行刑前特意給死囚做一頓飯菜的做法就被保持和沿用下來,由於這是囚犯在被“砍頭”前吃的一餐飯,人們就把它稱作“斷頭餐”或“斷頭飯”,形成了我國“斷頭餐”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的記載及說法。

死刑,“斷頭餐”,一塊生肉及其它!

從春秋時期之後,儘管“斷頭餐”被當作死刑犯最後的待遇或“福利”沿用和保持下來,並且得到了官府的“重視”,發展到宋朝的時候,甚至還明文規定“斷頭餐”的標準不得低於5000文銅錢,可以說“斷頭餐”不僅豐盛,簡直算得上奢侈了;但是,囚犯想到這將是自己在陽世最後的一餐飯,除了個別心理非常強大、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或者沒有頭腦的犯人之外,真正能夠安靜“享用”的還是少之又少。

這可如何是好?如果讓犯人做“餓死”鬼,他們到了陰間在“陰管”詢問的時候參奏一本,麻煩可就大了,然而,又怎麼樣才能勾起犯人的食慾,讓他們安靜地“享用”“斷頭餐”呢?

死刑,“斷頭餐”,一塊生肉及其它!

二,早死早投胎的說法和那塊“生肉”的由來。

想要讓囚犯安靜地“享用”自己的“斷頭餐”,確實是一件難辦的事,害怕囚犯到陰間告狀的府衙也想了一些方法及招兒,比如提高“斷頭餐”製作標準,按照囚犯的飲食習慣對“斷頭餐”進行個性化準備等,但是,每次的收效不好,作用不大,直到有人提出“早死早投胎”的說法,並在“斷頭餐”上加放一塊生肉,才扭轉了囚犯寧願餓著肚子上路也不願意吃“斷頭餐”的局面。

按照“早死早投胎”的觀點:人死亡之後,魂魄會離開肉體,在黑白無常牽引下來到陰曹地府,由牛頭馬面押解到閻羅殿進行審判,“陽壽”未盡的打回人間,“陽壽”已盡的則踏上奈何橋喝下孟婆湯後,進入六道輪迴等待投胎轉世。

據說奈何橋上除了孟婆,還有一隻特別兇惡而且嗜肉如“命”的狗,魂魄被它抓到,就無法進入六道輪迴投胎轉世了。如果在經過奈何橋的時候,丟給惡狗一塊肉,就可以躲開惡狗讓魂魄順利進入六道輪迴。可以說生肉實際上不是給囚犯吃的,而是為惡狗準備,預備著在奈何橋上誘惑惡狗,躲開惡狗對魂魄的捕食的。

死刑,“斷頭餐”,一塊生肉及其它!

因此,為了讓魂魄順利進入六道輪迴,更快地轉世回到陽間,許多死囚接受了“早死早投胎”的觀點,選擇了安靜地“享用”府衙為自己提供的“斷頭餐”,然後心存“感激”地讓魂魄帶著那塊“生肉”上路,奔赴自己的下“世”。

其實,不管是“斷頭餐”也好,生肉和“早死早投胎”也罷,所有的這一切都只不過是封建政府用以籠絡人心的假仁慈,麻痺和愚弄百姓的伎倆。所以,我們讀歷史,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深入事物的內核,抓住事物的本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