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肝炎的治療和預防

鴨肝炎俗稱“花肝病”,是由鴨肝炎病毒引起的雛鴨的一種急性、高度致死率的傳染性疾病。雛鴨一旦感染,會迅速發病並出現死亡。該病已成為鴨的主要傳染病之一,給養鴨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鴨肝炎的治療和預防

一、流行特點

鴨肝炎四季均可發生,主要感染3周齡以內的雛鴨,也可引起4~6周齡的幼鴨發病。不同周齡的雛鴨發病,死亡率也不同,1周齡內雛鴨死亡率高達90%以上,1~3周齡的雛鴨死亡率不到50%,4~6周齡的小鴨基本不會出現死亡。病鴨和帶毒鴨是主要的傳染源,病原體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飼養管理不良、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鴨舍潮溼或擁擠,均可促使本病的發生。

二、臨床表現

雛鴨發病後首先表現為精神沉鬱,行動遲緩,離群,蹲伏或側臥;發病12~24小時後,即出現神經症狀,身體失去平衡歪向一側,發生全身性抽搐,兩腿痙攣性划動,有時在地上旋轉,大部分雛鴨在出現抽搐後數分鐘或數小時內死亡,常見死亡鴨向後仰呈“角弓反張”姿勢。有些病例,往往突然倒斃死亡,而看不到任何症狀。

鴨肝炎的治療和預防

剖檢見肝臟腫大,表面有出血點和出血斑,嚴重時呈刷狀出血,質軟,呈黃褐色、淺黃色或淡紅色,個別病例肝臟見有壞死灶;膽囊腫大,充滿膽汁,有的也出現膽囊破裂;脾臟有時腫大,外觀呈斑駁狀;腦充血、水腫、軟化等症狀。

三、鑑別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症狀、剖檢病理特徵,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時需要通過專業實驗室的診斷方法,如病毒分離鑑定、血清學試驗、分子生物學等。在臨床上要注意與以下幾種鴨病進行鑑別診斷。

1.鴨瘟

該病是由鴨瘟病毒引起鴨的一種高死亡率的急性傳染病。雖然各種日齡的鴨均可感染髮病,但3周齡以內雛鴨較少發生死亡;與鴨病毒性肝炎對1~2周齡易感雛鴨有極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超過3周齡雛鴨不發病等明顯不同。患鴨瘟的鴨食道、洩殖腔和眼瞼黏膜呈出血性潰瘍和假膜為主要特徵性病變,但沒有抽搐和角弓反張症狀,與鴨病毒性肝炎主要以肝臟腫大,表面有出血點和出血斑等不同。

2.鴨麴黴菌病

鴨麴黴病,又稱麴黴菌性肺炎,主要是由煙麴黴等真菌引起的鴨呼吸道傳染病。其特徵是在呼吸器官組織中發生炎症,尤其是在肺和氣囊出現灰黃色的結節,胸腹部氣囊也有黴菌斑。此病主要發生於雛雞,多呈急性經過,發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鴨多為散發。本病沒有像鴨病毒性肝炎的肝臟腫大出血的症狀。

3.鴨大腸桿菌病

該病冬春季多見,夏秋季較少,1~5周齡小鴨常發生,1~3周齡最易發病。該病主要症狀為咳嗽、拉黃綠色稀糞、惡臭、呈青綠色或灰白色,肛門周圍汙穢;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可見心包粘連、心包內充滿淡黃色纖維素性滲出物,肝臟腫大、瘀黑色,腸道腫大明顯、腸內容或腹腔極易腐敗。這些症狀與鴨肝炎引起的症狀和病變都不一樣。

4.鴨傳染性漿膜炎

該病以出現神經症狀、腹瀉等臨床表現,與鴨病毒性肝炎相似,但鴨傳染性漿膜炎可在各日齡均可發病,其病原體為鴨疫巴氏桿菌,對抗生素治療有效;鴨肝炎多發於2周齡內,對抗生素治療無效;漿膜炎的主要病變為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同大腸桿菌病相似,與鴨肝炎不同。

5.鴨傷寒

該病有時出現突然倒地,頭向後仰、痙攣,數分鐘後死亡,易與鴨病毒性肝炎相混淆。但鴨傷寒開始發病時糞便呈稀粥狀,後為水樣,眼流淚、眼結膜發炎,病鴨縮頸怕冷,呼吸困難。剖檢肝臟腫大,呈古銅色,有灰白色的壞死點,與鴨病毒性肝炎的嚴重出血不一樣。

四、防治措施

1.預防措施

(1)生物安全措施:鴨病毒性肝炎的預防首先要建立嚴格的防疫消毒制度,特別是對飼養員的流動、運輸車輛的往來、用具和鴨舍墊草的衛生消毒方面尤為重要。對雛鴨進行自繁自養,可預防本病的傳入。平時應加強飼養管理,在日糧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搞好鴨舍內外的清潔衛生,對鴨舍、設備、用具等進行仔細的清掃,先用3%~5%氫氧化鈉溶液消毒地面,後用0.3%的過氧乙酸噴霧消毒。

該病具有發病急,死亡快的特點,一旦出現疫情,應及時把發病鴨群與健康鴨群嚴格隔離,並實行專人管理,以避免病情進一步向周圍擴散。加強鴨舍通風,以及時排出舍內汙濁的有害氣體,病死鴨要嚴格處理,可採取焚燒或深埋的方法。汙染的墊料、糞便和飼養工具等未經消毒處理不能隨便運去場外。鴨群密度大時,要適當分群,為防止鴨舍過度潮溼,還要及時更換墊草,避免因應激因素造成病情加重。

(2)疫苗免疫:由於治療該病沒有特效藥,故疫苗免疫預防顯得尤為重要。種鴨開產前2~4周,用弱毒苗4頭份/只肌肉注射,孵出雛鴨能獲得被動免疫,以後每3~4個月免疫1次。有母源抗體的雛鴨在7~10日齡時肌肉注射鴨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頭份/只;無母源抗體的雛鴨出殼後1日齡即肌肉注射鴨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頭份/只,10日齡時再用同樣方法重複免疫1次。或者在雛鴨剛出殼時,在腿部皮下注射卵黃抗體液或血清0.5~1毫升,能有效預防鴨病毒性肝炎的發生。

鴨肝炎的治療和預防

2.治療方法

(1)抗體注射:當發生該病時,採取高免血清或康復鴨的特異性高免血清緊急注射,肌注0.5毫升/只,可以降低死亡率。初發病1~2天內接受治療,效果最佳。也可注射免疫卵黃液,15日齡內的雛鴨背部皮下注射1毫升,15~20日齡1.5毫升,30日齡以上2毫升,一般注射1次即可治癒,必要時可重複注射。

(2)中藥治療:中藥以清熱、解毒、利溼為原則。板藍根600克、大青葉600克、茵陳650克、龍膽草400克、金銀花400克、梔子350克、柴胡350克、甘草200克。水煎拌料,1劑1天,連用4~6劑;也可以採取板藍根50克、茵陳100克,梔子、柴胡、枳實、神曲、薄荷各30克,甘草20克。研磨,用開水浸泡1小時,晾後拌入5千克飼料飼餵(100只雛鴨用量),全群服用,每天1次,連服7天。

(3)輔助治療:對於發病鴨群,無論病情輕重,都應該在飲水或飼料中加入抗病毒藥物,及增加飼料營養,提高鴨群的抵抗能力,減少併發或繼發病的發生,讓病鴨早日康復。

鴨肝炎的治療和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