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歷史走向的一大戰役,細看全是陰謀詭計

大家好,我是疏陌。今天我們討論一下,三國時期最重要的三大戰役的第一戰----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曹操於袁紹的一場生死大決戰。也是歷史上有名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我們先交代一下背景。

此時是建安五年,漢末的亂世已經開始了淘汰賽,大批諸侯、霸主被滅,局勢逐步明朗。楊奉被滅,呂布、袁術也死於曹操之手,張繡投降。僅剩的孫策、劉表等人,不是固守老巢,就是中立觀望。袁紹佔有青、幽、並、冀四州,雄踞黃河以北。曹操佔有兗、豫、徐三州之地,獨霸黃河以南。這兩個當時最大的勢力集團大戰一觸即發,勝者獨霸中原。

但是要知道,曹操此時的兵力那是遠遠弱於袁紹的,幾倍的兵力差距,讓曹操幾乎沒有什麼勝算。但這是領袖的強弱差距也就體現出了作用,看曹操如何一步步以弱擊強滅袁紹。

決定歷史走向的一大戰役,細看全是陰謀詭計

袁紹

第一步,聲東擊西初戰捷

袁紹幾倍於曹操的兵力,怎麼看都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鬥,所以袁紹率先出擊,於建安五年二月,率先發兵,派遣大將顏良、文丑分別攻襲白馬和延津,主要戰場在顏良攻打的白馬。而曹操白馬守軍只有三千。撐了不到三個月,不行了,向曹操求援。曹操準備增援之時,帳下一謀士荀攸進言,獻上一計--聲東擊西。

曹操採納了荀攸的建議,大張旗鼓發兵延津,做出一副要先滅文丑,包抄袁紹後方的樣子。袁紹果然中計,增援延津。就在袁紹增援之時,曹操派遣關羽等人領一支輕騎軍直奔白馬而去,猝不及防的顏良被關羽斬於馬下。袁紹乃知中計,回援白馬。曹操自知不敵袁紹,棄城白馬,回援延津。卻在半路碰到了文丑大軍。

決定歷史走向的一大戰役,細看全是陰謀詭計

曹操

第二步,誘敵之計誅文丑

大家可能都知道,劉備棄城新野時帶著全城百姓一起逃,留下"仁義"美名。真"仁義"還是假"仁義",小編以前發文討論過,在此就不多贅述了。但大家應該不知道,曹操此次棄城白馬,也是帶著全城百姓一起逃跑的,因為他知道袁紹洩憤,必當屠城。他與劉備不同,劉備殘兵敗將不帶百姓都未必逃得了,帶上百姓反而有機會逃跑,而曹操此時是初戰告捷,帶著輕騎那是說走就走,可帶著百姓那就難了。致使歸途之中遇見了文丑大軍。

這下軍隊裡可就慌了,這點輕騎兵還不夠給文丑塞牙縫的呢。怎麼辦?曹操又生一計---誘敵之計。讓兵士們把帶的東西,什麼裝備、輜重的都丟掉,下馬原地休息。眾將士不解,曹操也沒解釋,就在那等著敵軍打過來。

而文丑大軍殺過來之後,一看,整個人都懵了。什麼玩意這是,一地的好東西,比那勞什子真傳奇、假傳奇的厲害多了,我啥也沒幹呢,裝備、元寶就掉滿地了。手下大軍也是按耐不住,紛紛下馬開始哄搶。而就在這時,曹操下令,上馬衝鋒。殺的文丑大軍那是滿地找牙。大將文丑更是戰死,怎麼死的,誰殺的,那就不得而知了。《三國演義》說是關羽,反正正史裡沒記載。

決定歷史走向的一大戰役,細看全是陰謀詭計

官渡之戰

第三步,拉長補給守官渡

曹操初戰告捷,連斬袁紹兩員大將顏良、文丑。但他知道這都是取巧,自己還遠遠不是袁紹的對手。一兩萬人對戰十萬精銳怎麼看都是必敗。所以要儘可能佔盡優勢。又棄城延津,據守官渡。袁紹一看,曹操這小子,沒什麼本事,連勝兩場斬我大將,反而棄城跑了。他肯定是知道打不過我,害怕了。便下令,追曹操至官渡。

但是,袁紹並沒意識到,可能想到了也沒在意。那就是袁紹的補給線那是無形之中拉長了很多。官渡是離曹操的大本營許昌很近的,但是離著袁紹的鄴城那是相當遠了。雙方在官渡安營紮寨,開始了長時間的相持局面。

決定歷史走向的一大戰役,細看全是陰謀詭計

第四步,造發石車拒袁紹

雙方安營紮寨後,袁紹很聰明,佔據高處,建箭塔,開始往曹操軍營裡射箭。曹操那是損傷慘重。

但是,曹操也厲害了,發明了一個東西,可以說是古代的導彈----發石車。應該和投石車差不多的東西,就是可以把大石頭髮射出去,反擊袁紹。

雙方你來我往僵持不下,這一僵持就是幾個月。

第五步,喜迎許攸燒烏巢

這一通僵持之後,曹操有點堅持不住了,糧草、士氣各方面都已經有些跟不上了。所以,打算撤軍。不打了。這時,曹操的謀士荀彧、賈詡等人紛紛勸誡曹操,說:這場仗你打也得打,不想打也得打,你沒有退路了,袁紹傾巢出動,決定權已經不在你的手裡,你們兩個必有一亡。曹操一聽,有些道理。這時,賈詡、荀彧、郭嘉等人就都說了一下曹操能打過袁紹的原因,告訴曹操必須放手一搏,不要有太多的顧慮。

而就在這時,翻盤的機遇來了。許攸叛逃袁紹,投奔曹操。許攸這個人是袁紹最早的謀士,知道很多袁紹的軍事機密,而去還很多鬼點子。曹操一聽,那是跣足而出去迎接許攸。說了一句話叫做:"吾事濟矣。"

許攸來到曹營之後,得表現一下自己的作用。就出了一計叫火燒烏巢。烏巢這個地方是袁紹屯糧草的地方。曹操採納後,讓一支輕騎偽裝成袁軍的樣子,去偷襲烏巢成功,致使袁軍大亂。

決定歷史走向的一大戰役,細看全是陰謀詭計

許攸

第六步,雙喜臨門收張郃

袁紹這時那叫一個禍不單行啊。曹操攻打烏巢,袁紹手下一大將,張郃建議抓緊時間去救援烏巢。偏偏一個謀士叫做郭圖的說,不必去救,我們去打官渡大本營,曹操定當回援,烏巢就保住了。袁紹聽了郭圖的意見,攻打官渡。但是曹操的大本營豈是一時半會能打下來的,曹操燒燬了烏巢。袁紹知道完了,但郭圖怕袁紹降罪,惡人先告狀。說烏巢被燒,張郃是高興地手舞足蹈。袁紹愛面子,便去懲治張郃。張郃一看,不行,袁紹要完蛋了。燒了戰車投奔曹操。曹操那是被幸運女神親了,一時沒反應過來。握著張郃的手說:你這是韓信投劉邦啊。

第七步,大勢已去勝官渡

袁紹此時,那左膀右臂是死的死跑的跑,糧草還斷了,留下一堆歪瓜裂棗。袁紹一看,不行,帶著兒子那是上馬就跑。可能和劉備混了幾天,逃跑功夫學到了幾分,那叫一個乾淨利索,啥也不管就往北跑了。

從此以後,袁紹勢力大勢已去。曹操率軍一通橫掃,完成了北方中原一統。確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官渡之戰到此結束,曹操步步為營,用盡計謀,又得天時地利人和,抓住機遇,虛心納諫。戰勝了袁紹,完成了以少勝多的壯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