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不再值錢?國家一錘定音樓市,卻暴露更加嚴重的問題

房子不再值錢?國家一錘定音樓市,卻暴露更加嚴重的問題

據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206504億元,同比下跌6.8%,這也是我國近幾年來首次出現下滑趨勢。但在特殊因素影響下,並沒有太大參考價值。而與此同時一份央行的數據,似乎展現出當下樓市最真實的現狀,例如僅15.9%的居民認為房價會下跌,流入房地產的資金增速連續20個月回落。也就是說此時的樓市正迎來一次拐點,本身在新一輪調控下,從政策、市場2大因素來看,開發商的日子並不好過,調控政策頻頻出臺,這一點從去年超400家開發商倒閉就可以看出來。

房子不再值錢?國家一錘定音樓市,卻暴露更加嚴重的問題

事實上有些人的觀點並非如此,例如房地產研究中心董藩表示,我國GDP總量的40%均與房地產有關,想要經濟恢復刺激房地產首當其衝。當然早在2018年他就提出“只有房地產才能救中國經濟的言論”。無有獨偶,經濟學家馬光遠則表示房地產經濟雖遇拐點,但土地財政是聞著臭、吃著香,等到真正落地時十分艱難。僅從這2位專家觀點來看,我只能說在過去20年,樓市就未出現房價下跌的案例,但不代表不可能,例如去年就有13個城市房價回到一年前。

房子不再值錢?國家一錘定音樓市,卻暴露更加嚴重的問題

客觀來講,除了一線城市以外,其餘城市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狂熱,在部分政策“一日遊”的背景下,三四線城市逐漸顯得焦慮,房價並不能大起大落,政策卻不能鬆動,請問購房者為何需要主動入市?也許這就是此時市場和政策的矛盾之處。那在這樣背景下,未來房子不再值錢了嗎?原因很簡單,隨著二手房房源不斷激增,擾亂原有的市場秩序,持房者希望快速止損拋房,而購房者買漲不買跌,雖說高端消費需求仍十分強勢,但對於中端消費來說,房子買不起的背後住房需求開始消失。

房子不再值錢?國家一錘定音樓市,卻暴露更加嚴重的問題

如果要從基本層面來看,未來房價上漲可能性不大,一方面沒有政策託底,去庫存成為過去式,舊改代替棚改,簡而言之來說房價上漲幅度不會有那麼誇張,這對於炒房客來說,這將是巨大沖擊;另一方面令人矚目的土地改革將至,例如農用地轉建設用地審批下放、集體土地經營入市,這對於現階段高地價來說,是一次強有勁的推力。從這2點來看,我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房子不再值錢不取決於房價的下跌,而是更深層次的地價下行,其次房子影響力逐漸弱化,有風險的買賣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冒險呢?

房子不再值錢?國家一錘定音樓市,卻暴露更加嚴重的問題

而對於未來樓市走向,我們時常能從官媒的動向可以揣測,例如在面對近幾年市場跌宕起伏的限制下,國家一錘定音樓市,其中的意蘊需要大家細品,主要有以下內容:一是再度重申“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人民日報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階段,絕不會再走經濟房地產化的老路;二是社科院發佈《人口與勞動綠皮書》,在老齡化和人口出生率下降背景下,2028年將會是樓市窗口期,而人民網轉載文章明確表示,2020年全國商品房供大於求。

房子不再值錢?國家一錘定音樓市,卻暴露更加嚴重的問題

從以上2點來看,我們得出一個結論,調控政策仍呈現收緊趨勢,而從理論上來看,房價趨向下行,但現實並非如此,也就是說“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的邏輯沒有問題。但此時卻暴露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房價拒絕大起大落,政策也不存在突破點,例如首付比例下調,請問當前購房者如何買得起房?或者說從哪個途徑更容易買房?答案顯然沒有,本以為4月份市場普遍低迷,然而迎來的卻是異常火熱,也就是市場走向完全沒有參考價值。從以上背景來看,2020年購房者恐怕是最迷茫的,政策始終把控底線,但市場風向卻是瞬息萬變,值不值得買房似乎早已由部分外界因素主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