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過萬榮

最美不過萬榮

萬榮縣位於汾河與黃河交匯處的黃河東岸,地處華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連接處的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北部,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西瀕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相望,南屏孤峰山與臨猗縣、鹽湖區相連,東峙稷王山與聞喜縣相接,北有峨嵋臺地與河津市相鄰。

萬榮縣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史書上有“皇天后土”的記載:自軒轅黃帝“掃地為壇祭后土”至宋真宗皇帝,先後有8位皇帝共24次在後土祠祭祀,其中漢武帝祭祀后土7次並留下了千古絕唱《秋風辭》。

最美不過萬榮

秦於今城關西南33千米寶井村北置汾陰縣,屬河東郡,十六國前趙廢。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復置,於縣置北鄉郡,縣屬之,徙治今寶井村。北周復歸故治,改鄉郡為汾陰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汾陰郡,縣屬河東郡,仍治今寶井村。義寧年間復置汾陰郡,縣屬之。

最美不過萬榮

唐武德元年(618年)汾陰郡改泰州,二年州治徙今河津市境,三年於今城關南6.5千米古城村北置萬泉縣,先後屬泰州、解州、絳州、蒲州。開元十一年(723年)汾陰縣改寶鼎縣,與萬泉縣俱屬河中府。

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寶鼎縣改榮河縣,屬慶成軍,兼為軍治。

金貞佑三年(1215年)廢軍,榮河縣升榮州,萬泉縣屬之。

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廢萬泉縣,十六年復置。元降榮州為榮河縣,與萬泉縣俱屬河中府。

明屬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屬蒲州府。

最美不過萬榮

風景名勝

萬榮縣文化底蘊深厚,共有稷王山塔、八龍寺塔、旱泉塔、壽聖寺塔、稷王廟、萬榮東嶽廟、萬泉文廟、薛瑄家廟、萬榮后土廟、李家大院等1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萬榮笑話、董永傳說、西村抬閣、萬榮花鼓等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另有後土文化、軟槌鑼鼓、萬榮麵塑、鑼鼓雜戲等9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美不過萬榮

先後開發建設了中華祖祠--后土祠,慈善世家、晉商豪宅--李家大院,笑文化產業園--萬榮笑話博覽園,歡樂山、清涼山、休閒山--孤峰山休閒風景區,黃河溼地奇觀--西灘,中華第一木樓--飛雲樓景區等六大文化旅遊景區。

最美不過萬榮

孤峰山景區

孤峰山風景區,是集觀光旅遊、休閒娛樂、宗教文化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山體佔地面積24平方公里,加上山前丘陵和坡地面積總計近百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1411.2米。歷史上的“孤峰擁翠”、“雙泉流碧”、“唐寨秋風”、“柏林晚照”、“桃洞春晴”、“雕巖霽雪”、“法雲遠眺”、“範臺月夜”萬泉八景盡藏其中。

最美不過萬榮

名優特產

萬榮花饃

最美不過萬榮

萬榮花饃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品,與風俗人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面花的製法是先將生面搓成圓形長條,再按設計捲曲、筷夾、刀切,最後入籠蒸熟,出籠點色而成。

最美不過萬榮

一般花饃,造形誇張、生動,用色明快、大方、風格粗獷、樸實、簡練,並富有雅拙的美感。

最美不過萬榮

花饃中間往往插以紅棗,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供品名為"棗山",以面卷紅棗,拼成等腰三角形,角頂往往塑一層如意形圖案,加上面塑的"小元寶"三至五個,塑上一個供咬銅錢的"錢龍"。

最美不過萬榮

"棗山"蒸出後,可以顏色點染,是一種鮮豔的民間藝術品。

最美不過萬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