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人苦?看看法國女人的日子吧!

作者 | 盧璐

來源 | 盧璐說 (公眾號:lulu_blog)


法國小市政府,有點國內居委會的意思,有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組織群眾自娛自樂。


去年我報了個市戲劇興趣社,這期有六個女人和一個男人,我們選了得過莫里哀最佳編劇獎,Joel Pommerat諷刺版《Cendrillon》(《灰姑娘》)的話劇,雄心勃勃地想著排好,6月21日音樂節那天,在市的禮堂裡上演。


結果新冠來了,演出泡湯了,但大家都太需要社交了,決定不管什麼時候能上演,每週日下午,也都在線上排練。


隔離六週,排練六次了,每次排練時間越來越長。


主要原因是,即使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誡全家:“不要打擾我”,可六個女人在排練的結果就是,每隔幾分鐘,就會被打斷一次,某人的孩子,某人的老公,某人的貓,某人第二個或者第三個孩子,或者某人老公又來了……


中國女人苦?看看法國女人的日子吧!


理由雖然五花八門,但每家都大同小異地事無鉅細:


姐姐打我,弟弟在抓貓,妹妹的冰淇淋掉地上了,咖啡豆在哪兒,洗衣機的門怎麼開,該放多少洗衣粉,剪子在哪兒,電視遙控在哪兒,充電器在哪兒,橙汁沒了,面巾紙空了,IPad的密碼多少……


其中,讓女人們最不堪忍受的問題莫過於:親愛的,今晚,我們吃什麼?(此處自行在腦海中代入,你自家老公親切渾厚地嗓音吧!)


而女人們只想拍著桌子喊:“吃什麼?我怎麼會知道吃什麼?為什麼要問我吃什麼?我減肥,我什麼也不吃,不吃!”


新冠隔離兩個月,困在家裡的法國女人,已經從精緻優雅,性感自信的女神變成了,時刻都會爆發,永遠都在崩潰的女神經。


中國女人苦?看看法國女人的日子吧!


不知道從哪天開始,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對於法國女人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迷之崇拜。


尤其很多中國女人僅來法國旅遊了一小下,看到公園裡,時時有男人在推著童車看著娃,而路邊上,處處是帶著墨鏡,左手捻著香菸,右手捏著咖啡或者紅酒杯的女人在曬太陽,就會發出來自靈魂的吶喊:好想做法國女人,好想過法國女人的日子啊,自由瀟灑,痛快淋漓!


每次聽到這種話,我都很想打出一長串冷笑,呵呵呵呵。這是有多麼不瞭解法國女人的日常啊?


實事求是地說,法國男人的家務活,普遍比中國男人,不,上海男人以外的中國男人,做得多些,也主動些。


因為在法國,最晚到了上大學,孩子們都會搬出去。自己租過房子、洗衣服做過飯,負責過自己的男人,和從來沒有離開父母,或者僅住過男生宿舍,還是不一樣的。


中國女人苦?看看法國女人的日子吧!


但話又說回來,譬如我家盧先生,真算是個會做家務的男人,但如果把每天做家務的時間、項目和完成效率計算一下,還是沒法和我比。


這兩個月,我們都在家工作,早上起來做咖啡,從按下按鈕到咖啡做好,大概有一分鐘。這一分鐘,他永遠是抱著手,站在咖啡機前等,頂多看看窗外的花花草草和飛鳥。


而我趁著咖啡流出來,我會想中午吃什麼,把肉從冰櫃裡拿出來,米洗下放進電飯鍋裡。


這只是一分鐘,可每天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一分鐘。


結論就是,在今天,我們正在生活的這顆藍色的星球上,一個男人再會做家務,家裡主要還是要靠女人。


對於所有去過中國的法國女人,最懷念的既不是小籠包也不是大閘蟹,而是阿姨,比老公管用。


中國女人苦?看看法國女人的日子吧!


這些年,哪怕孩子很小,我們也沒有請過住家阿姨,但週一到週五,阿姨每天都上班。


那時候,我喝了咖啡的杯子,自己都不會收到洗碗機裡,想起來有點面紅耳赤的羞恥感。


回法國的六個月裡,我們一直在找阿姨的道路上,上下求索,故事漫長曲折,我已經快寫成一個系列了。


在法國找阿姨,首先是貴,其次是麻煩,不僅僅合同,手續,報稅很麻煩,阿姨本身也很麻煩。


有次,我讓中介給我派來,時薪兩百三十塊的阿姨掃下院子裡的小石頭路。


她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屋子外面的工作,是園丁的工作。你要再找個園丁,別忘了買園丁的保險,和配套的保護措施。”


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我的法國閨蜜,寧肯把自己的手毀了,也不找阿姨。她們哪裡是不想找啊,是壓根找不到,才絕望放棄的。


中國女人苦?看看法國女人的日子吧!


然而法國女人又有比找不到和用不起更加心酸的事!


這兩個月,我家每天的日程都是一樣的,早上九點到十二點半,兩個孩子跟我媽用微信上網課。


一開始只上中文,背點古詩,聽聽故事,後來加上小學數學。這騰出來的一上午,就可以讓我和盧先生集中精力地工作。


也許你會說,盡力所能地幫孩子一把,這是所有的媽媽都會做的事啊,不,這只是中國媽媽能做的事。


因為我給好多朋友都說了,所有的中國閨蜜,都拍著大腿:“這主意太好了,我要去給我媽說,明天就開始。”所有法國閨蜜都說:“你媽也太好了,這要求我簡直是做夢啊,也張不開口跟我媽提。”


就像是我婆婆,每次電話都抱怨:“老年人不能出門,悶死了!”我給她說了幾次,我媽每天給孩子們上倆小時中文,但我婆婆只會說:“對,中文別忘了,可,這個隔離的日子,好無聊啊。”


所以和法國女人比起來,中國女人的絕對優越感,不是中國男人給的,也不是阿姨給的,而是自己的媽媽或者婆婆給的,是她們用自己的生命,頂著兒女的嫌棄,成就了孩子的人生。


中國女人苦?看看法國女人的日子吧!


很多年前,我去看我的大學同學。天熱我買了個西瓜,她滿屋子找刀切。廚房裡的一切都是新的,一抹一層土。她已經結婚幾年,孩子都三歲了,跟父母住得近,家裡從沒有開過火。


我還有個朋友,結婚的房子是公婆的,沒孩子的那會兒,每週婆婆坐一個小時的公共汽車,去給他們打掃兩次衛生,順便買好水果,處理好,放冰箱裡。


可她還是覺得煩,這是幹嘛?搞窺探麼?


就在幾年前,我有個朋友生了老二,我也是去家裡看她。


她媽媽看著老二,爸爸看著老大,公公去買菜,婆婆負責做飯,飯做好放桌子上。公婆和爸媽,撥了菜各自回房,讓我們方便聊天。


好吧,我承認我看得眼睛都直了,我一下子想起來,在孩子們小的那幾年,我從沒有坐下來,吃過一口熱飯。


中國女人苦?看看法國女人的日子吧!


在國內的那幾年,所有人都問我,為什麼不讓我媽來看孩子?


我媽高血壓,血糖超標,指關節和腕關節,已經變形了。可即便如此,這些年我媽一直覺得,她沒有盡上心,出上力,幫上忙,她心裡有虧欠。


一直以來,中國女人總覺得自己苦,自己委屈,自己受到了無比的壓迫和剝削。但如果你近距離觀察過某個法國女人,就會發現法國女人的手,才是全身最衰老的部位,皮膚幹糙骨節粗大,完全沒有玉指纖纖。


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詩是:“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著你”,可以完全被借用到此處,“你在羨慕著法國女人,法國女人也在羨慕著你。”


這是一個社會發展的過程。我也不會埋怨我婆婆不來幫我們看孩子。因為我知道,等到我老了的時候,我也不會把盧先生扔家裡,去給我的孩子打掃衛生,做飯,看孩子,搞不好女婿還會給我摔個臉子。


所以,現在看下來,我們現在應該是最後一代,上有媽有婆婆,雖然有些婆婆很無語,但還有很多婆婆是非常給力的,另外還能請得起,並且找得到阿姨的中國女人了。


結論是,老公,當然一定還是要繼續敲打著,但是感恩吧,要知道,知足者才能常樂。樂不起來的時候,就想想法國女人吧。

盧璐:有兩個女兒的留法服裝碩士、作家,新書《和誰走過萬水千山》,正在熱賣。行走在東西方文化差異裂痕中間的,優雅女性自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