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戰士 白衣天使】張立文先進事蹟報告

滿懷初心 堅定逆行 守望生命

——山西焦煤西山煤電職工總醫院張立文的戰“疫”故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叫張立文,現為山西焦煤西山煤電職工總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

大家都知道,2019年底,武漢海鮮市場爆發不明原因肺炎,隨後國家衛健委和疾控中心開始派出專家組前往武漢協助調查。近幾年來,我國先後出現過幾次比較嚴重的傳染病,比如03年的非典(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說的SARS)、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它最初爆發於墨西哥和美國,之後開始向全世界傳播)、13年的H7N9禽流感(率先在上海、安徽兩地發現)。出於職業的敏感,我開始覺得/這事情不同尋常。開始關注這次疫情,每天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疫情進展情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的發展還是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判!可是,前期疫情在武漢,而我在太原,距離上千公里,作為一名呼吸專業的臨床醫生,我迫切希望自己能為疫情防控做些工作。

2020年2月15日凌晨,我接到/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通知,同時作為太原市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總領隊,帶領30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那一刻,我沒有高度的緊張,也沒有興奮,只有使命,醫者仁心的使命,背起提前打好的行囊,準備出征。

在飛機上,我腦子裡想了很多,去了該做什麼,如何應對,我的專業到底能不能起作用,現場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揪心一直陪伴著我/著陸!15日下午,我們到達武漢,當時天氣極度惡劣,漫天飄雪,空蕩蕩的航站樓,寂寥的街巷,一片蕭條。雖然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疫情的嚴重程度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空蕩蕩的武漢,大街上看不到一個人,只能偶爾看到飛馳而過的救護車。

【抗疫戰士 白衣天使】張立文先進事蹟報告

方艙醫院馬上要開艙。當時,醫療物資緊缺,工作環境不適應,各項流程不順暢,醫護之間更不熟悉,大家互相不認識,可想而知大家的心理壓力會有多大!而我作為太原市醫療隊總領隊,既要圓滿完成任務,又要把同行的30名隊員安全帶回太原,壓力可想而知,如果出現一點點的失誤,我將有負領導的信任和囑託,更無法向隊員的單位和家人交代。

同時作為醫務工作者的妻子、在家裡每天都替我捏著一把汗。微信裡愛人總是責怪我發的信息太少,反覆詢問我防護能不能到位?跟患者接觸多不多?在那邊能不能吃得慣?每天能不能休息好?但我不是在開會安排工作,就是在組織培訓;不是在收發物資,就是在與隊員溝通。我是真的沒有時間過多回覆信息。

在武漢的日子裡,忙碌,成了唯一的關鍵詞。

在疫區,我要與時間賽跑,儘快協調各項事宜,帶領隊員以最快的時間熟悉方艙醫院的佈局,儘快熟悉防護流程,確保物資/分發到位,只有這樣,才能保障隊員們的基本生活。

2月17日晚上,隨著各種設備調試完畢,我所在的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正式啟用,第一批47名新冠肺炎患者入艙。2月18日清晨,149名新冠肺炎患者再次入艙。作為領隊,我帶頭第一個入艙進行床旁查房、閱片,瞭解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變化,制定診療方案,對疑難病例進行討論,同時還要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我們隊分管1-5艙的病人,共200多人。每個病人都要進行詳細的查房,大概查房到150人左右時,護目鏡已經完全看不清,只能通過搖搖頭、下蹲一下的方式,讓護目鏡內的水蒸氣形成一道水流,眼睛通過那個窄窄的縫隙才能看清前面的道路,一個班下來,聲音嘶啞,衣服溼透。晚上回到駐地,還要開會進行工作部署,給醫療組人員排班,制定各項規章制度。

面對大批集中入艙患者,對病情的瞭解和對危重病患的篩查就成了當務之急。我立刻召集幾名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成立臨時管理組,編制加強班,每班增加一到兩名醫護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及病情變化,平均每兩天一個班,每班要十幾個小時,工作負荷驟然增大。

在方艙醫院工作期間,每天都會收治大量的確診病人,每天都會面對病情加重的患者,所有的一切不斷衝擊著我的心理防線。但這並沒有讓我產生恐懼,而是轉化成了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工作的堅持。我相信,每一次戰鬥都是一次快速的歷練。

面對困難,我們沒有一人退縮,兩天時間,圓滿完成了對危重症患者的篩查和轉診。由於多數患者入艙前就在社區隔離,原本就存在焦慮、抑鬱、恐慌情緒,都已經到了複查核酸和胸部CT的時間,但檢查人數遠遠超出方艙醫院所能承受的極限。

【抗疫戰士 白衣天使】張立文先進事蹟報告

任何一個細節的疏忽都可能引起患者的不滿,甚至發生不可預見的混亂局面,任何一個防護的漏洞都可能導致感染的發生,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可能引發工作秩序的混亂。因此,根據患者病情有序安排檢查,成為了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討論,決定由我和另外三名醫生加班進艙,對194名患者的病史,進行詳細採集和梳理。經過認真細緻排查,我們對/所有患者的情況做到了心中有數,為合理安排患者檢查,提供了依據。也為此後有條不紊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患者也對醫療團隊越來越信任。

工作的過程,看似緊湊,卻不緊張,但方艙醫院內的環境,不是他人可以想象的!頻繁進艙,長時間堅守,緊裹防護服,導致缺氧、體液丟失等問題突顯,有些醫生甚至出現心悸、噁心等症狀。如何減輕醫務人員艙內工作負擔及體力消耗,如何保障醫療任務順利完成成為重中之重。

我們醫療組經過多次討論,決定採用/“艙內外同步上崗”的辦法。通過艙外輔助艙內。由艙外醫生負責完成出院患者的審核、出入院病歷書寫打印、醫囑開立、核酸及CT檢測結果的核查錄入等工作。使艙內醫護人員從繁重的手頭工作中解脫出來,有更多時間查房,瞭解病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極大的改善了醫療秩序並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時,我還作為山西省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專家組成員,協助會診海南、陝西、福建隊疑難病例,詳細閱片,制定診療方案。每天早晨8點從駐地出發,查房、閱片、追蹤檢查結果、評估入出院情況,直到晚上11點才能結束。

在我們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下,自2月17日開艙到3月6日休艙,累計收治患者215例,轉診44例,治癒出院171例,實現了患者零感染,醫護零感染。休艙後,醫療組20名醫生對215名患者分別進行了跟蹤隨訪。每名醫生負責8至10名患者,每5天隨訪一次,主要詢問患者目前的身體狀況、思想情緒,對患者進行用藥方面的指導,生活及健康知識的普及,以及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調查。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叫羅寶田的患者,每次電話溝通時,老人都很激動,不停地表達感激之情,讓你都不忍心打斷他。我們現在已經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也互留了聯繫方式,相約武漢再聚,他說請我吃湖北特色。

隊員們的奉獻精神感動著我、激勵著我,黨組織的感召力更是吸引著我。3月18日,經中共山西省支援武漢前方指揮部黨總支批准,我光榮地成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時刻準備迎接新的考驗。

嚴冬已經過去,春天在所有人的奮戰中已經悄悄來臨。每一個逆行的人並非生而強大,只是心懷救死扶傷、不辭艱辛的初心,在畏懼時選擇了擔當,在危難時選擇了堅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