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操作系統之路——於黑暗中尋找光明

什麼是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簡稱OS),是配置在計算機硬件上的第一層軟件,是對硬件系統的第一次擴充,佔據整個計算機系統核心地位。

從 1945 年第一臺計算 機誕生至今,隨著半導體技術的快速迭代,操作系統也經歷了企業商用、個人計算機(PC),再到移動端三個階段,誕生了諸如 Unix、Linux、Windows、OS X、 Android 等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因計算機而生,並隨著計算技術、網絡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迭代更新。

Windows+Intel 強強聯手壟斷天下

上世界80年代,微軟和英特爾組成了Wintel聯盟,即Windows-Intel架構,在PC領域可以說是稱霸天下,無人能及。

國產操作系統之路——於黑暗中尋找光明

“Wintel”聯盟

操作系統是承接硬件與應用軟件的載體,具有典型的平臺化與規模化效應,與之對應,是規模化效應反向帶來的標準化,這使得 Windows 成功地從 Unix/Linux 競爭中勝出,同樣的還有 Android/iOS 在 Windows Phone OS/Symbian 中的脫穎而出。Linux 在開源自由與經濟角度,優於 MS Windows ,但由於沒有巨頭背書,統一標準, 導致發行版本混雜,且原生生態不足與用戶體量都無法與 Windows 抗衡,因而更無法吸引下游開發廠商為其開發應用,生態與標準是掣肘 Linux 的主要原因。

國產操作系統之路——於黑暗中尋找光明

隨著數字與信息化推進,網絡信息安全已經成為大國角逐的核心競爭要素。操作系統作為軟硬件紐帶,在安全領域扮演著核心地位,發展本土化操作系統,是國 家防範網絡攻擊與威脅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

典型如 2008 年微軟黑屏事件、2010 年 Stuxnet 震網病毒事件、2013 年稜鏡門與 2017 年 Intel 芯片 Minix 洩漏風險。

國產操作系統之路——於黑暗中尋找光明

網絡病毒


國產操作系統之路道阻且長

早在二十年前,微軟和英特爾組成的“Wintel”聯盟剛剛壟斷PC產業時,中國的IT業就開始了研發自主操作系統的嘗試,多以 Unix/Linux 為基礎二次開發為主,在國家推動和相關企業的努力下,國內誕生了紅旗Linux等多款系統,也曾在實踐中嘗試取代Windows。

不出意外,這些努力大都以失敗告終,Windows系統也全面佔據了國內PC市場。待智能手機興起後,蘋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又瓜分了移動平臺系統份額,中國IT產業只能默默接受這一現實。

國產操作系統之路——於黑暗中尋找光明

過去 20 年,曾誕生超過 20 多個不同版本,較為市場熟知的有紅旗 Red Flag、深度 Deepin、優麒麟 Ubuntu Kylin、中標麒麟 Neokylin、銀河麒麟 Kylin 與中科方德等。但是,由於中國軟件市場的開放、微軟系統生態的攻勢與知識產權等問 題,本土化操作系統在市場倖存下來者寥寥無幾,且多數系統僅限於政府領域, 並以政府補貼為主,支持研發與應用,國產化之路依然坎坷。

國產操作系統之路——於黑暗中尋找光明

深度操作系統


國產操作系統之路——於黑暗中尋找光明

深度操作系統

以Deepin為例,作為Linux社區討論最活躍的電腦國產操作系統,Deepin在DistroWatch統計的過去十二個月全球熱度最高的Linux桌面操作系統中,排第13位,超過了一些老牌的Linux系統。

國產操作系統之路——於黑暗中尋找光明

圖為Deepin在過去的12個月中熱度排名第十三

目前Deepin已經在郵政、銀行、政府、公安等部門得到了推廣應用,說不定大家取錢時某個ATM機的操作系統就是Deepin的。

國產操作系統之路——於黑暗中尋找光明

圖為使用Deepin作為操作系統的ATM機

在15版本的時候,Deepin正式推出了DDE(深度桌面環境),發展至今已經成為重要的Linux桌面系統環境,尤其受亞洲國家的歡迎。

2019年8月9日,華為在東莞籃球中心舉行的開發者大會上發佈了鴻蒙操作系統。

國產操作系統之路——於黑暗中尋找光明

國產操作系統應該如何發展?過去有一種說法認為,國產系統和芯片應該先在實驗室裡打磨純熟了,比國外的好用了再拿出來,這樣才能讓大家接受,而不是行政式的強推。

這種說法首先就搞錯了發展可控技術的用意,發展可控技術的首要目標首先就是產業安全,完全市場化的路線對於信息產業起步就落後歐美5-9年的中國不現實(在摩爾定律能正常甚至超常發揮作用的時候,5-9年就是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差距了)。

此外,國產操作系統和芯片只有在市場(哪怕是補貼比例較大的市場)中“游泳”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學會真正的“游泳”比站在岸上瞎比劃強得多。

上游芯片,下游軟件應用一起抓

計算技術領域自主安全的發展,不僅對操作系統、應用軟件提出了很高要求,對 硬件的可控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隨著國產芯片技術的不斷迭代更新,操作系統上游硬件逐漸成熟,為適配國產操作系統,提供了演進的土壤。

目前,在中科院、CEC/CETC、地方國資以及華為的支持下,國內已經有一系列具 備生產能力的芯片廠商,包括龍芯、飛騰、鯤鵬和兆芯等,其基礎架構也幾乎涵 蓋了從 MIPS、ARM 到 x86 和 Alpha 所有世界通行版本。

發展國產操作系統,必須也把國產軟件發展起來,並做好國產軟件與國產操作系統的磨合。當用戶使用一個操作系統時,實際使用的是操作系統裡能用的應用軟件,而不是為了用操作系統而用操作系統。這也是“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的簡稱)中的“基”之所以代表基礎軟件產品而不是基礎操作系統的重要原因,

但是目前國產操作系統與國產軟件的磨合發展離自主可控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