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建偉:英雄的禮讚——評長篇小說《小車不倒只管推》

柳建偉 河南文藝出版社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英雄是歷史的永恆記憶,是民族的堅強脊樑,也是閃光的時代座標。當我手不釋卷,一口氣讀完青年作家張小莉同志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車不倒只管推》,“英雄”這兩個字一直在腦海中閃現。小說主人公的原型楊水才是真正的英雄!
楊水才是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原許昌縣)水道楊大隊黨支部原副書記,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基層幹部的一面旗幟。他十幾年如一日,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帶領家鄉群眾挖塘治崗、植樹造林、興辦學校,改變了水道楊村貧窮落後的面貌,1966年12月5日凌晨病逝在辦公桌前。在短暫有限的生命裡,他從來不考慮個人得失,用全部生命踐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小車不倒只管推”的精神,用實際行動在群眾心中鑄就豐碑,成為時代英雄!
  
歲月珠流璧轉,英雄精神永恆。生在這個偉大時代,歌頌英雄、學習英雄,賡續英雄的精神,讓英雄的精神在億萬人民心中生根發芽、生生不息,是新時代每一位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張小莉同志就有著這樣的赤子之心。她作為一個地級市的文聯主席,在繁忙的公務之外,利用夜晚時間筆耕不輟,以優秀共產黨員楊水才同志為原型,創作了這部紀實小說,為我們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鮮活生動的英雄形象。她用墨筆弘道,謳歌英雄,致敬英雄,定格回望英雄為著夢想所走過的路,讓英雄喚醒民族的初心,照亮我們無懼風雨、砥礪前行的征程,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曾經有一段時間,歷史虛無主義暗流湧動,一些人別有用心,視角傾斜、美醜反轉、揶揄時代、奚落歷史,甚至嘲笑英雄、歪解英雄,消解人們的正確認識,吞噬人們的理想與信念,消融我們的民族精神。對於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忽視和冷落英雄,就將失去未來;一個崇尚英雄的民族才能英雄輩出;英雄需要文化的浸潤。從這些意義而言,《小車不倒只管推》這部書的推出也是順勢而為、正當其時,鐫刻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細細品味這部小說,我們也可以瞭解到楊水才精神形成的思想淵源。他生在舊社會,成長在新社會,沐浴著黨的溫暖,感受到黨的偉大,並用行動回報黨恩,不怕苦、不怕死,為黨、為人民、為國家無私奉獻、鞠躬盡瘁。這種精神不僅滋養了我們的家國情懷,也激勵著更多的人在奉獻中體味快樂,在付出中收穫喜悅,遠離精神困頓、道德焦慮和價值迷失。
  
最好的紀念是傳承,最好的回饋是奮進。《小車不倒只管推》這部作品也告訴我們,楊水才不僅是時代的英雄,也是我們看得見學得來的榜樣。人人嚮往英雄,但英雄的精神特質從來都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英雄的特質是可以觸摸和感知的,這個特質就是“忠誠、執著、樸實”的鮮明品格。做到了,人人皆可成為英雄。我想,假如讀者通過這部小說,能夠從英雄的精神世界裡汲取養分、獲得力量,就是對英雄最好的致敬。


(注:本文原刊發於《河南日報》,作者柳建偉系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

柳建偉:英雄的禮讚——評長篇小說《小車不倒只管推》


相關圖書

柳建偉:英雄的禮讚——評長篇小說《小車不倒只管推》

《小車不倒只管推》張小莉 著 河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


中原厚土,英雄輩出。五十多年前,一個名字響徹祖國大地,他就是被毛澤東同志稱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產主義戰士”——楊水才。
楊水才是許昌縣(現在的許昌市建安區)水道楊大隊黨支部原副書記,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村基層幹部的一面旗幟。生前,他十幾年如一日,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忍著病痛,艱苦創業,帶領家鄉群眾挖塘治崗、植樹造林、興辦學校,為群眾辦了一件件實事,改變了水道楊村貧窮落後的面貌。1966年12月5日凌晨病逝在辦公桌前。他一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不考慮個人得失,用實際行動鑄就了一心為民、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的優秀共產黨員和基層幹部的光輝形象,用寶貴生命踐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小車不倒只管推”的高尚精神,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了一座永遠不朽的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