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對於年幼的孩子,親子共讀圖畫書就是非常好的啟蒙方式。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親子共讀之後,有些家長就開始著急,孩子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獨立閱讀呢?

到底什麼是獨立閱讀?當孩子開始識字,能夠把書中的文字磕磕絆絆地讀下來,就算是獨立閱讀嗎?不是的,認字,並不等於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在我看來,獨立閱讀應該是孩子能夠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書籍,自主掌握閱讀的節奏,沉浸其中,理解書中的主要內容,從閱讀中汲取滋養。

獨立閱讀,可以從圖畫書開始,不識字的孩子能夠通過“讀”圖來了解整個故事情節,就可以算是獨立閱讀。然後,隨著孩子識字量的增多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再逐漸過渡到橋樑書和章節書。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按照以下四個步驟來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

1. 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正如“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種子》一書中所說:“圖畫書對於幼兒來說,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 是的,只有當孩子體會到了閱讀圖畫書帶來的快樂,才能培養起閱讀的習慣。選擇圖畫書,因為它是用圖畫和文字來共同講述一個故事,圖畫是它的生命。所以,即便是不識字的孩子,也可以通過看圖去理解故事的大體情節。

父母給孩子“讀”書,是引領孩子進入圖畫書世界最有效的方式。孩子一邊用眼睛看圖畫,一邊用耳朵聽父母念出的文字,理解書中的內容,並在書中尋找樂趣。親子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孩子的心理播種一粒幸福的種子,隨著孩子的長大,慢慢地發芽、開花、結果。孩子能夠記住的不僅是書中的內容,還有你們共讀圖畫書這段美好的經歷。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

2. 選擇高品質的圖畫書,持續大量輸入

高品質的圖畫書對於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審美能力和語言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高品質的書籍,通過親子共讀的方式持續、大量地輸入,逐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當孩子的閱讀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你會發現,孩子開始輸出書中的內容。比如他們在生活中準確地使用了書中的句子,或是把書中的文字從頭到尾複述了一遍,又或是拿著書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講故事。只有當孩子理解了書中的內容,才會有這樣的輸出。

3. 留給孩子自我回味的時間,讓孩子重複獲得心流體驗

親子共讀,要尊重孩子的閱讀節奏。

在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除非孩子主動停下來,否則不要打斷故事的節奏。讀完之後,如果孩子想要再獨自翻閱一遍甚至幾遍,那麼,一定不要破壞這個氣氛,就讓孩子自己去回味、去理解,任由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要打斷這種專注的狀態,這是向獨立閱讀過渡的關鍵時刻。

只有當孩子專注於書中的內容並融入其中,才能獲得真正的喜悅和幸福。這其實是一個“深度工作”的過程,此時孩子會進入一種忘我的“心流”狀態,過後還會得到一種充滿能量且非常滿足的感受。只要孩子進入過一次“心流”狀態,就會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專注閱讀去重複獲得這種美妙的體驗。

4. 用親子共讀去幫助孩子更加準確深刻地理解書中的內容

有了前面的積累,孩子自己翻閱圖畫書的次數和時間會逐漸增加,當有不能理解的部分,還是會讓你幫忙讀出某個句子,或是與你探討其中的細節。這時家長一定要通過自身豐富的閱歷去幫助孩子準確深刻地理解書中的蘊意,去昇華孩子的認知。

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是一個非常微妙的過渡過程,界線並不明顯。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儘可能陪伴左右。即便孩子已經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我們也應該將親子共讀堅持下去。因為親子共讀圖畫書,能夠讓孩子與父母具有共通的體驗和語言,相互瞭解,並加深心靈上的交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閱讀推廣人,通過親子共讀圖畫書來幫助孩子打開書籍世界的大門,讓孩子體會到專注於閱讀帶來的快樂和滿足,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過渡,相信他們會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收穫更多。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