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美學生心聲:把弦崩住,就沒人知道我的心理狀態岌岌可危

今早朋友轉給我一篇人民網上登載的新聞‘中國留美學生心聲:心潮澎湃,奔湧歸國!’

我從美國畢業了,我回國了。

情況特殊,今年畢業季的標配是防護服、口罩、護目鏡,外加中國護照和回國機票。

出了國,才更學會愛國;離開家,才更懂得珍惜。因為在中國,我可以安心讀書,沒有安全威脅,不受無端滋擾,免聽政客囈語。

在疫情失控和大選臨近雙重壓力下,美國內政策朝令夕改、混亂不堪,負面情緒瀰漫社會各個角落,留學生也被裹挾其中。

我不敢、不願、也不會留在美國。

我只要回家。


中國留美學生心聲:把弦崩住,就沒人知道我的心理狀態岌岌可危

我有一位好朋友從去年年末離美回家後就一直在家等著下一步消息,如今已經整整等了有9個月了。

雖然看她朋友圈的狀態好像不受任何影響似的和旁人一樣追劇、看綜藝、談天說地,實則見了面之後才發現,這九個月以來她一直都把自己的弦崩的緊緊地,放鬆的生活狀態之下隱藏著的其實是不能再接收任何負面消息的脆弱神經。

中國留美學生心聲:把弦崩住,就沒人知道我的心理狀態岌岌可危

朋友的狀態我看在眼裡,雖不能感同身受卻也能感知一二,但她選擇的這種逃避方式確是我最不推崇的一種做法。

我們也就這件事深入探討過,她說,‘知道逃避是不好的,是不勇敢的,但是該逃避還是會逃避,捫心自問,雖然思想上告訴自己絕不逃避,身體卻不由自主’。

中國留美學生心聲:把弦崩住,就沒人知道我的心理狀態岌岌可危

就像我曾經看過的一部日劇《逃避可恥卻有用》,劇中有一句新垣結衣扮演的角色說了一句臺詞如今還是記憶尤深,她說‘

在眾多的道路中,有時能選擇我們喜歡的道路,有時候不能。路上充滿了艱辛,卻也一定充滿了甜蜜與溫馨。雖然有時候也會逃避,但是我們會深呼吸,尋找其他的道路,然後再回來。’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巨大的消遣,不會因為所處的場景不同就改變了它的性質。

在學校有在學校應該做的事情,在家應該也有在家能做的事情。

中國留美學生心聲:把弦崩住,就沒人知道我的心理狀態岌岌可危

所謂停課不停學,休假不休學,那些老生常談的雞湯在這就不再贅述了,我在這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對或許正處迷茫期的大家有所幫助。

(1)加強自控、保持自律

在家中學習,由環境的改變,以及缺少了課堂的約束力,種種未知的因素影響,都可能會讓大家感到不習慣。

在失去最初的新鮮感和衝勁之後,怎麼能做到在沒有人約束的情況下依然保持每天長時間的專注和認真聽講,就需要大家針對自己的生活習慣制定計劃,嚴於律己。

中國留美學生心聲:把弦崩住,就沒人知道我的心理狀態岌岌可危

(2)正式學習之前先複習前面的內容

我剛開始在家裡學習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困擾,就是俗話說的‘熊瞎子掰玉米’。

沒有了在課堂上的刻意複習,每天的知識循環變成了輸入-輸入-些許輸出,我在一次手賬的整理上發現了這個問題之後就刻意加上了覆盤的環節,果然最終結果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國留美學生心聲:把弦崩住,就沒人知道我的心理狀態岌岌可危

(3)調整規律的作息時間

家,舒適的代名詞。

在家裡就意味著可以隨意放鬆,隨心所欲,最開始一段時間我總是熬夜到很晚才睡,如果第二天有安排的話就硬著頭皮早起,結果效率也是肉眼可見的低下。

有人說熬夜是懶散拖拉的前兆,更是脫髮的罪魁禍首,小編深以為然。

有大學機構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導致學生GPA(學分績點)下降。

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睡眠也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其中大腦的某些區域甚至比醒著的時候更加活躍,目前被普遍認可的研究理論就是睡眠時大腦會把一天中所學的升級成長期記憶。

所以如果你也出現了學完就忘的問題,可能是你的大腦提醒你該休息了,不妨給自己定一個健康的生物鐘試試。

中國留美學生心聲:把弦崩住,就沒人知道我的心理狀態岌岌可危

以上三點小建議,是我這段時間在家上學習時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不僅僅是寫給我那位朋友,更是寫給那些所有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被迫困在原地的人們。

希望能為你們帶來幫助。

​作者聲明:文稿為青禾原創,轉載需私信聯繫,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