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深中通道有“三城殺”嗎?

圍繞深中通道有“三城殺”嗎?

作者:今綸

深中通道是部分廣州人喉嚨裡的一根刺,隨著深中通道的加速,這刺越扎越深,似乎痛不可忍。為什麼說是部分廣州人?因為很多廣州人根本不關心這事兒。

為了賣樓,中山部分樓盤這幾年圍繞深中通道做的促銷和瘋了一樣,吸引了不少炒房客前往下單。同時,唱衰廣州的聲音經常響起,甚至胡扯什麼“深中通道將鎖死廣州”,格局太小的人,總是希望別人死。

難以否認,深中通道這些年確實是廣州、深圳、中山的博弈焦點之一,如今,因為方案大局已定,我們正好可以在塵埃落定之後來討論問題。

深中通道在哪裡?

它的建成會造成廣州的衰落嗎?

廣州的經濟增長會有怎樣的“突圍”?

深中通道採用“東隧西橋”方案

看看深中通道的最新消息:

11月15日,深中通道東人工島堰築段隧道主體工程再次取得重大突破。中鐵隧道局集團施工負責人介紹,深中通道東人工島堰築段主體結構首段頂板順利澆築完成。簡單說,深中通道建設在有序推進。

圍繞深中通道有“三城殺”嗎?

深中通道東人工島堰築段主體工程


那麼,深中通道在哪裡?

深中通道是連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建設中大橋,全長24千米,2016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 。東起深圳市寶安區鶴洲立交,西至中山市橫門樞紐,有6.8千米長的沉管隧道;深中通道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 。

圍繞深中通道有“三城殺”嗎?

為什麼要建這個通道?為了縮短粵東粵西之間的距離,緩解虎門大橋的擁堵,也是為了把深圳、香港的資源導流給中山以及珠江西岸。

中山人以後可以在30分鐘內到達深圳寶安機場,一小時內通達周邊四大機場和深水港,這對於中山的經濟發展是有好處的。對於深圳解決目前的高房價、企業的高成本問題也有好處。

問題是:廣州希望深中通道全部走海底,即採取全隧方案,而不是採用“東隧西橋”方案——在深圳側,工程以隧道方式入海;在中山側,以橋樑方式登陸。當然,現在還是確認採用了“東隧西橋”方案。那麼,廣州為什麼希望採用全隧方案?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陳建華在公開場合曾發言表示“伶仃洋大橋架設在航道上方,日後勢必影響船船進出南沙港和廣州港,阻礙廣州市的航運發展”。

這是一個扯不清的技術問題:

交通部門怕出事兒。財新的報道顯示:《深中通道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下稱《工可報告》)由中國公路工程諮詢集團、中鐵二院工程集團、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等機構共同完成。《工可報告》認為,東隧西橋方案沒有Ⅳ級風險,而全隧方案有九項Ⅳ級風險。據國家交通運輸部規定,在公路橋樑和隧道工程設計的安全風險評估中,Ⅳ級為最高風險等級,意味著風險水平不可接受,必須採取措施將風險等級降至Ⅲ級及以下。

但廣州方面也找了專家提出了具體解決辦法。不過,沒有改變結果。

“深中通道鎖死廣州”?不可能!

那麼,深中通道的建成會帶來廣州的衰落嗎?

在承認“東隧西橋”這個方案的前提下來討論問題。我認為其實世界的經濟趨勢和發展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東隧西橋”方案對廣州的航運有影響,但影響沒那麼大,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新經濟趨勢的強化和升級,影響可能會越來越小。

各方公認:“東隧西橋”方案對廣州航運最大的影響是通航淨高:開始定了73.5米。廣州不滿意,因為擔心船舶繼續大型化的趨勢,有些船以後進不來。

不過,關於這一點,專業人士也有不同的觀點:

一種是研究機構認為:船舶會繼續向3萬TEU船型發展。3萬TEU集裝箱船空載時,水線以上高度將達74.8米——這已突破73.5米的高度限制。

一種是航運公司認為:大型船舶並不意味著高型舶,集裝箱船的發展趨勢,是按蘇伊士運河公路大橋最大高度68米來建造,通航淨高的合理尺度為73米。船舶大型化不可能無限度,而且會出現某些“規模不經濟”的跡象。

後來經過博弈,通航淨高定在76.5米。

圍繞深中通道有“三城殺”嗎?

深中通道中山大橋主塔工程

我的個人看法:通航淨高定在76.5米其實算是不錯的方案,我個人更傾向於“船舶大型化不可能無限度”的觀點。

搞研究的在這個問題上的發言權不如航運公司,為什麼?研究機構是受廣州所託,而且遠離一線。但航運公司沒有這個利益牽連,只是在方案確認之後,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態,更中立,更客觀。

航運公司說的很有道理——船舶大型化不可能無限度,而且會出現某些“規模不經濟”的跡象。

也就是說,除非需求超高速增長,否則沒有那麼多貨,航運公司有什麼理由要繼續大量定製大型船舶?所謂“規模不經濟”,其實就是說,如果把船造得很高很大,但是無貨可裝,肯定是不經濟的。

那麼,全球的航運市場是個什麼狀況呢?

沒錯,全球集運市場目前再現“一船難求、一箱難求”的情況,主流船公司訂艙已至12月下旬。可是潛藏的原因是:受全球疫情影響,上半年需求受到抑制,不少商家有補庫存的需求;防疫物資大量出口,海外市場居家購物需求升高。

但是實話實說,你覺得全球疫情,很多地方不能正常開工上學,對航運是利好嗎?全球疫情對航運業明顯是利空因素,疫情只是改變了貨物出貨週期而已。

很簡單一個道理,如果一個國家因為疫情死亡幾十萬人,你覺得你運過去的消費品是會增加還是減少?這是一道小學數學題。

那麼,撇開疫情特殊因素不談,看看正常年份:

2018年全球海運貿易量為110億噸,增速已下降至2.7%(2017年為4.1%)。

2019年,全球集裝箱海運量達1.98億標準箱,同比增長2.0%,增速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全球幹散貨海運量為52.81億噸,同比增長1.1%,增速同比下降。

具體到廣州、深圳看看:

2019年,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2577萬標箱,同比增長0.13%。

2019年,廣州港全年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6.25億噸,同比增長12.28%;全年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22.3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5.93%。

圍繞深中通道有“三城殺”嗎?

南沙港

深圳港增長放慢,廣州港正在大幅度增長,兩者的集裝箱吞吐量等指標已經非常接近。

廣州港這個趨勢很難改變,意味著廣州港的排名會繼續向前。

但是沒有數據顯示一定要用超過3萬TEU集裝箱才能完成這個增長任務,即使有,肯定也佔比不高,一切都是學術機構的模型推演而已。

因為現有的船舶已經足夠大了,即使有巨量貨物,完全可以分船完成任務。規模無限大,肯定會摸到“規模不經濟”的天花板,這是航運公司專業人士的判斷。

所以,哪裡來的“深中通道鎖死廣州”的可能?完全是無稽之談。

廣州的航運保持較高增速,這說明廣州流量大,需求大,樞紐作用在增強,更沒有衰落的可能。我倒是看到了流量洶湧增長帶來的動力澎湃。

深中通道是多贏的橋樑

說一個大家關心的話題,圍繞深中通道有“三城殺”嗎?

我認為城市競爭是一定有的。你要說深圳、中山完全不顧廣州利益,以安全為由堅持採用“東隧西橋”方案,目的就是要鎖死廣州,我認為這是陰謀論。

同時我也認為,即使採取“東隧西橋”方案,對於廣州而言,航運方面未來可能有影響,但是對於整個城市經濟的影響不會特別大。深中通道的建成其實廣州也是受益者,因為深中通道有南沙支線,這就等於說:中山、珠江西岸城市去深圳、廣州的流量是同步,而且是雙向受益的。

圍繞深中通道有“三城殺”嗎?

深中通道在廣州南沙規劃了一條萬頃沙支線

何來“深中通道鎖死廣州”的可能?這完全就是增加了廣州的流量。

航運主要涉及外貿,但由於國際大環境不景氣,所以廣州、深圳的外貿體量雖然很大,但增長並不算是特別耀眼:

2019年,深圳實現外貿出口1.67萬億元,同比增長2.7%。一般貿易進出口1.42萬億元,同比增長2%。

廣州在2019年全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9995.8 億元,同比增長1.9%。

這樣的成績在當下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告別了高增長是一個現實。

那麼,整個廣東的外貿呢?廣東2019年外貿進出口7.14萬億元,較上年微跌0.2%。

既然是這麼一個外貿趨勢,你覺得外貿貨運吞吐量大幅度快速增長的可持續性有多大?再想想航運公司的“規模不經濟”說法就可以清醒一點了。

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把現有條件、設施、船舶、碼頭、集裝箱用好、用活、用足的問題,而不是考慮是否夠用的問題。

歐美的市場、人口已經是比較飽和、下滑的趨勢了,中國的第一外貿夥伴是東盟,這就是現狀。

既然說到這裡,是不是感覺“深中通道鎖死廣州”的說法很滑稽。

現在是什麼年代呢?是加速內循環的年代,這其實是對廣州這種內外循環兼修的城市比較有利的階段,廣州的交通便利度,其與佛山產業的深入融合,再加上長期以來形成的內貿通道,都使得它有足夠的條件擺脫深中通道某些負面因素的影響,回到更有利於自身發展的超級樞紐大城的位置上。

無論是深中通道,還是虎門大橋、二橋,抑或是更遠的港珠澳大橋,在整個灣區越來越像一個城市的大趨勢下,廣州是對內地連接最重要的接口

圍繞深中通道有“三城殺”嗎?

這個接口的形成有歷史的原因,比如廣州是省城,它天然擁有了鐵路、航運、航空的超一流地位,這是中國的現實。還有地理的原因,深圳臨海,它更具有外向的優勢,它的南邊是香港,它其實沒有足夠的腹地去展開輻射。就貿易而言,它希望和更廣闊的內地進行連接,但在地理上難以繞開廣州,而且成本會更高,距離遠意味著成本高。

至於中山希望和深圳更快對接,其實也不難理解,中山這些年發展速度一般,我去年寫過一篇《增速在廣東倒數第一,中山如何突圍?》,2019年中山全市GDP3101.10億元,同比增長1.2%。

中山曾經兇猛如虎,但是現在看看數據:2019年全市3443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150.83億元,同比下降2.0%;2019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7.6%……

中山急切希望深圳資源外溢,深圳人來買房,深圳人來開公司,深圳人來旅遊,都行。

所以,圍繞深中通道有“三城殺”嗎?沒有

中山是一個嗷嗷待哺的角色,深圳、廣州各有所需,各有所取,其實都算是贏家

只有某些炒家,某些房地產利益人士對此在不斷釋放陰謀論:一會兒是“深中通道鎖死廣州”,一會兒是××超越廣州。

廣州人呢,千年來一直悶聲發財,對於別人踩自己也懶得理睬,其實在新媒體時代吃了很多虧。比如廣州的增速和上海差不多,增速還超過北京,而且從沒有拿過上海、北京那麼多好處,可是上海人、北京人兇猛啊,誰敢批自己的城市,就一擁而上。而且上海、北京的特殊地位擺在那裡,自然也有不同的待遇。

所以,總結一句話:深中通道是多贏的橋樑,不是一個零和博弈的渠道

某些人士賣房子就好好賣,不要整天一驚一乍瞎忽悠,到處給人洗腦傳播陰謀論,太不厚道了。

醒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