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小貸APP下架 萬達金融壯志未酬雄心已不再?

本報記者 蔣牧雲 張榮旺 上海 北京報道

近日,工信部通過官方微信“工信微報”通報下架60款侵害用戶權益的APP,上海萬達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小貸”)運營的APP“快易花”赫然在列。

近年萬達集團旗下的金融版圖不斷萎縮,商業保理、財富管理、企業徵信等業務運營主體均已註銷或轉型至其他業務,此外,還有多家金融子公司傳出轉讓的消息。

曾經作為“萬達第四次轉型的關鍵”板塊,究竟緣何沒落?關於旗下各子公司註銷的原因以及未來金融業務的發展規劃等,《中國經營報》記者向上海萬達網絡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網絡金服”)致電併發去採訪函,後萬達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此不予置評。

未按要求整改被下架

目前,記者通過安卓系統的應用市場已無法搜索到快易花APP。據此前工信部通報顯示,快易花APP存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等問題。

然而,在工信部公示後的近半個月時間裡,快易花尚未按照要求完成整改。工信部表示,已將其進行下架處理。後續,工信部還將對未嚴格落實管理主體責任的部分應用商店及移動應用分發平臺、存在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行為的SDK企業,依法嚴厲處置。

天眼查信息顯示,快易花APP的運營方萬達小貸成立於2016年,註冊資本10.5億元,實繳資本5億元。作為萬達旗下網絡小貸公司,由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為80%,萬達網絡金融和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股12.86%、7.14%。

此外,萬達旗下還有2張互聯網小額貸款牌照,分別為廣州萬達普惠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萬達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分別運營APP“萬達普惠”“萬達貸”。此次快易花中的問題在其他APP中是否也存在?關於快易花目前的整改狀況,未能及時整改的原因,以及收集的個人信息用作何用等問題,萬達方面未給予正面回應。

創道投資諮詢合夥人步日欣則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所有APP只能索取與其功能相關的用戶信息,而且必須在用戶許可情況下。涉及到用戶隱私數據,必須經過用戶許可,比如通訊錄信息、位置信息、麥克風和攝像頭使用權限等等。而往往大部分APP,都在索取超過其功能需求的用戶數據,而普通用戶也疏於鑑別,一概授權許可,導致很多APP超範圍獲取用戶數據。對於用戶的隱私數據,不同的機構側重點不一樣,都希望通過獲取的隱私數據,來推動自身業務發展。

那麼,如果不通過APP獲取,機構是否有其他渠道獲得這些信息?步日欣表示,用戶隱私數據目前處於高壓管控狀態,基本上切斷了通過正常渠道獲取用戶隱私信息的途徑。商業機構想要通過大數據構建用戶畫像,除了依據自身客戶積累的數據,其他只能通過一些公開數據(互聯網、工商、訴訟等),或者與電商平臺、社交平臺等擁有豐富用戶數據的平臺合作,拿到一些脫敏的數據。

也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通常自身擁有平臺或生態的機構除了公開數據之外,往往也願意通過自身平臺對客戶數據進行分析,一方面節省部分成本,另一方面數據更真實,有助於大數據畫像。

金融板塊收緊

萬達金融佈局其實很廣泛,囊括了投資、支付、網絡小貸、徵信、私募基金等業務板塊,包括大連萬達(上海)金融集團有限公司、萬達網絡金服、萬達財富金融有限公司(已更名為萬達數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財富”“萬達數金”)、上海新飛凡電子商務、萬達徵信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徵信”)、上海邁外迪網絡科技等。

根據天眼查,萬達網絡金服和大連萬達(上海)金融集團有限公司先後成立於2015年3月和2016年11月,正是萬達集團發力金融業務的時候。2015年下半年,王健林曾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將來萬達文化集團的總市值和收入跟萬達商業有得一比,甚至有超過的可能,但我認為萬達金融將來比這兩家都大。”

但如今,其金融板塊陸續註銷和關閉。2019年12月,萬達徵信因業務調整,主動申請退出企業徵信業務備案,央行上海總部決定註銷其企業徵信業務經營備案。今年8月,萬達財富更名為萬達數金,原經營範圍中金融信息諮詢、提供金融中介服務、接受金融機構委託從事金融外包服務等,均已不在。今年9月,上海萬達商業保理有限公司註銷清算。

萬達金融版圖緣何逐步萎縮?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記者,萬達做金融業務的本意應在於立足自身的實體構建協同效應,形成萬達的特色金融以維護金融板塊的競爭力。但萬達金融始終未能與萬達實體板塊形成足夠的協同效應,反而引發兩個業務板塊的相互消耗,這也是萬達連續註銷金融牌照和關閉金融板塊的真正原因。

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衍行也表示,萬達的不動產、影視等業務板塊,已經蒙受多重衝擊,這些產業盈利性欠佳,負債偏大,已經歸入傳統產業。對金融產業而言,上述業務已經無法為其添磚加瓦。

王衍行還認為,萬達金融產業舉步不前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對金融股權、金融投資的把控寬鬆軟,導致投資效益不高;對實體經濟,居住地產與商業地產的理解有偏差,投資方向騎虎難下,影響了金融板塊,主業與金融業難以形成協同效應。最終,由於國內外形勢發生重大變化,萬達金融發展錯失了大量良機。

但萬達的金融夢還未結束。記者注意到,在近期萬達財富更名為萬達數金的同時,其經營範圍也進行了變更,新增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信息技術諮詢服務、數據庫服務、數據庫管理等,似有將金融技術對外輸出的意味。

不過,在金融科技已經快速發展多年的情況下轉向,萬達原先的技術積累有哪些,又如何與已經佔有市場份額的主體進行競爭?本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