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餐在病毒面前就是“裸奔”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

其實分餐制不僅防止病毒感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吃多少都在自己盤子裡,可以很好地看到食物總量。

如果不分餐,往往夾一塊肉、又一塊肉,不知不覺就吃多了。

最影響吃飯氛圍的其實是吃飯時候看手機。

每個人都去舀一個,這哪裡是一碗豆沙湯糰,就是洗瓢羹的水。

我最見不得用筷子混著一起吃,你眼睛裡看到的是筷子、杯子,我看到的就是病毒、細菌。

晨報記者 潘 文

在“分餐行動”啟動儀式之後,中國·世衛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上海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馬娜等專家與現場觀眾展開對話,回答了大家最關心的“分餐制”疑問。

分餐制可以更好控制食物量和種類

對於“分餐制”,吳凡表示:“分餐制有很多好處,中國傳統是覺得在一個鍋裡吃飯多熱鬧,咱倆夠哥們才在一個鍋裡吃飯。其實分餐制不僅防止病毒感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吃多少都在自己盤子裡,可以很好地看到食物總量,知道自己吃了多少,還能看到不同食物的搭配,雞鴨魚肉、蔬菜水果、米飯雜糧等,讓大家在品種上有概念。如果不分餐,往往夾一塊肉、又一塊肉,不知不覺就吃多了。”

她表示:“這個時間段提‘分餐制’特別有意義,現在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控制得比較好,但還有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問題,我們一方面要做好疫情防控,同時生活還要繼續,還要繽紛多彩,而公筷公勺加上分餐制,就是在餐飲上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如何讓家中的老年人、孩子等不同群體攝入均衡的營養?吳凡介紹,不同人群的營養需求量是不一樣的,從上海來說,吃的最健康的是老年人,基本上各類營養素均衡,控鹽也控得比較好,吃得不太健康的則是年輕人,60%的有頻繁在外就餐的情況。

“總的來說,膳食總的要平衡,品種要多,顏色要多,不管是穀物雜糧,還是蔬菜肉類;第二,攝入優質蛋白,蛋、奶、魚、豆類等。上海成年人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脂肪攝入太多,比如大家喜歡吃的排骨,脂肪含量就非常高,還有一些就是食用油攝入太多。還需要注意的是,最新研究還顯示,過量的鹽攝入是會影響免疫力的,所以不能吃得太鹹。”

此外,吳凡還現場支招,如何讓老年人做到“分餐制”。她表示:“老年人難以說服一個是習慣,一個是他們要感受家庭親情的氛圍。吃飯時你可以用公筷給家中老人夾菜,然後逐步影響他。分餐情況下,如果不影響吃飯氛圍,他們也會慢慢去接受。最影響吃飯氛圍的其實是吃飯時候看手機。”

“我最見不得用筷子混著一起吃”

“今天是工作日,讓我出來,我就問我們領導,有什麼事情比我上班還要重要,他說吃飯比上班重要。”張文宏說。

對於現階段發佈的分餐制地方標準,張文宏表示:“吃飯是疫情傳播中最大的一個傳播窗口。現在提出的‘分餐制’,就解決了公眾一起吃飯、我們摘下口罩後怎麼防控的問題。”

張文宏表示,大家現在會覺得“分餐制”很困難,因為從來都不是這麼做的。但這件事情其實不那麼困難,一種就是菜上來後大家分餐,還有一種就是用公勺公筷。

“分餐制是一個概念,簡單說就是筷子不要混在一起,間接混一起也不行。比如說中餐吃到最後,會上來一道甜品,服務員有時候也不一定會拿個公勺,大家就拿自己的勺子去舀,比如舀個豆沙湯糰,每個人都去舀一個,這哪裡是一碗豆沙湯糰,就是洗瓢羹的水,這是很危險的。在外面我們可能會覺得危險,在家就不會覺得,但事實上很多疾病,家庭傳播是很大一塊。”

張文宏表示:“我覺得分餐制就是要做到的,做不到就要承擔風險,不分餐、不戴口罩,回家不洗手,面對病毒,就是在‘裸奔’,分餐制是取消‘裸奔’中的一個環節。我最見不得用筷子混著一起吃,你眼睛裡看到的是筷子、杯子,我看到的就是病毒、細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