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製造:浙江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增長極

本報記者 任建華 楊益波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疫情之下的浙江紹興越城區,主動謀劃製造業突圍轉型之路,經濟韌性逐步凸顯。今年第一季度,該區完成自營出口116億元,同比增長20.5%,排名繼續保持紹興市第一,其中3月當月,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9.9%,正在成長為紹興乃至浙江先進製造業版圖中的重要增長極。

一場疫情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也讓“越城製造”異軍突起。

作為國內第二大口罩生產企業,振德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最初最艱難的一個半月裡,為浙江省提供了2000多萬隻口罩,佔全國調配口罩數量的60%,今年第一季度,“振德”銷售額達4.32億元,同比增長76.4%,在全國醫用敷料行業中的排名從第二上升為第一,預計全年銷售額將突破30億元。

紹興明峰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組織攻關,研發出方艙式應急專用CT設備馳援武漢;紹興同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科研團隊,研製出新冠病毒檢測試紙,10分鐘就能快速篩查病毒;紹興迅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天研發出病毒檢測試劑盒,火速進入湖北先試用後申報;歌禮藥業(浙江)有限公司加緊申請將利托那韋納入國家疫情應急通道,儘快推動上市……

在全國抗擊疫情期間,這些越城區內的醫藥企業是中國戰疫的“兵工廠”,源源不斷將“武器彈藥”輸送到全國各大戰場。而市場也給了他們驕人的業績,公開數據顯示,今年3月,紹興越城區醫藥製造業產值增速達53.4%,拉動該區工業增速1.9個百分點;越城區以全省0.16%的面積,貢獻了全省醫療器械產業近三成的產值。

從表面上看,“越城製造”的崛起是因為疫情帶來的巨大需求,但深層次分析,則是因為紮實的產業鏈基礎。

2019年11月29日,紹興濱海新區成立,整合了原濱海新城、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紹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3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平臺,這為越城區構建更加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依託這一平臺,越城區不斷深耕產業鏈,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再造產業新優勢。

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例,目前入駐越城區、濱海新區的生物醫藥企業達40餘家,既有“振德”這樣的醫用敷料生產企業,也有“明峰”這樣的先進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還有“歌禮”這樣的大批創新藥生產企業,已經初步形成研發、生產、銷售、人才、金融、服務等全產業鏈。

“完整的產業鏈,意味著在市場需要時,可以快速響應啟動研發生產。”在紹興文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周鴻勇看來,越城區醫療板塊在關鍵時刻爆發出驚人產能,並不讓人意外。

不光是醫藥板塊,公開數據顯示,在今年紹興啟動的“雙十雙百”集群製造(培育)行動計劃中,十大產業集群有4項以越城區、濱海新區為核心;十大產業鏈有3項以越城區、濱海新區為核心;百家重點培育標杆企業,越城區、濱海新區有47家;百個製造業重大項目,越城區、濱海新區有34個。

按照計劃,越城區將圍繞打造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通過3-5年努力,基本形成以100家制造業標杆企業為龍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為支撐,高端裝備、智能家居、黃酒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為依託,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醫療器械、節能環保新材料、5G及人工智能四大特色產業鏈為發展方向的“1234”現代製造業體系。到2022年,實現製造業總產值2000億元;到2025年突破3500億元。為保證目標順利實現,全區上下將實施規劃引領、平臺能級、招商強鏈等十大提升行動。

“危機就是危中有機。每一次重大的危機中,都有秩序的重構重建。”紹興市越城區委書記金曉明表示,越城區當下要緊緊抓住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時間窗口”,經受住“賺快錢”的誘惑,守住主業,通過改革和服務釋放最大紅利,奮力推動“越城製造”春天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