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挑戰知多少 | 敲金擊玉

每年4月最後一週是“世界免疫周”,這個由世衛組織舉辦的全球性活動,目的是促進接種疫苗以保護各年齡人群免患疾病。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的情況之下,2020年的這一週更顯得非同一般。

對於傳染病,疫苗是人類最有力的武器。在尚無特效藥的背景下,大眾對新冠肺炎疫苗有了更為迫切的期待。新冠肺炎疫苗在各個流程上也堪稱“火箭式提速”。

一份由世衛組織於4月11日公佈的疫苗清單顯示,目前全球已經至少有70種新冠疫苗正在研發中,而且有3種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我國已經有超過15家企業和科研機構展開了疫苗研製方面的科研攻關。

國內外均有消息稱,首批面向大眾的新冠肺炎疫苗有望最快在9月面世。不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卻在一場線上溝通會上,對包括筆者在內的媒體人士提出他對疫苗面世後的擔憂。

曾光認為,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成功是大概率事件,但這一疫苗接種如何惠及到每個人將會是更大的挑戰。疫苗接種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中國目前一年新出生兒童是1500萬,這已經讓計劃免疫工作負擔繁重。而新型冠狀病毒全國14億人口都是易感者。這個接種量相當於是兒童接種量的100倍。”曾光說。

根據《疫苗管理法》,疫苗接種過程中,接種點工作人員需要完成“三查七對一驗證”的流程。初步計算,以一個兒童每去一次疫苗接種點(一個孩子從出生到6歲,接種總次數幾乎超過30劑次)現場工作人員需要完成11個步驟的工作量來計算,14億人口如若都要完成接種,則需原有配置的醫務人員額外增加154億個工作步驟。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9年末全國共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6.0萬個,其中鄉鎮衛生院3.6萬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5萬個。

筆者在上海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留意到,負責疫苗接種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職疫苗接種的工作人員數量與接種人數比例也存在錯配,長時間等候排隊時有發生。

這一現象背後正是基礎接種服務環節投入不足。如若新冠肺炎疫苗面世後帶動接種需求猛增,原有的系統則難以支撐。

疫苗基礎服務的薄弱與公眾對疾病和預防接種的認識不夠充分有極大的關係,尤其是在二類自費疫苗上。

數據顯示,在我國國家免疫規劃覆蓋的一類疫苗接種率已達到95%以上。但二類疫苗接種率低,以流感疫苗為例,國內接種率不到2%,與歐美國家流感疫苗接種率一般在50%以上相比,差距顯著。而在肺炎、帶狀皰疹、HPV等疫苗上也是如此。

根據騰訊健康發佈的一組調研數據,有53%的人不認為接種疫苗,可以提高疫苗可預防疾病的免疫力。同時,分別對應有42%、53%和63%的人不知道宮頸癌、肺炎、帶狀皰疹可通過疫苗接種來預防。也就是說,成人對接種疫苗的認知低、對疫苗儘早接種概念薄弱。

實際上,國民健康屏障這堵牆,國家投入只是一個部分,更為重要的是接種者的認知。

葛蘭素史克(GSK)中國疫苗負責人唐海文就告訴筆者,大眾對於新的未知疾病的恐懼似乎要遠大於習以為常疾病的危害。宮頸癌每年在我國導致3萬例女性死亡,但是宮頸癌完全是一個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癌症。在整個人的生命週期內,都應該保持對疾病預防的關注,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疫苗不僅僅是用於對小孩子的保護,成年人特別是因為年齡增加而免疫力下降的中老年人也應該得到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