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加緊備戰創業板註冊制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正式啟動,券商隨即投入緊急備戰,紛紛就更新創業板風險揭示書、業務系統升級等方面加班加點籌備,並且已有券商支持線上開通創業板權限。市場對創業板改革預期已久,券商投行在項目儲備上也籌備多時。有投行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券商對部分符合條件的項目已經提前進場開始盡職調查,後續券商投行也可能會把部分項目適當向創業板傾斜。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為了趕在4月28日開市前做好準備,券商集體進入“不眠夜”,就更新創業板風險揭示書、創業板風險揭示話術、業務系統升級、創業板線上線下開戶、開發新增客戶開通流程等方面加班加點籌備。

從創業板的開戶情況來看,多數券商要求創業板開戶臨櫃辦理。例如天風證券表示,目前公司暫不能通過網上受理創業板業務,僅能通過臨櫃辦理,目前營業部也暫時沒有客戶諮詢和申請辦理創業板交易權限開通。目前關於創業板線上開戶工作,券商也在加緊籌備。在創業板註冊制“官宣”17個小時後,國泰君安(港股02611)成為首家支持投資者在線開通創業板權限的券商。截至4月28日中午,已有251位客戶在國泰君安完成創業板權限的開通。

市場對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預期已久,券商投行在項目儲備上也籌備多時。券商投行從業人士何南野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券商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儲備項目,二是對於部分符合條件的項目已提前進場開始盡職調查,創業板申報通道開啟後,即可提交項目申報材料。

證監會《深交所創業板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顯示,截至4月23日,深交所創業板申請IPO企業共200家,其中券商保薦家數排名前五依次是:中信建投16家、民生證券15家、中信證券(港股06030)13家、海通證券(港股06837)11家、國金證券10家。

“各大券商在去年下半年就積極儲備創業板註冊制項目,因為此前預期今年初相關制度就會出臺,但受到疫情影響,推遲到現在。從目前看,各大券商都儲備了一些申報創業板註冊制的項目。創業板註冊制進程明確後,各大券商備戰積極性將進一步提升。接下來繼續推薦優質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以及積極備戰創業板,搶佔創業板首批上市項目名單,將成為券商投行今年兩大核心任務。”何南野如是說。

何南野指出,相較於科創板,創業板涵括門類將更加廣泛,規則約束相對要求更低,對於短期內不是很符合科創板要求的科技公司,可能會選擇優先登陸創業板。對於券商投行而言,也會根據項目的質地、地域、行業等多方面因素,做好統籌安排,為客戶提供最優的上市地選擇。“當然,從目前看,券商投行可能會把部分項目適當向創業板傾斜,因為創業板剛實施,審核速度預計比科創板更快,對於急切上市的企業而言,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伴隨著創業板註冊制政策落地,資本市場改革步入深水區,分析人士指出,更為寬鬆的上市條件與跟投要求,將給券商帶來更大的業務彈性。

區別於科創板的要求,創業板註冊制不要求券商對其保薦的所有項目進行強制跟投,而是僅對未盈利、紅籌架構、特殊投票權以及高價發行的四類公司採取強制性跟投。國泰君安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欣琦指出,在註冊制的框架下,將對券商投行的研究能力、定價能力、機構分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綜合實力突出的券商投行將獲得發行人青睞,馬太效應逐漸凸顯。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推行後,上市條件包容性增強,IPO儲備項目較多的券商投行業務表現有望率先受益。

劉欣琦還表示,考慮到2019年科創板IPO承銷收入佔整體IPO收入的比重達到45%,是券商投行業務大幅增長的主因,預計此次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將進一步提升券商投行業務收入和整體營收。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