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縣】打好產業扶貧硬仗 帶動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今年以來,新鄉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措施來抓,立足實際,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著力增強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戶在帶貧中的生力軍作用,產業扶貧在貧困群眾脫貧增收中的“造血”功能日益顯現。全縣產業扶持和增收措施覆蓋率達到3.26,貧困戶戶均受益額度達到7143元。

加大產業扶貧資金投入。今年,新鄉縣按照“四個不摘”的要求,繼續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力度,投入各級各類扶貧資金2093萬元,其中縣級財政投入1400萬元,較上年增長3.7%。謀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8個,投入資金1273萬元,較上年增長18.5%,佔扶貧資金總量的60.8%。

抓好扶貧產業項目謀劃。新鄉縣在謀劃產業扶貧項目時,立足縣域實際,注重突出特色,發揮比較優勢,著力謀劃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市場風險小的帶貧項目,主要做到了三個結合。

一是結合本縣優勢產業謀劃扶貧項目,著力提高項目質量。新鄉縣是全國優質小麥種子基地縣,種子繁育田達20萬畝。視察種業公司是全縣規模最大的種子企業,有種子繁育田4600畝,年營業收入2657萬元。將扶貧資金投入種子企業,在做大種子產業的同時,又能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二是結合企業發展需求謀劃扶貧項目,實現企業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雙贏。河南喜世食品有限公司、盛亞牧業公司是新鄉縣規模較大、實力較強、信譽較好的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達到1.1億元、1300萬元,結合這些企業發展壯大的需求,投入產業扶貧資金,既加快了企業發展,又帶動了特殊貧困群體增收脫貧。

三是結合種植業結構調整謀劃扶貧項目,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合河種植業結構調整項目、國儲林項目都是新鄉縣謀劃實施的沿黃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分別為1.8億元、6.15億元,其中扶貧資金投入分別為1800萬元、950萬元,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十分可觀,項目完成後不僅可以實現總產值25.7億元,提高全縣森林覆蓋率10.5個百分點,而且可以帶動全縣10個貧困村增加村集體收入,幫助274戶貧困家庭學生完成高中及以上學歷教育。將扶貧資金投入這些項目,可以保證資金保值增值,既發揮了生態效益,又發揮了帶貧作用。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新鄉縣積極探索多種帶貧模式,完善產業項目與貧困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著力提高貧困群眾的參與度,激發內生動力,避免項目簡單“分紅”,防止政策養懶漢。主要探索推進了以下五種模式:

一是用工帶貧模式。充分發揮新鄉縣工商企業較多的優勢,用足用活“百企萬戶”企業帶貧獎補、農業產業帶貧獎補扶貧項目,鼓勵支持企業用工帶貧。目前全縣貧困勞動力已實現轉移就業3949人,是去年同期務工人數的102.3%。

二是代種代養模式。投入扶貧資金99萬元,向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盛亞牧業購買33頭成年奶牛,企業與165戶貧困戶簽訂代養協議,由企業為貧困戶代養奶牛 ,貧困戶在企業務工,企業收購貧困戶青儲飼料,貧困戶每年從每頭奶牛中受益2000元,6年後企業按原價回購奶牛,保證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三是租賃經營模式。投入扶貧資金100萬元,建設糧食烘乾塔及附屬設施,由齊越種植合作社租賃使用,每年租賃收入8萬元用於全縣156戶五保戶集中供養差額補助。同時,合作社還為貧困群眾提供20個穩定用工崗位和50個季節性用工崗位,日均工資100元。

四是訂單收購模式。向視察種業公司投入扶貧資金30萬元,公司與貧困戶簽訂種子收購協議,由公司為貧困戶統一免費提供種子、化肥、農藥,免費提供技術指導,種子收穫檢驗合格後,按照高於市場15%——20%的價格收購。項目實施以來,已帶動35戶貧困戶繁育種子,每戶每年增收2216元;帶動25戶貧困戶流轉土地每戶每年增收1090元;帶動60名貧困勞動力每人每年就業增收18000元。

五是資產收益模式。為解決無勞動力貧困家庭增收問題,新鄉縣按照“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思路,將扶貧資金136萬元,以折股量化、入股到戶的形式投入到河南喜世食品有限公司,每年按照股金的7%分紅返本,帶動170戶特殊貧困家庭每年增收1716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