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拿走了“六個核桃”的鉅額分紅?

誰拿走了“六個核桃”的鉅額分紅?

鉅額分紅背後,是養元飲品這家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嚴重失衡。

文丨王子辰


就像一條嚴重失去平衡的大船,中國最大的核桃乳飲料製造商養元飲品(603156.SH)未來前景堪憂。


養元飲品成立於1997年,其從事生產明星產品“六個核桃”則始於本世紀初。這家經常聘請明星代言其核桃乳產品的上市公司,剛剛經歷了4年的業績動盪。從2016年以來,業績增速忽升忽降,四年歸母淨利潤增速均值不足2%。市值也不斷創下新低,成為2018年迄今表現最差的新股之一。


養元飲品的核心產品是“六個核桃”,是一種以核桃為原材料的植物蛋白飲料,其廣為人知的廣告語是“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經著名電視主持人魯豫代言後,六個核桃更是進入千家萬戶。公開的財務數據顯示,2010年,養元飲品的營收增速超過100%。


歷經波折,三次衝關,養元飲品最終於2018年登陸資本市場,78.73元的發行價,是A股上市公司的高價股。不過,從估值看,發行市盈率(PE)僅為17.7倍,遠低於彼時食品飲料行業50倍的PE。這讓不少的投資者懷揣財富夢想,養元飲品“補腦”又“賺錢”。


遺憾的是,養元飲品上市就“翻臉”。這家由一幫“老人”組建,上市後依然由這些老人掌控船頭的上市公司——事實上的管理層控制,失去了過往的激情,這讓公司的管理低效且缺乏活力。業績增速高位快速滑落,股價上市即進入漫長的下跌通道,迄今跌幅近30%。


這並不妨礙養元飲品的豪放分紅。在2018財年度進行了10派30轉4的大手筆分紅後,這家公司2019財年度再次推出10派20轉2的分紅方案,2019年的分紅比率高達78%。

誰拿走了養元飲品的分紅

誰拿走了“六個核桃”的鉅額分紅?

4月17日,發佈了2019年年度報告的同時,養元飲品還推出了其分紅方案。根據公告,養元飲品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0元並轉增股本2股,現金分紅比例78.25%,本次實際分紅21億元。


大部分的分紅將流向姚奎章、李紅兵,以及範召林等公司管理層。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姚奎章,為公司董事長,河北省人大代表;李紅兵為副董事長、副總經理;範召林為公司董事總經理,範本人還是衡水政協常務委員;其他重要股東還包括了擔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的鄧立峰,董事、財務負責人邢淑蘭,董事、監事會主席朱佔波,原公司董事李志斌等。


持股數量最多的,是姚奎章、範召林以及李紅兵,三人直接以及間接合計持有養元飲品53%的股份。這意味著,上述21億元的鉅額分紅,其中11.2億元流入了姚奎章、範召林、李紅兵等管理層股東的腰包。


另據2018年財報數據,當年養元飲品大手筆現金分紅22.6億元,上述三人直接以及間接持股比例同樣約53%,這意味著超過12億元的現金分紅落入姚奎章、範召林以及李紅兵腰包。


過往兩年,姚奎章、李紅兵、範召林為代表的公司管理層累計從上市公司獲得現金分紅超過23億元。


這遠遠超過了管理層在上市公司獲得的薪酬水平。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養元飲品有公開披露資料的管理層(含姚奎章、李紅兵、範召林、邢淑蘭等),合計從上市公司獲得的薪酬僅為389.75萬元,兩年僅為731萬元。其中,姚奎章的薪酬為18萬元,範召林125萬元,李紅兵僅10萬元。管理層的薪酬與鉅額分紅形成鮮明對比。


遺憾的是,大手筆分紅的背後是這家公司低迷的業績。


低“謎”的業績

誰拿走了“六個核桃”的鉅額分紅?

2019年,養元飲品實現營收75億元,一夜回到解放前。這一數據僅為2013年的水平。


誰拿走了“六個核桃”的鉅額分紅?

養元飲品在2018年上市之前,就曾經飽受質疑,歷經IPO三度衝關,其被質疑最多的便是增長乏力、長期盈利能力存疑、產品單一,以及因“虛假宣傳”官司纏身。


通過上述圖表也不難發現,養元飲品2010年的收入不足11億元,2013年就迅猛增長至74億元。公司並未披露2011-2012年的收入狀況,但是依據上述數據,簡單測算髮現,其2011-2013年期間的複合增長率高達89%。


然而,如我們所看到的,這家公司此後的營收增速戛然滑落,從89%快速降低至10%左右,直到如今的負增長。


謎一樣的營收數據,背後是產品銷售的低迷。養元飲品旗下的明星產品“六個核桃”2016年銷量約為94萬噸,很快下降至2019年的77萬噸,下降近兩成。


誰拿走了“六個核桃”的鉅額分紅?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家公司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市場推廣。從2016年以來,養元飲品的銷售費用穩定在10億元以上,其中一半以上流向了廣告以及市場推廣。


儘管銷售費用不低,公司營收並未增長,數據看,銷售費用佔營收的比重從2015年的10.1%,上升至2019年的14.4%,上升4個百分點。同期銷售收入卻從2015年的91億元,下降至2019年的75億元,下降幅度18%。


尷尬的數據反映了一個現實,或者產品缺乏創新,消費者逆反,或者廣告營銷策略失當,這導致了經營的低效率。


養元飲品的產品過度單一,核桃乳(六個核桃)對公司營收的貢獻近乎100%,這影響了公司長期業績表現。從公司官網顯示資料看,其品牌產品,清一色的核桃乳,發生變化的更多是其“包裝”,或者名稱。


這並不新奇,研發在養元飲品地位並不充分。2019年,養元飲品宣傳期研發費用增長翻倍,不過5700萬元,僅為其2019年全部銷售費用的5%多一點,佔營收的比重則不足1%。


種種跡象最終導致了這家公司過往4年動盪的業績,忽升忽降,股東回報率一年比一年低。


一起來看一下這家公司過往四年動盪的業績,營收和歸母淨利潤,這讓投資者很難找到這家公司未來的業績準繩。

誰拿走了“六個核桃”的鉅額分紅?

淨資產收益率逐年下滑。2013年,曾經高達102%,到了2019年,僅為22%。

誰拿走了“六個核桃”的鉅額分紅?

低迷的市場前景以及不穩定的產品銷售增長,導致了公司在營銷等方面開支的壓力加大,這會反過來進一步吞噬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更讓其長期增長前景蒙上陰影。


機構對於這家公司2020年的業績前景表示悲觀。據Wind一致預測,養元飲品2020年營收將會進一步下滑16%,並導致其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下降13%。


根據公司最新公佈的一季度財報,養元飲品歸母淨利潤大幅下滑38%,當然,這有新冠疫情的影響。


一家細分領域的龍頭消費品公司,業績如此糟糕,讓投資者有充分的理由質疑這家公司的公司治理是否合理。

低效缺乏活力的公司治理

誰拿走了“六個核桃”的鉅額分紅?

如前所述,儘管公司營收、淨利潤增長低迷,股東回報率也在逐年下降,但是投中網發現,從2018年上市以來,這家公司的理歷屆沒有一次出現過董事會成員對於公司業績的質疑。


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公司的董事會與管理層高度一致。9名董事會成員,6名公司董事,3名獨立董事。6名公司董事成員:姚奎章、範召林、李紅兵、邢淑蘭、鄧立峰、夏君霞均在公司擔任從總經理,到財務負責人在內的不同職務,從經營,到財務,再到內部審計,姚奎章、範召林、李紅兵完全控制著這家公司的經營和方向。姚奎章表面不在經營層,實際掌控著這家公司的經營,是實際控制人,直接間接擁有28%的比例。


既然,董事會成員與經營層高度一致,作為股份公司治理基石的代理制,失去了實際的存在意義,任何對於管理層的質疑,也就意味著董事會的自我否決。


再看養元飲品的三位獨立董事會成員,霍軍生、馬愛進為食品領域專家,於靂出身財務,三位獨立董事成員過往經歷都不足以表明其能夠在公司經營、治理方面對於上市公司帶來多大的改善。過往兩年,三位獨立董事成員也從未在董事會上對公司的業績有過質疑。這與外部股東、媒體對於養元飲品的低迷的業績增長、高企的營銷費用、逐年下滑的股東盈利能力等多有批評形成了鮮明對比。


從分紅看,較高的現金分紅比例,儘管有助於回饋股東,但是從現金分紅的流向來看,絕大多數流向了養元飲品的管理層股東。與較大的現金分紅比率形成對比的是這家公司極其低迷的業績。對比鮮明的數據,折射了這家公司在治理層面較大的問題,管理層缺乏足夠的動力改善其業績表現,或者在產品的佈局、研發方面有更大的進取心。


還有一個事實不得不承認,以姚奎章、範召林、李紅兵為代表的養元飲品股東,其持股主要是在上市之前形成。


投中網統計發現,除了上市以後的增減持形成的股份變動,姚奎章、範召林、李紅兵等人,位列上市之初前十大股東,合計佔比71.46%。這意味著,管理層核心成員以市值衡量的財富就接近了200億(未考慮後續增減持)。


如果以2019年末持股數量推算,姚奎章、範召林、李紅兵三人持股比例分別為27,54%、12.9%、12.9%,根據最新交易日公司總市值280億測算,上述三人的財富總額分別為,77億元、36億元、36億元,合計149億元。


鉅額的財富效應,再加上絕對控制董事會所形成的的高額分紅,養元飲品的管理層顯然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前進動力。


最新交易日,養元飲品股價收於26.57元,漲幅0.34%,總市值28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