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濃,簾卷西風緊

秋分一過,秋意漸濃,隨著寒露、霜降接踵而至,饒是打扮再妖嬈的女子也不得不褪下短裝而換上長衫長裙。

秋意濃,簾卷西風緊

秋,因為它的蕭颯和凋落歷來就被寄予了悲情的色彩。“無邊落木蕭蕭下”,用它來形容人生的衰敗和凋零是再恰當不過了,到了一定的年歲,會不由自主地被這種情緒所左右。如果說這只是一種窮酸文人式的矯情,那似乎有失偏頗。君不見,上至王公貴戚,下至草根小民,在情感的流露方面都有相通的地方,或多或少都會有知秋風而傷懷、見落葉而感慨的時候。

在此要提到漢武帝劉徹作為佐證。早幾年陳寶國主演的電視劇《漢武大帝》,曾經看過不下三遍,記得片頭有這樣一段話評價漢武帝: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這是一個怎樣的男人?他剛毅果敢、縱橫捭闔、殺伐決斷、一往無前,同時,他為人狂悖、窮兵黷武、剛愎自用、性情叵測,有的時候甚至冷血專橫、不近人情。這樣的男人,不因情深惜美人,為了給年幼的太子排除障礙,避免自己身後出現“子少母壯”的局面,以保得江山社稷的長治久安,他在行將就木之時,提前處死了太子生母、自己最寵愛的鉤弋夫人。

這麼一個集多種符號於一身的人,在外人的眼中,柔情似水跟他似乎壓根就搭不上邊,即便他詩興大發,吟誦的也應該只是“大江東去”和“浪遏飛舟”這類風格的句子。

秋意濃,簾卷西風緊

可是不然。他的《秋風辭》徹底顛覆了人們對他的定義,不信?你聽:“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在這首詩裡,我們讀到了他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除了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一個機智超群的智者、一個剛毅彪悍的勇士以外,還是一個文采斐然的詩人。

說起來,應該感謝那秋風、歸雁和枯黃的草木賦予他的兒女情長吧,讓他暫且褪去了強硬的霸主面具,在那一瞬間還原成了一個傷春悲秋、柔情款款的詩人。由此可見得,面對時光的飛逝,即算他已是位至九五之尊的皇帝老爺,即算他再能翻雲覆雨、功成千古,也不可避免地會被悲涼的情緒所左右。

秋意濃,簾卷西風緊

在那一刻,長立於颯颯秋風中的他也許想起了某位曾經邂逅的人面桃花的佳人,想起了與之泛舟江河的愜意和暢快。彼時,年少不更事,眼中只有你我。而如今,君臨天下,威望無雙,可那份舉杯相邀共明月的心情早已經蕩然無存了。那一刻,他是否有那麼一轉念的心動,幻想自己能重返年少時的旖旎和隨性?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秋天總是讓人想起離人的歌,想起久遠的故事,想起故鄉,想起心中牽掛的人,似落葉飄飛的思緒也總是隨著秋的景緻起伏沉淪。

“遙吟俯暢,逸興遄飛。”在這秋意闌珊的夜晚,思緒如脫韁的野馬肆意奔騰。

秋意濃,簾卷西風緊

想起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最膾炙人口的描寫秋意的句子,意境淡遠,美輪美奐,描繪了落霞從天而下、孤鶩由下而上和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的美麗景象,將煙波浩渺、楚天開闊的壯美景緻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大家眼前,是流傳千古的佳句,千百年來,長久不衰,讓無數的後人迷醉於那空前絕美的意境中,而它不過出自一個二十餘歲少年的即興揮毫,讓人不得不驚歎這世上真有天才的存在。

令人嘆惜的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竟會在不過27歲的芳華年紀魂斷江河。可見得,人生是無常的,無論是清淺或是輝煌,有一天終會盡數還給流光。

看到一段這樣的話,據說是叔本華說的:“如果說人生前半部分的根本特點在於不知滿足地追求幸福,那麼,其後半生則充滿著不幸的惶恐。所有幸福皆為虛無縹緲之物,而所有苦難則為實實在在的東西。”年輕時“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年歲已長,卻“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是一種怎樣的心境轉換?

秋意濃,簾卷西風緊

歲月從指尖悄悄流逝,揮霍的青春去而不返,蒼老了容顏,滄桑了心靈。秋意闌珊,樹上的枯葉一片片凋落,演示著一場場別離,似唱著一首離別的輓歌。待簾卷西風,秋風涼透,我們靜等著時光的手指來叩響冬日的窗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