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為什麼李雲龍帶的部隊戰鬥力那麼強?

摘要:在電視劇《亮劍》中,為什麼李雲龍的部隊,不管是最初的新一團,還是後來的獨立團,戰鬥力那麼強?

《亮劍》中,為什麼李雲龍帶的部隊戰鬥力那麼強?


在電視劇《亮劍》中,為什麼李雲龍的部隊,不管是最初的新一團,還是後來的獨立團,戰鬥力那麼強?

一支部隊的戰鬥力,是和這支部隊的武器裝備、士兵的訓練水平、軍官的軍事指揮素養、戰鬥精神等因素密切相關。李雲龍所帶的部隊能在八路軍中脫穎而出,這和李雲龍給部隊帶來的靈魂和精神是分不開的。

李雲龍從1927年投身革命,在戰爭中逐漸成熟成長,從一個普通的士兵一直到團長,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這足以說明李雲龍的軍事指揮才能還是很不錯的,他雖然出身草根,只讀過兩年私塾,更沒有上過軍校,但是他卻具有很高的軍事指揮天賦和戰場直覺。在指揮作戰方面,李雲龍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思路,總是能想出很多不按常理出牌的“鬼點子”。就拿圍殲山崎大隊的那場戰鬥來說,為什麼程瞎子率領772團連續進攻了八個小時都拿不下山崎大隊,李雲龍一出場就輕而易舉拿下了呢?這就是李雲龍打仗有想法,想到了土工作業,挖戰壕迫近山崎大隊陣地,再密集投擲手榴彈的“計策”。

其次,李雲龍帶兵也確實有一套,他當了獨立團團長以後,非常注重士兵的訓練,他甚至說,平時訓練傷了幾根肋骨總比戰場丟了性命強。所以他會讓一營二營像實戰那樣進行真搏殺,就差用上真子彈了,連趙剛都看得心驚肉跳。而且他還把部隊中有特長的士兵專門組織起來,充分發揮尖子士兵的單兵戰鬥力,帶動整個部隊的戰鬥力提升。

除此之外,李雲龍還非常重視官兵的戰鬥意志培養,他在部隊提倡明知不敵,也要亮劍的精神。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在李雲龍的帶領下,他的部隊成了一群嗷嗷叫的“野狼”。

《亮劍》中,為什麼李雲龍帶的部隊戰鬥力那麼強?


武器裝備方面,不用說,八路軍在抗戰初期武器裝備很差,即使後來有了自己的兵工廠,但是因為部隊擴充太快,武器彈藥也是供不應求。李雲龍當時帶領的新一團、獨立團都是八路軍大擴編以後成立的部隊,根本不在國民政府的正式編制上,武器裝備只有靠自己解決,李雲龍在旅長的默許下,通過突襲據點、與偽軍交易等方式獲得了大批武器,這還不算什麼,李雲龍會想盡一切辦法搞武器,甚至一直都盯著老朋友楚雲飛的部隊,一見楚雲飛的一營要反水,立即出兵幫助平叛,順帶著就把一個營的裝備佔為己有,這也可以看出老李臉皮厚,為了提高自己部隊戰鬥力也是煞費苦心了。

李雲龍作為一個八路軍主力團的團長,是在戰場上真刀真槍錘鍊出來的,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老兵。參加過長征和西路軍,能在這樣九死一生艱苦卓絕的戰場上生存下來,自然有他的一套門路。可以說是久經歷練,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老油條了。這樣具有豐富作戰經驗和戰場嗅覺的指揮官,在對目標的把握,戰場形勢的把控,戰術指揮手段方法的運用上,簡直是爐火純青的。當年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都稱他打仗鬼點子多,為人桀驁不馴,膽識過人。

在《亮劍》劇中也多次描寫他指揮部隊,想法創新,膽大心細,善於把握戰機,而多次贏得勝利,包括:

1940年,蒼雲嶺之戰,率新一團正面突圍,擊斃日軍坂田聯隊長,擊潰坂田聯隊。

1940年底,率獨立團參加李家坡戰鬥,在開闊地展開土工作業,縮短與日軍環形防禦工事的衝擊距離,展開密集的手榴彈火力打擊,全殲日軍山崎大隊。

1941年,率領獨立團一營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擊斃服部直臣少將以下一百餘名日軍軍官。

1943年,因物資不足,率獨立團一營在野狼峪伏擊日本關東軍兩個中隊,以白刃戰全殲日軍371人,自身傷亡358人。

1944年,率領獨立團攻打平安縣城,發展成了一場圍點打援的大會戰,李雲龍全殲平安縣守敵,山本一木被炸死。

《亮劍》中,為什麼李雲龍帶的部隊戰鬥力那麼強?


解放戰爭中,李雲龍的表現也非常出色,淮海戰役趙莊阻擊戰,硬生生抗住了楚雲飛美械王牌師的猛攻;對暫7師更是一個奔襲就乾淨利落解決了。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主官李雲龍就這麼彪悍,手下自然個個都驍勇善戰。

張大彪,原著中是宋哲元29軍大刀隊的一個排長,參加過喜峰口戰役。後來為安置母親開小差離開部隊,不想老母與其他村民已被日軍殺害,於是參加八路軍,從普通戰士一直當到營長。在劇中,張大彪作戰勇猛果敢,執行命令堅決。是李雲龍最信任的部下,調到獨立團就向旅長點名帶了他一個人。

魏大勇,外號和尚,出身少林寺,原來是中央軍七十二師士兵,忻口會戰時負傷被日軍俘虜,後來逃出戰俘營,在路上被趙剛所救,這才加入八路軍,先是趙剛警衛員,後來成了李雲龍的警衛員。驍勇善戰,忠誠可靠,反掃蕩時還救過李雲龍的命。

段鵬,段家溝人,從小習武,練過鐵砂掌,內功深厚,性格耿直,堅毅勇敢。抗戰時期,因被日軍欺負,受李雲龍引導而參加獨立團,武功和魏大勇不相上下。淮海戰役時就成了李雲龍二師的尖刀部隊師直屬偵察連連長,後來成為李雲龍部隊特種作戰分隊的隊長。

孫德勝,獨立團騎兵連連長,是李雲龍頗為看重的虎將。原來是石友三部下,不願跟隨石友三當漢奸棄暗投明,參加八路軍。性格剛烈,視死如歸,在最殘酷的五一大反掃蕩中,他率領騎兵連與日軍騎兵聯隊血戰,他全連犧牲殆盡,只剩自己一人,而且還在被日軍斬斷左臂的情況下,依然舉起馬刀,大喊“騎兵連,進攻!”,場面催人淚下。

……

《亮劍》中,為什麼李雲龍帶的部隊戰鬥力那麼強?


綜上所述,李雲龍的特點是——自己作風過硬,能夠起表率作用,每一次打衝鋒,自己都是身先士卒。然後自己的點子,都是能讓戰鬥取得戰果,跟著這樣的領導,大家都覺得有幹勁。敢說敢做,敢作敢當,男子漢大丈夫。砍了黑雲寨二當家的,八路從上到下當沒看見,威信不減,因為曉得他做得對,有骨氣。而且會經營,一個團的編制,搞出了一個師的裝備、人員,而且裝備還很精良,連意大利炮都有了。在這樣的團長手下,自然而然,是一支虎狼之師,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當然這也都是獨立團戰士們一起用血肉拼出來的結果,團長李雲龍自己一貫作風強硬,以身作則,每逢作戰,都是衝鋒在最前,撤退在最後,所以下令衝鋒時,底氣足,嗓門大,戰士們也覺得有勁。為這事,從上級首長一直到趙剛政委,都已經給他的警衛員魏和尚下了死命令,要和尚藉助自己武力強橫,在作戰時,壓制李雲龍帶頭衝鋒。要讓李雲龍在後面當一個團長指揮,而不是衝到一線去當一個敢死隊長。這當然是上級和組織上的關懷,可那是什麼年代?什麼條件?

平時帶兵,過著糧餉被服都不足的艱苦歲月,戰時基本沒後勤,缺武器更少子彈,當的是打完三槍就得衝上去拼刺刀的八路軍,大家都一樣,他李雲龍憑什麼強?就憑他李雲龍敢帶部隊放兩槍就敢衝鋒!把第三發子彈省下來,一直要衝到鬼子眼門前去放!

兩千多年前,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慘烈的吳越之爭時,越王勾踐自己臥薪嚐膽不說,為了鼓勵國民戰氣,乘車遇見只青蛙氣鼓鼓堵在路上,都一本正經下車,恭恭敬敬給青蛙行禮以示尊重,敬佩它那麼小點身軀,都敢鼓氣爭道,藉此來鼓動起越國人遇事敢爭的鋒銳之氣,最後做下了三千越甲敢吞吳的大事。李雲龍沒什麼文化,但在這方面異常有天賦,平時帶部隊,一言一行,無不是紅果果衝著培養戰士身上狼性去的,在他的部隊,別講道理,打架只要贏了就有肉吃,捱了處分也可以昂首挺胸,抬頭做大爺,你再有理,打輸了也一邊蹲著去,沒你說話的地。

《亮劍》中,為什麼李雲龍帶的部隊戰鬥力那麼強?


趙剛政委剛來時,遇見這麼支上上下下嗷嗷叫,聞戰則喜的部隊,都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戰士們都給鼓動成這樣了,還有他政委什麼事?原本這事不都是該政委來乾的嗎?李雲龍帶的部隊,已經從他這個團長開始,習慣了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的兇悍,靠自己的智慧找食吃。李雲龍也說了: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要吃屎的自己去吃,我李雲龍只帶要吃肉的。

李雲龍自黃麻起義就參加革命的老戰士,爬雪山過草地,照他自己說的,草地還過了四回,打老了武器裝備匱乏狀態的仗,有著異乎尋常的戰場嗅覺和戰術天賦,在血火中已經被錘鍊的極其精明狡猾,在自己人的圈子裡,都有隻肯佔便宜不肯吃虧的名聲,總是思考用最小的犧牲,去換取最大的勝利,即便如此,無論是新一團還是獨立團,也都遇到過極大犧牲,比方反掃蕩裡,騎兵連長孫德勝帶騎兵連給大部隊斷後,這支李雲龍花極大心血建立起來的連隊,就全員犧牲,也就是這種用極大的犧牲,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包括李雲龍、包括張大彪、包括段鵬、包括王有勝……都逐漸成長起來。

為什麼過草地前李雲龍寧願自己背鍋負責,也要縱兵搶糧?為什麼他的部隊一直打仗搶戰利品兩頭冒尖?戰利品就是戰士用命換來的啊!用這種從戰爭裡學習戰爭的代價何其大?何其血腥?活下來的戰士哪一個不是李雲龍的心尖尖,他可以撒潑皮、耍無賴,哪怕就多為這些心尖子多弄來哪怕一顆子彈!所以,全團官兵,也都是有樣學樣,都是寧可咬著一口肉去死,也不肯讓人說自己是吃屎的主,這種部隊也許很窮很缺裝備,但是不會缺血性和脊樑骨,哪怕赤手空拳,也是可以從頭打起的一支部隊,戰鬥力當然強!

當然,還必須知道,這就是一部電視劇,和歷史上的真實情況還是出入很大,不能當歷史劇來看。李家坡之戰,歷史上的原型關家堖之戰,八路軍七個主力團都沒能全殲日軍岡崎支隊500人。蒼雲嶺正面從日軍一個精銳聯隊突圍,更是絕無可能。至於最高潮的攻打平安縣城,被很多軍迷戲稱為改變二戰進程的平安格勒大會戰,所以不能太當真,就當神劇看看吧。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