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患者如何防止病情復發

 

  

  

肝炎患者如何防止病情復發

肝炎患者在家如何休養?怎樣預防肝炎復發?這些問題一直被眾多的肝病患者所關注

  1.正確對待疾病,保持心情舒暢

  中醫認為“怒傷肝,思傷脾”,因此保持樂觀的情緒,有利於身體的康復。

  2.預防感染

  慢性肝病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在病中或病後,極易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感染可使已恢復或穩定的病情再度活動。因此,肝炎病人要注意個人衛生,要根據氣候的變化增減衣服,以防止出現感冒等感染性疾病。

  3.防止勞累

  恢復期的肝炎病人可以參加散步、打太極拳等適當的體育鍛煉,以不疲乏和勞累為標準。勞累可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誘使病情加重。

  4.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慢性肝炎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切不可自己隨便用藥。許多藥物都要經過肝臟代謝,藥吃多了會加重肝臟的負擔,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5.定期複查肝功能

  有許多肝炎患者認為只要自己精神好、食慾好,肝功能就會正常,不需要檢查了。實踐證明,許多急性肝炎患者雖然臨床症狀消失了,可肝功能並未恢復正常。此時若不繼續堅持治療,就有可能轉為慢性肝炎。因此,定期檢查肝功能對肝炎病人尤為重要。一般情況下,急性肝炎患者需半個月至1個月檢查1次肝功能,急性肝炎恢復期或慢性肝炎患者可1-3個月檢查1次肝功能。如果病人再次出現乏力、食慾減退等情況應隨時檢查肝功能。

  肝病的休養主要有5方面的內容,保持心情舒暢,預防感染,防治勞累,遵醫囑用藥,定期複查是調養肝病的有效手段。

  █對肝炎後遺症咋進行調治

 

  部分病人在肝炎治癒後,可能會留下一些症狀和體徵,如眼鞏膜發黃、上腹痛、容易疲乏、食慾不振等。這些症狀嚴重地影響著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肝炎後遺症病人應積極採取措施,加以防治。肝炎後遺症主要有肝炎後高膽紅素血癥、肝炎後綜合徵、肝炎後脂肪肝三種。

  肝炎後高膽紅素血癥:有少數病人在肝炎治癒後,黃疸持續不退,化驗檢查除間接膽紅素輕度增高以外,其餘各項肝功能檢查都正常。這類病人適合用中草藥進行治療,以益氣、養血、活血為主,另外,病人還可服用一些中成藥治療。

肝炎後綜合徵:少數病人在肝炎治癒後,時常會感到噁心、上腹部不適、腹脹、腹瀉或肝區疼痛,並常伴有頭暈、頭痛、多汗、皮膚瘙癢、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夢等症狀。這類病人首先要解除思想顧慮,安排好作息時間,勞逸結合,而且應每隔1-2個月到醫院複查1次。中醫認為肝炎後綜合徵屬於肝鬱脾虛證的範疇,治療該症應以疏肝解鬱、健脾益氣為主。  

肝炎後脂肪肝:不少肝炎患者過分地強調休息和營養,導致易患脂肪肝。脂肪肝同樣可引起轉氨酶的升高,很容易誤診為肝炎未愈,而繼續加強休息和營養。這類病人常常有肝炎後體重增加的表現。治療脂肪肝的最佳策略是改善飲食結構和習慣,適當運動,合理用藥。對於脂肪肝伴有高血脂者可以使用複方降脂片、煙酸肌醇酯等降脂藥物進行治療。

█怎樣判斷乙肝患者的病情

在我國,約有1.2億人口感染了乙肝病毒。在這些人中,病情輕者和正常人一樣;病情重者可危及生命。那麼,如何判斷乙肝患者病情的輕重呢?不少患者誤將乙肝病毒指標“大三陽”和“小三陽”視為病情輕重的標誌,這是極其錯誤的。研究證明,“大三陽、小三陽”與乙肝患者病情的輕重毫無關係。為了使患者能夠明確自己的病情處於何種階段,現將診斷乙肝病情輕重的標準介紹給大家:

  一、慢性病毒攜帶階段

  據統計,在我國感染了乙肝病毒的1.2億人口中,約有1億人處於慢性乙肝病毒攜帶階段。這些人一般都是在偶然的體檢中(入托、上學、獻血、參軍、辦健康證等)被發現的,自身沒有明顯的不適,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地生活和工作。這些人肝功能的檢查結果正常;B超等影像學檢查結果,基本正常或輕度異常。他們可以是“大三陽”,也可以是“小三陽”,這些人可不進行特殊治療。

  二、輕度慢性肝炎階段

  我國處於這一階段的肝炎患者大約為2000萬人。這些病人有輕度的不適感,表現為疲乏、肝區不適、食慾下降等症狀。其肝功能輕度異常(轉氨酶40-120單位/升,血清膽紅素17.7-34微摩爾/升),乙肝病毒指標(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和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等)為陽性。

  三、中度慢性肝炎階段

  這些病人的臨床症狀較為突出,表現為疲乏、食慾不振、鞏膜(眼睛)發黃等。其肝功能明顯異常(轉氨酶120-400單位/升以上,血清膽紅素35-85.5微摩爾/升以上)。這些患者的病情反覆發作,較難控制。

  四、重度慢性肝炎階段

  這些病人的症狀極為明顯,表現為重度疲乏、精神萎靡、全身皮膚髮黃等。其肝功能嚴重異常(轉氨酶大於400單位/升,血清膽紅素大於85.5微摩爾/升,白蛋白小於32克/升,凝血酶原活動度降為40%~60%)。

  五、慢性重型肝炎階段

  一旦形成重型肝炎,預示著肝炎患者的生命到了危急關頭,但這一階段不是每個乙型肝炎病人病情發展的必然階段。這些病人可出現意識不清、臟器出血等危重病症;其肝功能明顯異常(血清膽紅素超過171微摩爾/升,凝血酶原活動度小於40%)。

  值得指出的是大多數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始終處於第一個階段(病毒攜帶階段),平平安安地走完一生。

 █乙肝病毒複製指標反覆轉陽怎麼辦

 乙肝病毒複製指標(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等)反覆轉陽是臨床上乙肝病人常有的表現。目前,尚無可以根除乙肝病人體內病毒的特效藥。現在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藥物,有干擾素和拉米呋啶等。這些藥物雖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也有缺點。這些缺點主要是指:1.病人在停藥後,病情易復發。2.長期使用這些藥物後,病人體內的乙肝病毒易發生變異或產生耐藥性,這將給治療帶來更大的困難。3.這些抗病毒藥,只對那些乙肝病毒複製指標呈陽性且谷丙轉氨酶升高(至少比正常值高2倍以上)者療效顯著,而對谷丙轉氨酶正常者療效差。

  肝功能正常,谷丙轉氨酶正常,服用拉米呋啶效果不佳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專家認為,只要谷丙轉氨酶正常,經B超檢查肝臟的變化不大,即使乙肝病毒複製指標為陽性,也不必用藥,只需定期複查即可。如果轉氨酶升高,B超檢查表明肝臟的損害較明顯,屆時服用拉米呋啶等抗病毒藥,療效也會提高。臨床實踐證明,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可終身處於病毒攜帶狀態,如果不發展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對身體並無大礙,如盲目求醫,多方治療,只能反受其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