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和導彈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裡?

​戰機和導彈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裡?

邵旭峰


關於這兩點,很多人在扯,但很少扯清楚的,這裡面還是有具體的標準的。

下面來看:

軍事大國的現代戰機,都具備很好的速度和機動性,雷達、信息系統、電子攻擊能力、武器系統都在不斷升級。

就現代戰機自身來說,由於多年發展,機動性都不差,所以第一重要的是隱身性——如果這個強,就相對於其他大多數戰機拉開代差。其次是機動性能和速度等。

下面具體看看這幾方面的情況:

一、戰機隱身性首先是機身的一體化程度,比如B-2就是完全一體化——使其機身強度也最大化,比如F-22和35是機身側翼都一體鑄造、但有單獨的豎直尾翼——為了保證高速機動性穩定性。

​戰機和導彈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裡?

​戰機和導彈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裡?

​戰機和導彈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裡?

豎直尾翼是為了保證高速機動性,但卻降低了一體化程度,同時也降低了隱身性。

美國下一代轟炸機B-21的一體化程度比B-2更高、機身更簡潔——已經在試飛;下一代主力戰機F-X也比F-22和F-35一體化程度更高,尾翼很小——可能與機身一體聯接。從而在外形上儘可能一體化,從而提高隱身性。這就需要從其他技術提高機身機動性——美國似乎在推進研發發動機的三氣流技術來保證這一點。

​戰機和導彈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裡?

​戰機和導彈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裡?

美國還在搞變循環發動機技術,能將戰機速度成倍提升——比如黑鳥2(SR-72,2017年就在試飛)速度將是黑鳥的2到3倍,達到10.5倍音速。

美國新轟炸機和戰機可能會在大氣層頂緣飛行,逐漸和太空戰機統一使用。

必須承認,無論單項還是綜合,美國與世界的差距正在越拉越大·······

補充幾句,美國B-1B轟炸機的機身也是一體的、機翼和尾翼不是——到B-2就完全一體化、F-22還有F-35機身和側翼一體化尾翼單獨,而俄羅斯圖-160轟炸機還有蘇-57戰機,機身都還是分塊鍛造組合。

​戰機和導彈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裡?


​戰機和導彈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裡?

​戰機和導彈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裡?

光就機身技術而言,俄羅斯相對美國,至少落後一代。這個在那裡明晃晃擺著。

二、是機身材料的不反射雷達波的能力——用熱成型、熱塑、碳纖維、鈦合金等先進的複合材料建造,具備超輕超剛性能力。

不反射雷達波、且超輕超剛性的新型材料,這又是一般國家技術達不到的。如果再要一體化建造機身,這直接讓那個大多數國家望塵莫及。

三、是對發動機尾焰的降紅外處理。

你看B-2是深埋發動機來降低紅外特徵,而F-22和F-35發動機口雖然裸露,但據稱紅外特徵被極大降低——有傳言說手放在發動機不遠處都不燙,具體不得而知,但尾焰的降紅外技術絕對領先世界,這是肯定的。

四、還有機身表面的隱形塗層,以及與機身材料的結合強度。

這個憑肉眼就能看到,客觀而言,還是美國B-2、F-22還有F-35等做的最好。

如上幾種技術單方面都是世界頂級技術,結合起來更是。



下面看看導彈技術

就洲際彈道導彈而言,美俄中的技術差不多,都可以是固體燃料(裝填速度快、機動性強),飛行都能上萬公里,下落速度都能逐漸達到20馬赫以上——進入大氣層降到十幾馬赫。

最大的區別是導彈材料是否超輕超剛性,如果是這個、且還很先進,那就具備一定隱身性——不太反射雷達波,如果再有隱形塗層,隱形能力就更強——從而極大降低可探測性並提高攔截難度——和隱形戰機一樣;不僅如此,由於超輕,戰鬥部就能加大加重。

就目前服役的遠程和洲際彈道導彈而言,美國潛射三叉戟2D5導彈似乎就是這樣,導彈總重58噸,但搭載8到14枚單獨爆炸當量為47.5萬噸的W-88核彈頭。而俄羅斯同級別的圓錘(白楊海基版),搭載6到8枚爆炸當量為10到15萬噸的核彈頭。

​戰機和導彈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裡?

而事實上,俄羅斯圓錘與三叉戟2的分彈頭大小重量差不多,可能圓錘還要稍大。也就是說,美國同重同大核彈頭,爆炸當量是俄羅斯兩倍以上,目前世界核彈自重與爆炸當量的理論最高比重是1噸:500萬噸,也就是一噸重核彈最高爆炸當量是500萬噸,美國比較接近這個,俄羅斯則差一倍以上。

美國正在搞三叉戟D5Le,同時研發陸基版洲際彈道導彈——兩者應該是相通的,將更先進。

材料、動力、彈頭的末端機動能力,是彈道導彈領先的三要素。

就中遠近程導彈而言,美國似乎鍾情於巡航導彈,由戰機搭載或軍艦發射,最有名的,就是戰斧——目前升級到戰斧4和5(具備一定隱形能力),飛行距離2500公里,可超低空飛行,能攜帶10萬噸當量W-80核彈頭。還有之前被稱為地表最強中程導彈的AGM-129隱形巡航導彈,飛行距離3200公里,可攜帶20萬噸導彈W-84核彈頭,還有縮小版AGM-158,C版飛行距離1000公里,可攜帶10萬噸核彈頭。

​戰機和導彈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裡?

​戰機和導彈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裡?

總之,就彈道導彈而言,最先進之處,主要是在導彈自身的材料和隱形塗層、速度、攜帶能力、再就是彈頭的末端機動能力。

就巡航導彈而言,隱形能力更加重要,還有就是智能水平——比如美國AGM-158,都具備超低空突防,智能選擇攻擊路線、自主避讓雷達探測和防空火力,自主尋找目標和選擇攻擊方式的能力。


近些年,軍事大國似乎都在搞超高音速滑翔攻擊導彈和攔截,這方面,美國試驗時間最早,比如X-43超高音速飛行器、還有X-51(一小時打遍全球),還有外空間以25倍音速飛行的X-37B,還有最新曝光的“滑翔破壞者”。

俄之前有消息爆料稱,俄羅斯所謂超高音速滑翔武器,官方圖片都是剽竊上世界90年代美國的X-51。

​戰機和導彈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哪裡?

高速滑翔進攻武器,好像為了達到超高音速,都是由轟炸機在數千米高度發射,由自帶火箭推到大氣層外,再不斷加速,高速滑翔落向目標。

這種武器類似於巡航導彈,但速度要快的多,其發動機工作時間短、但推力極大,能很快將速度提高十幾倍乃至於20倍音速(當然也需要藉助從外空間落下的重力),機動性方面則只能滑翔而不是完全靈活巡航飛行,智能導引部件也不如巡航導彈那麼大——信息處理系統不是特別強。說白了就是一個簡易但動力極強的導彈,能承受極高溫度。

大國此次閱兵,也展出了東風-17滑翔導彈,這是中近距離滑翔導彈,但至少說明這方面大國已經起步,且取得了成績。


在這些之外,美國在防空導彈方面的研發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

比如目前世界唯一多次成功試驗的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陸基中段攔截(GMD),還有射程2500公里、射高1500公里的標準3Block2A(與日本聯合研發,已經實戰部署)、還有與以色列聯合研發的箭-3(與標準3Block2A射程射高差不多),還有薩德(射高200公里、射程500公里),以及愛國者(最新是愛國者3,射程300公里內、射高100公里內),以及與以色列聯合研發的鐵穹(目前世界攔截炮彈、火箭彈最先進的防空系統)。

這些防空導彈全部採用直接撞擊的動能攔截——這是完全領先世界的,俄羅斯S-400和試驗中的S-500都採用破片殺傷攔截。S-400的射程400公里、高度100公里,小於薩德。S-400是世界現役除過美國攔截外最先進的攔截系統。

毋庸置疑,美國防空導彈,是同射程最先進最精準的導彈,速度也基本是最快,美國正在試驗的標準6block1B速度達到8馬赫以上,這是目前大氣層內導彈最快速度,僅僅比外空間落下的彈道導彈和超高音速滑翔導彈速度低。

這些防空導彈在彈頭裝藥乃至於搭載小型核彈,你儘可能想象其攻擊力和威脅性。

在傳統的反導導彈之外,美國還在將滑翔攔截加入其中——由轟炸機遞近目標上空發射、滑翔攔截。還有就是激光——美國可能將在年內在軍艦部署激光,在明年,戰機上將部署。

大體就是如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