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於1937年的日本小說,豆瓣8.7,在戰爭的陰霾下堅持愛與美好

"我認為,將來的世界所有人都會成為彼此的好朋友。人類既然能發展至今,今後也必然能抵達那樣的世界。我想為此作出貢獻"—— 摘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出版於1937年的日本小說,豆瓣8.7,在戰爭的陰霾下堅持愛與美好

轉自豆瓣


在寫這篇書評的時候,耳機裡剛好放著GALA的追夢赤子心,充滿鮮花的世界到底在哪兒,如果它真的存在,那我一定回去。。。配著這音樂,放下剛看完的這本書,聯繫這本書背後的故事,更充滿了對作者的敬意。


這本小說講述的是14歲的初中男生小哥白尼,在舅舅的啟發下,思考友情、貧富、人與世界關係等命題的故事。而一提到1937年,我想每個中國人都無可避免的聯想到侵華戰爭,但這本小說,沒有當時的軍國主義套路,表達的都是對生活的愛、真誠、希望,以及對青少年要能成為高尚、無私、自信的人的希冀。


並且由於其所表達的思想與那個時代思維的相悖,其在一定時期內也遭受了政府的打壓,當然,現在由於其內容的雋永深刻,已經多次改版,併成為了日本的學校教材。宮崎駿先生也在《消失的風景的記憶》一文中,解釋了這本書如何觸發他思考當時的社會以及未來的世界。由此可見其在日本的深刻影響。


以下幾點感想,與各位分享:


1、主人公的年齡:14歲


誠然,這是一本寫青少年,給青少年看的書,所以,主人公的年齡定在14歲也是非常顯而易見,順理成章的,但同時,思考14背後的意味,剛上初中一年級(書中),其實是有獨立思考能力,自主認知這個世界的開始,這其實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如出一轍。


日本從1968年才開始通過明治維新走向現代,期間受了歐美列強的不少刺激,特別是二戰期間,通過法西斯主義,希望將國內的經濟社會矛盾轉嫁到對外戰爭中,非常的不負責任。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測,從國家視角出發的這種價值觀念和14歲剛上初中的少年其實無異。作者也希望通過這本書,轉變國內民眾對戰爭的認知和對傳統價值觀念的思考。


2、故事與道理的深刻性


這本書雖然是通過故事闡述道理的思路,貌似和很多雞湯類的書具有類似的結構,但是與現在市面上這一類的書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我很久以前讀過一本暢銷書《狼圖騰》,才看了兩三章就看不下去了,《狼圖騰》表面寫狼,實際寫的是草原精神,但作者寫作思路將凡事都與狼相結合,顯得特別牽強,並且其背後反映的精神也不夠深刻。


但這本《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其實從非常日常化的故事入手,比如在高樓上看到大城市的人來人往,體會到社會的龐大與自身的渺小,進一步從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過渡到以廣闊的世界為前提,再瞭解世界上多種多樣的人和事的思維;


再如班級裡有窮的小孩,被別人欺負,主人公沒有同流,而是堅定的與欺凌者對立,加強了對貧富的認知,同時也意識到現在能安心讀書是多麼的不容易,更體會生活的美好,未來自己要努力的從一個純粹的消費者成為一名生產者,為這個社會作出貢獻;


再如從拿破崙的故事中,認知到兩面性,要辯證的看待一個人的所作所為,不變的是要堅持為善,等等。。。


綜上,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即使過了80年,依然能引起異國讀者認同的具有正向價值觀念的讀本,推薦各位,特別是家長給小朋友們用來講故事,同時,也可以學習這本書中的親子教育的方法,非常有借鑑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