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住過嗎?永春東關這裡曾經最靚的樓被鑑定為危房,拆了

“以前我就住在一樓第二間。”

昨日上午,站在自家4樓窗戶,看著不遠處正在被拆除的宿舍樓,蔡阿姨滿是懷念。


此次被拆的是永春縣東關鎮東華社區垵口小區一棟建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危舊宿舍樓。


你住過嗎?永春東關這裡曾經最靚的樓被鑑定為危房,拆了

永春東關危舊宿舍樓被拆除


宿舍樓被鑑定為危房


昨日上午,拉好警戒線後,一名工人駕駛挖掘機進場作業。隨著機器的轟鳴聲,這棟三層宿舍樓逐漸坍塌。記者注意到,該宿舍樓並不像鋼筋混凝土建築那樣堅固,而是比較“脆”,挖掘機一剷下去就能挖塌一片。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棟建築主體為石混結構,牆體由鵝卵石砌成,樓板為預製板,因此相對來說不是很堅固。這棟三層宿舍樓,總面積1688平方米,總共有24個套房,共安置了24戶職工。由於時間比較久遠,職工有的蓋了新房,有的隨子女在外居住,目前長期居住在此的只有3戶7人,另外有5戶偶爾在節假日會回來居住,其餘16戶的房間大多用來存放舊傢俱等雜物。


在房屋安全百日大整治中,這棟外牆脫落嚴重的三層宿舍樓,經過技術人員評定,房屋安全等級為D級,屬於危房。對此,鎮村幹部立即對住戶進行溝通動員,將長期居住在此的3戶人家暫時安置在別處。所有住戶的物件搬遷完成後,工作人員於昨日開始拆除作業。


曾是當地最靚的樓


東關鎮宣委吳旭萍介紹,垵口小區原名北硿華僑茶果場垵口管理區,成立於上世紀60年代,1998年改制建鎮後,劃歸東關鎮管轄,目前有常住人口三四百人。


蔡阿姨回憶,1960年,年僅3歲的她跟隨父母從印尼回國後,就被安置在北硿華僑茶果場垵口管理區,一開始住的是管理區分配的土木結構平房。1979年,管理區開始建這棟3層宿舍樓。當時在這一帶,它屬於很高檔的洋樓,能住到裡面的人都非常自豪。宿舍樓的套房分為一房一廳和兩房一廳兩種類型。蔡阿姨一家分配到一套一房一廳的房子,並於1981年搬進新房。當時一家4口人,房間不夠只能睡有上下鋪的鐵架床。洗澡間和廚房是兩戶人家共用一個。大概住了20年,蔡阿姨家於1999年在宿舍樓附近的溪邊建了一棟佔地70多平方米的3層半樓房,並於第二年搬進了新家,“房子是越住越好。”


據介紹,東關鎮開展房屋安全“百日大整治”行動以來,明確重點排查疫情隔離觀察場所等4類場所、“四無”建築等7類重點問題。由鎮、村逐家逐戶摸底造冊,然後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入戶排查、全程指導,對全鎮所有房屋實現排查全覆蓋。截至昨日,全鎮轉移群眾19人,拆除隱患房屋11棟3938平方米,設立安全警戒、封閉房屋37棟(大部分為農村無人居住的舊厝、祖厝)。


消息來源丨泉州晚報

記者丨陳明華 通訊員丨林培枝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