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時節雨紛紛,古人是如何測天氣的,清明節又是怎麼由來?

今年的這個清明節讓所以的中國人都銘記,銘記那些為人民健康作出犧牲的人!所以今年的這個清明節也格外的有意義。

每每到清明節,不由得總會想起杜牧那首耳熟能詳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於是就在想古代人們是如何知道清明時節總是雨紛紛的呢?畢竟古人沒有現代這樣發達的科技能有衛星和計算機預測天氣,不覺對古人的智慧產生深厚的欽佩。

明時節雨紛紛,古人是如何測天氣的,清明節又是怎麼由來?

古代對天文曆法一直都是很重視的,有了曆法對人們的生活也就有了非常大的幫助。那些天文學家根據日月五行,自然萬物的變化,編制出曆法二十四節氣,人們就可以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適當時期耕耘和出行。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先賢一種大智慧的體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基本形成,它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劃分的。漢代的《淮南子·天文訓》中就出現了和現代名稱相同的二十四節氣名。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為什麼清明時期雨水多。主要是因為清明時節我國南方地區受太陽照射的時間愈來愈多,氣溫升高較快,南方的溫暖潮溼空氣開始活躍北上。與此同時,北方的乾冷空氣的勢力尚未減弱,又頻繁南下,常常在江南或華南一帶與南來的暖溼空氣相遇,這樣就造成江南華南一帶地區不斷的霏霏細雨。而古人更是根據這些自然想象總結出諺語、詩句等。也間接反映出古代人超高的智慧!

明時節雨紛紛,古人是如何測天氣的,清明節又是怎麼由來?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為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

清明節在古代有很多個稱呼,也叫寒食節,由於冬天很冷,清明一到氣溫開始回升,於是人們就可以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戶外活動。

古代清明活動也非常多,到了如今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宗。而祭祀祖宗從遠古時期人們就非常重視。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人人都非常敬重祖先。到了封建時期,那些帝王將相都有非常隆重的祭祀典禮。百姓也講究光宗耀祖,祈求祖宗的保佑。自古中國人對祖宗文化都是非常重視的。祖宗既是人們中心的一種庇護,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明時節雨紛紛,古人是如何測天氣的,清明節又是怎麼由來?

相傳古代清明節是和春秋時期一個重要人物有關,就是重耳和晉國公的故事。雖然故事很精彩,但我更相信清明節是古代人智慧的一種結晶,也是我們能尊祖敬宗,緬懷先烈的一種傳承。

今年的清明節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讓很多的人都呆在了家裡,我們在緬懷祖先的同時,更應該銘記時代的英雄,銘記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公安民警們。他們為普通百姓們構建健康的牆,把疫情抵擋住。同樣也是在鼓舞著現代的年輕人要奮勇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