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在學“心理學”,其實可能只是“心靈雞湯”

文|花姐姐

身邊的很多小夥伴在平時聊天或聚會中不經意間的表達,我對心理學很感興趣,想要學習心理學。

為什麼想學心理學呢?

我想多半是因為很多人認為學了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讓我們獲得對這個世界的掌控感,從而獲得心理安慰,獲得精神支柱。

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如果僅僅是上述原因,你學習的多半是“心靈雞湯”,而不是“心理學”。


你以為你在學“心理學”,其實可能只是“心靈雞湯”


一、“心靈雞湯”和“心理學”的區別是什麼?

心靈雞湯不是科學,心理學才是科學。

心靈雞湯是從經驗角度出發,它會告訴你,你只要怎麼樣,就會怎麼樣。

比如,你只要努力學習,成績就能提升,你只要勤奮的工作,就能漲薪。

但是,我們會發現,一些人很努力的學習,一些人很勤奮的工作,但是,依然成績得不到提升,薪水還是和一年前一樣。

有句話說得好,叫做聽了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了這一生,就是這個道理,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

那如果是心理學,它是不會告訴你只要你怎麼樣,就會怎麼樣。

它會說,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做什麼樣的事情,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結果,以及這個結果發生的概率是多少,一切都是有限定的。

比如,2005年有一項研究,是用計算機軟件來訓練有多動症的孩子,發現能有效提升他們的工作記憶。

這聽起來是非常激動人心的,因為看似玩電腦上的小遊戲,就可以提升智力。

但是,很顯然,對多動症孩子有效的方法,不見得對你的孩子也有效。

事實上,科學家的確沒有發現那些計算機軟件的注意力訓練,可以讓正常小孩子提升智力。

非常簡單的道理,你不能把針對一個特殊的人群的研究發現,隨便用到正常人身上。

它是不能隨隨便便推廣,在推廣前,你得考察他的環境背景,他的主觀因素,考察他的行為是怎麼樣,而且這個結果也是有概率的。

所以,有時候心理學是讓人很絕望的。


你以為你在學“心理學”,其實可能只是“心靈雞湯”


大概是由於這種絕望,讓真正的科學難以推廣,反倒是類似“心靈雞湯”的偽科學很有市場,這是家長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

這幾天,三個月孩子被睡眠訓練悶死的新聞看了真的特別令人心痛。

這其實也是給家長一個警示,不要隨便相信什麼科學育兒。

在選擇課程前一定要了解,他們這個方法基於什麼理論,有多少孩子學習過,以及學習這個課程的孩子是什麼樣的背景的,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因為身體心理發展非常快,特別需要父母的注意。

比如,有個研究是這麼做的:把一群孩子 招進來,做6個月的訓練,然後一測他們的智商,果然提升了,這能說明你的訓練有效嗎?

其實,即使不做訓練,孩子在6個月裡本來智力就會往前發展,所以,他們還要有一個對比數據,就是不做你的訓練,孩子的智力是不是就低於做你的訓練的孩子,考慮到範圍很大,那麼可以考慮縮小範圍,找一些附近的孩子做做測試也是可行的。

像這個學習睡眠訓練的家長也是,如果事先能夠了解嬰睡眠的專業知識以及這個訓練營的理論體系,就能發現他們這個不靠譜,就不至於造成這樣的悲劇。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心靈雞湯”和“心理學”的區別,不要隨隨便便的就被“心靈雞湯”矇蔽了雙眼,造成悲劇。

二、“心理學”學什麼?

心理學看似內容很多,研究很廣,但是如果搞清楚心理學的定義,那麼就能讓我們去繁從簡,不至於迷失在浩海的心理學知識海洋裡。

那心理學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世界上存著兩種現象,一種是物質現象,一種是心理現象。

而心理學研究的就是心理現象。

而這個心理現象又分兩個部分:

心理過程和人格。

那心理過程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

  1. 認知;

就是我們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的;

瞭解這個部分是非常有意思的,

比如說,為什麼男士總是會被身邊的美女吸引;

為什麼剛剛記住的電話號碼轉眼就忘記,但是別人欠你的錢,你能記一生;

為什麼孩子總是愛走神;

還有為什麼孩子怎麼努力,學習成績都不好,都能從這個部分找到答案。

那我們的《做孩子的學習規劃師》主體內容也是來自於這一部分。

2.情緒;

相信這一部分你一定不陌生,而且你是否覺得,如果沒有情緒你的人生將會變得更好,因此,想要把情緒扔掉對不對。

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沒有情緒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在《情商》這本書裡記載著這樣的一個案例。

有個小夥子,為了控制嚴重的癲癇發作,通過手術除去了杏仁核,在這之後,他對人群完全失去了興趣,寧願獨自坐著,與世隔絕,儘管他的談話能力完全沒有受到影響,但是,他已經認不出原來親密的朋友、親戚,甚至是他的母親,他們因為他的冷漠痛苦不堪,但他卻無動於衷。

我們知道杏仁核是主管情緒的大腦。

沒有了杏仁核,也就失去了情緒,沒有了情緒,你還覺得生活有意義嗎?

要知道,當你喜歡一個姑娘,推動你向她表白的也是情緒。

3.意志過程;

相信這一部分也是你所頭疼的,想要完成一件事情,但是每次都半途而廢,孩子,跟他說了好多次了,還是不好好學習。

為什麼你做不到。

很有可能是意志力不夠。

還有我們總覺得青春期的孩子愛冒險,就像一輸沒有剎車裝置的勞斯萊斯。

這個可能是他自控力不夠。

那是什麼導致他的自控力不足呢?

在這一部分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而人格則包含心理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


你以為你在學“心理學”,其實可能只是“心靈雞湯”


先來聊聊心理傾向性

在做心理測驗的時候,相信你一定會被問到這樣選擇題,並且只能二選一:

A.你喜歡和朋友在一起;

B.你喜歡一個人獨處;

你可能會很難選擇,因為你很有可能即喜歡和朋友在一起,也喜歡獨處怎麼辦?

其實這個答案並非說是你一個人獨處就不喜歡和朋友在一起,而是說,與朋友在一起,你更喜歡一個人獨處,或者是比起獨處,我更喜歡和朋友在一起。

這個就是在找你的心理傾向性。

那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這些傾向性也是會有所變化的。

比如,在兒童時期,你做事情可能更多的是考慮興趣;在青少年時期,你在做事的時候可能更多的是與你的理想相結合;到了成年期,你可能會更多的是如何平衡現實與理想等等。

講完傾向性,我們再來聊聊

心理特徵

你可能見過這樣的人,尤其是心理學家,他能夠通過一眼看穿別人背後的真實意圖,並且推測他下一步的行為,通過來說就是對的。

比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博士就有一項這樣的特異功能,他只要觀察和聆聽一對夫妻5分鐘的談話,便能預測他們是否會離婚,且預測準確率高達91%。

還有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這都是基於一個人的心理特徵比較穩定相關,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個性特徵。

這裡想跟大家講講個性和性格的區別。

個性是天生的,沒有好壞,比如,有的人內向,有的人外向;而性格是後天教育發展出來的,例如,我們說一個孩子好有愛心啊,或者說一個孩子太自私,像這種性格特點通常與孩子所接受的教養相關。

簡單來說,內向的孩子他的父母可能是外向也可能是內向,而一個自私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也是自私的。

好啦,最後總結一下:

學習心理學,首先要分清什麼是心靈雞湯,什麼是心理學;

心靈雞湯主要是基於經驗而來,他會告訴你,你只有這樣,才會這樣;

心理學則是基本研究,在特定條件下,才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結果,並且這個結果發生的概率是多少,也就是說一切都是有限定的。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心理過程和人格

心理過程又包含知、情、意三個方面;

人格則包含傾向性和心理特徵兩個方面。

最後,我給你出道思考題,你覺得育兒觀念是絕對的正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