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利民社區靠什麼“利民”?多虧一對夫妻二十年前的大膽決定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利民社區靠什麼“利民”?多虧一對夫妻二十年前的大膽決定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利民社區靠什麼“利民”?多虧一對夫妻二十年前的大膽決定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利民社區靠什麼“利民”?多虧一對夫妻二十年前的大膽決定

社區蘆蒿生產基地鳥瞰圖

(速新聞記者 汪學飛 通訊員 錢進)2000年,一對夫妻偶然從南京帶回一點蘆蒿來試栽,點燃了社區蘆蒿栽植的星星之火;現在,社區蘆蒿栽植面積超過3000畝,佔了社區土地面積的60%,年產值超過4000萬元;2019年,“利民蘆蒿”被評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宿豫區陸集鎮利民社區用20年時間,把“利民蘆蒿”發展成惠農利民的支柱產業。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利民社區靠什麼“利民”?多虧一對夫妻二十年前的大膽決定

張貴松倪金蘭夫妻倆帶著工人收割蘆蒿

4月22日,記者在利民社區蘆蒿生產基地看到,滿眼是連片的白色鋼架塑料大棚。大棚裡,二茬蘆蒿長勢很好,居民們正在抓緊收割蘆蒿;基地入口處,一塊刻有“利民蘆蒿,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字樣的大石頭分外醒目。社區的蘆蒿交易市場裡,蘆蒿經紀人正忙著從居民手中收購蘆蒿……

陸集鎮黨委組織委員、利民社區黨委書記魏聳興奮地告訴記者:“目前鎮里正在把利民蘆蒿向全鎮推廣,力爭形成更大的栽植規模。”

說起蘆蒿在利民社區的發展,繞不開張貴松、倪金蘭夫妻倆。記者採訪時,剛好在大棚裡見到了他們夫妻倆,聽他們講述瞭如何帶領社區居民栽植蘆蒿的歷史。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利民社區靠什麼“利民”?多虧一對夫妻二十年前的大膽決定

經紀人在社區蘆蒿交易市場收購蘆蒿

2000年,蘆蒿在宿遷還是稀罕物,但是在省城南京,蘆蒿已經成為普通市民的盤中餐。當時,倪金蘭的表姐在南京八卦洲栽植蘆蒿,效益不錯。於是,倪金蘭、張貴松夫妻倆從表姐家帶了十幾斤蘆蒿秧回家鄉試栽。蘆蒿長成熟後,張貴松拿到宿遷市場上賣,市民不認可。於是,張貴松就把蘆蒿帶到南京去賣。他的蘆蒿在南京菜場很搶手,供不應求,一年下來,夫妻倆算了一下,栽植蘆蒿的收益比傳統農作物高2-3倍。於是,第二年,夫妻倆擴大蘆蒿栽植規模。鄰居們見了,也紛紛向他家要蘆蒿秧栽植。慢慢地,利民村蘆蒿栽植戶越來越多,蘆蒿產量也越來越高。隨著時間的推移,宿遷市民也吃起了蘆蒿。青椒炒蘆蒿、蘆蒿炒肉絲成為市民愛吃的家常菜。

從2008年開始,在陸集鎮政府、宿豫區農業農村局的扶持引導下,利民蘆蒿逐步走向了規模化發展的道路。2009年,利民社區成立了蘆蒿專業合作社。2011年,利民社區給蘆蒿註冊商標,從此利民蘆蒿有了自己的商業名片。2016年,省、市、縣(區)三級財政出資200餘萬元對利民社區蘆蒿產業進行項目補助。2018年,利民社區建設了1500平方米的蘆蒿交易市場。2019年,“利民蘆蒿”被評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

責任編輯 李賽賽 劉珩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利民社區靠什麼“利民”?多虧一對夫妻二十年前的大膽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