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黃帝內經》漫談(4)

隨筆|《黃帝內經》漫談(4)


讀經典,長智慧。

親近自然,迴歸傳統。

以德潤身,以文化人。


隨筆|《黃帝內經》漫談(4)


人分資質,高低不同。

人亦分性格,大相徑庭。

這一點,《黃帝內經》中也有提及。

正所謂“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其中的“愚”、“智”、“賢”,就是對人資質或性格的一種劃分。

在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的節目中,徐文兵老師對“愚”、“智”、“賢”三者是這樣解釋的。

愚,一根筋,不撞南山不回頭。代表人物耳熟能詳,愚公是也。

智,智者,與一根筋恰恰相反,是開明的人,懂得變通。

賢,則是開慧的人,代表人物便是孔門七十二賢人。

經典就是經典,它不僅給予人知識,且給予我們以人生啟迪。《黃帝內經》中雖然提到“愚智賢”,似乎給人一種攀比之感,似乎讓人心起“貪慾”,好像“愚”與智”、“賢比之不及,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聯繫整句話來看,“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無論是“愚”還是“智”、“賢”,他們都能夠做到“不懼於物”,從而“合於道”,都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達到開悟的境界。

這就好比金庸先生筆下所寫的武俠人物郭靖,雖資質不高,雖然性格有點愚鈍,但最終也能夠比肩東邪西毒南帝北丐,成為武林超一流高手。

上古先人如此,我們也是如此。


無論是何種資質,無論是何種性格,我們都可以像上古先人那般,成就己身。


正如先聖王陽明所說:“聖人之道,吾性俱足,不假外求”。這也如佛陀所說的“眾生皆是佛”。

時時內觀。


隨筆|《黃帝內經》漫談(4)

獨立守神,是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極為重要的四個字。

獨,一個人或一隻腳。

立,站立。

獨立,兩種含義。一者,一個人站立。二者,一個人單腳站立。

著名養生大家中裡巴人老師在其著作《求醫不如求己》中所介紹的養生大招“金雞獨立”大抵就可看作“獨立守神”的象。

守神,也是兩種含義。

一者,專注,全神貫注地去做事情。吃飯的時候只是吃飯,全神貫注。走路的時候只是走路,全神貫注。寫字的時候只是寫字,全神貫注。


可是,如此簡單的事情,我們現在卻難以做到,皆因心神散亂的緣故。


我們應該培養自己專注的能力,一心一意,而不是三心二意。

二者,珍惜心神的能量。把心神從外界收回來,放在己身。我們現在總習慣將心神放在外界,看手機,看電腦,看各種各樣的資訊。神自雙目中出,心神外放消耗太過,卻很少有時間養護心神,實在太不知道珍惜。

那麼,怎麼來養護我們的心神呢?

兩種方法。

一者,閉目養神。很簡單的做法,每天感覺累的時候,就可以抽出一點時間來閉目養神。尤其是中午,十一點到一點之間,如果沒有條件午休的話,只需要閉目養神一小會兒的時間,就可以將你的精神恢復。

二者,中裡巴人老師介紹的“金雞獨立”小功法也是養神的妙招,超級好用。或者,我們也可以簡單的閉目站立,也很不錯。

總而言之,對待心神,我們應該像對待身體一樣愛護。


愛惜,珍惜。

隨筆|《黃帝內經》漫談(4)

我們常說聖賢,那你知道嗎?聖人和賢人是有區別的。舉例說明,聖人的代表人物是孔子,賢人的代表人物則是孔子的弟子,即孔門七十二賢。

作為華夏子孫,我們應當追尋聖賢的腳步,向他們學習。

“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這是《黃帝內經》對聖人的一種描述。由此可見,聖人的養生功夫極強。

所謂“外不勞形於事”,聖人不會因為某件事情或某項工作而讓自己感到勞累,不會因為執著於眼前某件事情或工作而過分勞累自己的身體。

有時候,大家在做某件事情時,會不會總有一股不達成目標誓不罷休的念頭?達不成目標,心中還會感到煩躁、焦慮?

這是一種執念。

當事情過去,回頭再看,大概也就無感了。

再有“內無思想之患”,這六個字的信息量其實很大。

所謂“思”,又動腦又動心。

所謂“想”,考慮外在。

所謂“患”,想不通,想不開。

那麼聖人呢?

他們是多動腦,卻不經常動心;他們不會總將心神放在外界,而是常常內觀;他們順其自然,事來順應,不念過往,不會因為有想不開的事情而在內心打結。

不在心間停留。

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簡簡單單的十二個字,大多數人卻難以做到。我想是這樣的。沒關係,人生是一場修行,需要一點一點進步,我們不著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