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太極掌門被“KO”,如何客觀的認識“影視”裡的“神功”

混元太極掌門被“KO”,其實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內心還是被震驚了,畢竟在眾多的影視作品裡,都是渲染中華武術的高深。作為80年後,更是伴隨著“武俠小說”成長起來的,金庸和古龍,構建了我們最初對武術的認識,並且在武俠的世界裡,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很多的物理世界規則已經超越了,那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無形中就變成了我們的“正確”認知。太極的勇猛,也被“太極宗師”和“太極”電影,渲染到了極致。

那些影視中東西,其實很多都只是演變成了“健身”和“藝術”的代名詞,而印象最深的還是李連杰的“精武英雄”,電影裡也是渲染了作為霍元甲兒子的霍家拳代表,被陳真的“實戰派”暴虐的場景,一直強調的是:應該以實戰作為基礎。而整個電影裡,覺得最為經典的除了和藤田剛的打鬥,是和倉田保昭飾演的船越文夫的對話

混元太極掌門被“KO”,如何客觀的認識“影視”裡的“神功”


“年輕人我告訴你,要擊倒對方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槍,練武的目標是要將人的體能推到最高極限,如果你想達到這種境界,就必須瞭解宇宙蒼生。”


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認為“練武的目標是將人的體能推到最高極限”,其實我們每次運動的突破就是這種體現,跑過長跑的朋友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到達一個身體極限的時候,如果沒有太大異常,堅持突破後,就能持續跑下去。這個環節雖然難,但是那是一種突破的成長和自信。

李小龍作為實戰派的集大成者,就在於“截拳道”,誕生於實戰,應用於實戰。以及他師傅的“詠春”,被廣泛流傳,也是能應用於實戰。實戰中的武術,其實遠沒有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那麼“藝術”,畢竟在那一刻是以擊倒對方為原則,根本沒有給你緩慢展開架勢的機會,這也完全符合突如其來的“狀況”應對,要的就是及時響應,肌肉記憶。

混元太極掌門被“KO”,如何客觀的認識“影視”裡的“神功”


大家還是需要客觀地看待“藝術”和“實戰”之間的差異,“養生”與“格鬥”之間的差異,方向不同,結果肯定不同。如果一味的“緣木求魚”必然的結果就是“南轅北轍”。

混元太極掌門被“KO”,如何客觀的認識“影視”裡的“神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