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山之戰,虎豹騎的巔峰

官渡之戰後,曹操以秋風掃落葉的態勢擊垮袁紹的殘餘勢力,建安七年,袁紹病逝,袁氏內部矛盾重重,審配為了冀州的利益,篡改袁紹的遺命,擁立袁尚為袁紹的繼承人,袁譚作為長子當然不服,起兵自立。曹操抓住機會,各個擊破,建安九年,破袁尚,攻佔鄴城,建安十年,於南皮大破袁譚,袁譚被殺。袁尚和袁熙逃亡烏桓,至此,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只剩下南方的劉表和江東的孫權。

白狼山之戰,虎豹騎的巔峰

袁紹劇照

袁尚、袁熙雖然逃到了塞外,但也帶去了大量的人口,據記載,幽州一帶就有十萬人跟隨袁氏兄弟逃往烏桓。而烏桓當時與袁紹是世交,關係非常好,這層關係來源於公孫瓚當時殺劉虞佔領了幽州,做了幽州刺史。但公孫瓚似乎對北邊的鄰居烏桓卻不怎麼友好,一方面是因為烏桓時常南下騷擾邊境,另一方面公孫瓚也想佔領烏桓,從而有實力對抗袁紹。

為此,他志在掃滅烏桓,烏桓也感受到了公孫瓚的不友好,急忙向袁紹聯姻求援,這正中袁紹的戰略,袁紹當年與曹操討論天下問題時,提出的戰略就是佔領幽州、幷州等地區,然後南下以圖天下。現在烏桓可以以自己兩面夾擊公孫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兩家的夾擊下,公孫瓚很快兵敗被殺,烏桓也從中得了不少好處,袁紹也給蹋頓封了王,給了烏桓合法的政治地位。有了這層關係,烏桓自然是會接納袁氏兄弟的。

白狼山之戰,虎豹騎的巔峰

白狼山之戰

烏桓敢接納袁氏兄弟不怕曹操報復,他也是有底氣的,經過幾年的發展,烏桓已經形成了一個以蹋頓為首的團結政治團體,現在又有袁氏兄弟的幫助,有何懼之,二是烏桓盤踞在遼東的柳城,山長水遠,曹操不會這麼快就來攻擊他。當然曹操內部也有這樣的聲音,因為烏桓實力不弱,現在南方未定,出塞遠征必帶重兵,不然很可能全軍覆沒,很多將領、謀臣也勸曹操回防許昌,以防劉表趁大軍遠征偷襲。

但曹軍內部有一個人發出了不同的聲音,這個人就是郭嘉,他認為烏桓自認地處偏僻,必然不會設防,而劉表的才能駕馭不了劉備,也不會讓劉備帶兵攻許昌的,所以他勸曹操解決烏桓的問題,曹操同意了郭嘉的觀點。

白狼山之戰,虎豹騎的巔峰

虎豹騎裝甲

曹操為征伐烏桓做了不少準備,所帶的都是精銳,尤其是重裝騎兵虎豹騎,這次是傾剿而出,這可是曹操的“心肝寶貝”。虎豹騎的統制官是曹純,這麼重要的一支精銳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建安十二年,曹操正式誓師出征,此次隨軍將領有張遼、徐晃、張郃、曹純等,謀臣主要是郭嘉。

大軍到達幽州無終後,先前規劃的行軍路線濱海道由於連日大雨已被淹沒,等了好久都無法通過。這時剛好有一個隱士叫田疇的,告訴曹操還有一條路可以通過烏桓軍的防區,從發動襲擊,這條通道叫盧龍塞,是西漢時期開發用來對抗匈奴的。曹操採納郭嘉的建議,攜帶精銳騎兵,輕裝出發,老弱兵負責運送糧草殿後。

白狼山之戰,虎豹騎的巔峰

虎豹騎

在田疇的帶領下,曹操軍輕裝翻過徐無山,走盧龍塞,穿越鮮卑遊牧區,到達了白狼山附近,並迅速搶佔了有利地形,這時烏桓的騎兵也發現了曹軍,柳城內的蹋頓和袁氏兄弟匆忙組織騎兵前往白狼山。曹軍騎兵數量少,估計也就萬騎,而且大多沒有護甲,十幾天的遠程行軍已經消耗了大部分體力,而烏桓騎兵有數萬,以逸待勞,很多人都心生懼意了,軍心一動,後果肯定是全軍覆沒。

白狼山之戰,虎豹騎的巔峰

白狼山

張遼勸曹操決戰,曹操登山上白狼山看到烏桓軍軍容不整,陣型鬆散,遂把指揮權給張遼,張遼率領虎豹騎突入烏桓軍中,烏桓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戰鬥力不強,混戰中蹋頓也被曹純所帶領的虎豹騎斬殺。

此戰虎豹騎以少勝多,虎豹騎是重騎兵,但在白狼山之戰中,由於沒有穿戰甲,與烏桓的輕騎兵無疑,卻能以少勝多,可見虎豹騎之精銳,再一次證明中原騎兵是完全有能力碾壓遊牧騎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