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晚清學者嚴復指出:“若研究人心政俗之變,則趙宋一代歷史,最宜究心。中國之所以成為今日現象者,為善為惡,姑不具論,而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斷言也。”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對宋朝的評價:“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


最近,由王凱、江疏影主演的《清平樂》正在熱播,

憑藉著精湛的演技、精緻的服道化

這部劇多次衝上熱搜榜。

作為追劇大軍中的一員,

小編也看得津津有味。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今天就跟著小編跟著居中人物走一走

領略大宋的服飾之美!

壹 | 官家服飾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劇中服飾最大程度上還原了宋朝,《國家寶藏》服飾顧問陳詩宇老師參與了《清平樂》禮服部分的考證,並提到宋朝禮制極繁,細節極多,要真正完全還原很難,作為影視劇來說能執行到大體接近的程度已是一次很難得的嘗試。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皇帝朝服 (通天冠服)


是皇帝在大朝會、大冊命等重大典禮時穿著的服飾。通天冠又名捲雲冠,冠上綴卷梁二十四道,高一尺,卷梁寬一尺,戴時用玉犀簪束之。所穿紗袍用絳色,襯裡用紅色,領、袖、襟、裾均緣黑邊。下著紗裙及蔽膝也用絳色。頸項下垂白羅方心曲領一個,腰束金玉大帶,足穿白襪黑舄(xì),另掛佩綬。

註釋:舄,履也,即鞋子。

重木底鞋(古時最尊貴的鞋,多為帝王大臣穿)。


《後漢書·輿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豎,頂少邪(斜)卻,乃直下為鐵卷梁,前有山、展筒、為述,乘輿所常服。”楚莊王通梁組纓似通天冠,秦時採楚冠之制,為乘輿所常服,至漢代百官於月正朝賀時,天子戴通天冠。按通天冠自秦代為帝王禮儀場合所專用(皇帝在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頒詔開讀、進表、傳制等重大典禮時使用的禮服,其基本樣式是衣與裳搭配製),至明初,歷代皆有,清代廢除。關於皇帝朝服即通天冠服,脫脫《宋史•輿服志三》卷一百五十一,載:通天冠(朝服絳紗袍)。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高廣各一尺。青表朱裡,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翠緌,玉犀簪導。絳紗袍,以織成雲龍紅金條紗為之,紅裡,皂褾、襈、裾,絳紗裙,蔽膝如袍飾,並皂褾、襈。白紗中單,朱領、褾、襈、裾。白羅方心曲領。白襪,黑舄,佩綬如袞。大祭祀致齋、正旦冬至五月朔大朝會、大策命、親耕籍田皆服之。為“用北珠卷結於冠上,有二十四梁。戴這種冠時需穿織成雲龍紋的絳色紗袍,並用黑色緣其領、袖及衣裾,系以絳紗裙(即裳),內襯白紗中單,領間系垂白羅的方心曲領,腰間束以金玉帶,前系蔽膝,系佩綬,穿白襪黑舄。”在祭祀、大朝會、大冊命等重要場合才穿,是僅次於袞冕服的一種衣服,為帝王專用。脖子上戴的那個就是“方心曲領”,最早出自北齊的朝服,據考證,是沿襲了漢制的“曲領”,是一種起襯領作用的內衣,樣式近乎方形的布片,可以用來防止衣領雍起,起壓貼的作用,有天圓地方的寓意。馬瑞臨在《文獻通考》中記載:“今朝服有方心曲領,以白羅為之,方二寸許,綴於圓領之上,以繫於頸後結之或者袷之”,這個倒不是帝王專用。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方心曲領為宋代朝服最顯著的特徵之一。

樣式:上圓下方,形似瓔珞鎖片的飾物。

功能:

防止衣領雍起,起壓貼作用。

象徵性:天圓地方,人正是立於天地間。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皇帝常穿朝服——衫袍。

首服:硬胎展翅烏紗帽;服飾:赭黃、淡黃袍衫;玉裝紅束帶,皂文靴。

關於皇帝公服所用紅色開袴衫袍,脫脫《宋史•輿服志三》記載,不開衩的圓領大袖袍—衫袍(赭黃色和淺黃色圓領大袖,衣身不開衩)。衫袍。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黃、淺黃袍衫,折上巾,九還帶,六合靴(六瓣黑靴)。宋因之,有赭黃、淡黃袍衫,玉裝紅束帶(單撻尾繞胸革帶),皂文鞞,大宴則服之。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常服(便服)——以存古風為尚,亦作“襴衫”,圓領或交領。宋朝襴衫接近於官定服制,同大袖常服形式相似。所謂襴衫之襴,其形式可以是縫綴,也可是繡繪圖案而成,具有上衣下裳的含義。


貳 | 官家服飾紋樣


根據已播出劇集和官方劇照來看,官家的常服,目前展現的紋樣主要是幾何連綴。是以幾何形矩紋(菱形為主)為基礎構成的連續性紋樣,顯得簡明有力、整齊端莊。


注:菱紋,是古代先民從編席實踐中受到啟發所創的織物紋飾,為傳統矩紋的一種。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將菱形拉扁,左右兩角較上下兩角而言比較尖銳,稱之為“稜紋”,菱紋與稜紋疊壓相交,名為“方勝”。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下圖中,大型菱紋兩側分別疊壓一個小型菱紋而形成“雙耳”的,是劉熙《釋名》中提到的“杯紋”。單位紋樣之間有比例地形成間隔,突出主題紋樣的同時,空出的位置也形成一個個碩大的菱形,在視覺上給人虛實結合的視覺感受,看似對立又不失調和,更加襯托出天子的穩重。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更多紋飾賞析(出土的實物中亦有在菱格內填入其它紋樣的,豐富內容的同時又不會失調)。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叄 | 朝臣服飾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上圖為大朝會這樣隆重場合時臣子的服制,服裝樣式基本相同,只通過冠冕佩綬等部分的細節來區分身份級別,所以猛地看起來大家穿的差別都不大。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朝服是東漢開始至明代歷朝君臣在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頒詔開讀、進表、傳制等重大典禮時使用的禮服。其基本樣式是衣與裳搭配製,朝服衣裳部分統稱絳紗袍,細節包括梁冠(進賢梁冠)、赤紅羅衣、白紗中單(兩者皆以青飾領緣)、赤紅羅裳(青色衣緣)、赤紅羅蔽膝。關於宋代群臣的朝服制度據《宋史·輿服志四》卷一百五十二記載:“朝服,(按搭配梁冠類型的不同細分成三類)曰進賢冠服(宰執以下群臣服用),曰貂蟬冠服(宰執及以上三公服用),曰獬豸冠服(臺諫官服用),皆朱衣朱裳(衣、裳主色底色都為紅色),宋初之制。進賢五梁冠:塗金銀花額,犀、玳瑁簪導,立筆。緋羅袍,白花羅中單,緋羅裙,緋羅蔽膝,並皂縹襈,白羅大帶,白羅方心曲領,玉劍、佩,銀革帶,暈錦綬,二玉環,白綾襪,皂皮履。一品、二品侍祠朝會則服之,中書門下則冠加籠巾貂蟬。三梁冠:犀角簪導,無中單,銀劍、佩,師子錦綬,銀環,餘同五梁冠。諸司三品、御史臺四品、兩省五品侍祠朝會則服之。御史大夫、中丞則冠有獬豸角,衣有中單。兩梁冠:犀角簪導,銅劍、佩,練鵲錦綬,銅環,餘同三梁冠。四品、五品侍祠朝會則服之。六品以下無中單,無劍、佩、綬。御史則冠有獬豸角,衣有中單。袴褶紫、緋、綠,各從本服色,白綾中單,白綾褲,白羅方心曲領,本品官導駕,則騎而服之。”


在大朝會時百官所穿都是朱衣,並有蔽膝、革帶、大帶、錦綬、方心曲領、玉佩、烏履等一堆配件,每個配件都有來源和所代表的意義。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又載“進賢冠以漆布為之,上縷紙為額花,金塗銀銅飾,後有納言。以梁數為差,凡七等,以羅為纓結之:第一等七梁,加貂蟬籠巾、貂鼠尾、立筆;第二等無貂蟬籠巾;第三等六梁,第四等五梁,第五等四梁,第六等三梁,第七等二梁,並如舊制,服同。貂蟬冠。一名籠巾,織藤漆之,形正方,如平巾幘。飾以銀,前有銀花,上綴玳瑁蟬,左右為三小蟬,御玉鼻,左插貂尾。三公、親王侍祠大朝會,則加於進賢冠而服之。獬豸冠。即於進賢冠其樑上刻木為獬豸角,碧粉塗之,梁數從本品。立筆,古人臣簪筆之遺象。其制削竹為幹,裹以緋羅,以黃絲為毫,拓以銀縷葉,插於冠後。舊令,文官七品以上服朝服者,簪白筆,武官則否,今文武皆簪焉”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上圖為百官常穿朝服(公服)。這種服式以色區別等級。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綠色;五品官以上用硃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到宋元豐年間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緋色;九品以上用綠色。


革帶的本體即帶鞓,用皮革做成的,外面裹以紅、黑綾絹,紅的叫紅鞓,黑的叫黑鞓。在紅或黑的帶輕上附以帶銙,帶銙的製作質料及其雕飾和排列,都有一定的制度。一品到三品玉帶,四品金帶,五品到六品金塗帶,餘下犀角帶。帶銙的形狀和雕飾,也有一定的分別。如玉帶銙作方形而密排者,叫排方玉帶,一般大多用四個方形及五個圓形排置在革帶鞓上,是隻有帝王才能束用。宋代能束金帶者頗以為榮,如既得金帶而又得佩金魚袋,則謂之曰重金。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肆 | 皇后與孩童服飾


翟衣,用深青色衣料織成,織以翟鳥花紋。

珠翠面花是皇后貼在臉部的飾物,大珍珠貼於額部;二件貼於兩靨,各嵌一顆大珠,二件分別貼在左右眉梢末端靠近髮際處;珍珠靨,用魚鰾製成的膠粘在臉上,除了珍珠外,金箔、雲母等材料也很流行。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太美了


圖片來源:《清平樂》及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