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學渣,叫法學研究生

四月份即將過去,對於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而言,是一陣火車發動前的鳴笛聲。同窗好友分道揚鑣,各自踏上不同的列車,奔向截然不同的未來。

有人拿到心儀的offer,興奮而焦急地眺望職場生涯;有人還在追著春招的尾巴,希望撿個漏好歹有個下家;有人成功考上研究生,將迎來新一輪的自(chi)我(he)提(wan)升(le);有人則考研失敗,調劑無門,在二刷和找工作之間徘徊不定。

對於即將本科畢業的法學生而言,幾乎沒有一輛列車叫做“直接就業”。提到考研棄考的話題,法學生常常會自嘲:

前後左右的考生都走光了,我等法學生自巋然不動,穩坐如鐘。

自動屏蔽就業選項的法學生,更多的苦惱在於:考研還是保研?學碩還是專碩?國內讀還是出國 LLM ?

法學本科生,畢業即失業

法學生天生愛讀研嗎?還是法學生格外熱愛學習?拋開那些學霸個例,他們不得不考研的一個很常見的原因是:法學本科生,畢業即失業。

有一種學渣,叫法學研究生

在本科生失業排行榜裡,法學一直位居前列。

法學生畢業後,如果繼續從事法律行業其實出路不多,無非考公務員入公檢法、找個律所當律師、去公司當法務。

據說法大校友遍佈公檢法系統,北京三分之一的相關從業者都跟法大沾親帶故,很多人聽說我是法大的,第一反應也是“畢業後當大法官”。

但是,對不起,北京法院招法官助理的職位信息裡明明白白寫好了:“僅限碩士研究生”。

有一種學渣,叫法學研究生

除了法官檢察官,律所也是消化法學生的大頭單位,可以說很多人正是抱著對“大律師”的憧憬選擇了這個專業。

但以北京為例,在2018年以前,非北京戶口的本科畢業生,是沒辦法在北京執業的。簡單來說,如果沒有抽中人生彩票一出生就擁有北京戶口,那本科畢業的法學生人生就告別了“在北京當律師”這一選項了。

儘管這項規定已經廢止,非碩士也可以在北京申請律師執業實習,但由於暫時還沒人達到時長,本科生在北京執業的可行性和認可度還不得而知。

有一種學渣,叫法學研究生

以上兩條都是政策規定,然而在翻看各大律所的JD時,你會痛苦地發現,紅圈所無一例外地要求“名校”、“碩士”優先,但沒想到對法務的要求也這麼嚴格:

有一種學渣,叫法學研究生

所以當你揣著本科畢業證在就業市場轉悠一圈之後,也許你會痛苦地發現,你壓根找不到你聽到過名字的律所的崗位。哪怕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律所,還會跟你說:我們這邊研究生優先。

有研究生為什麼要本科生?

如果看招聘要求還不夠刺激的話,看看這些律所招聘郵箱的收件箱,法學生可能會崩潰大哭。

去年冬天,我幫一位朋友群發律所實習生招聘信息,因為朋友說不急,我就只幫轉到一個校友群裡,結果只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他就已經收到了三十多份簡歷。

我朋友本科法大,後來保研本校,對自己在法學方面的素養一直比較有信心,結果把簡歷輪著看下來後還是驚呆了。他吊著嗓子跟我說,你知道嗎,現在的小朋友本科就發好幾篇論文了啊?

他說:“我本來看到第一個,是咱們學校的碩士,覺得挺好的要不就他了吧,結果往下看發現還有北大法碩的,再往下拉還有本科碩士都是在北大唸的,學歷真的是一個比一個厲害。那幾個本科的我直接就把簡歷刪了,放在郵箱裡看著礙事。

有研究生可以挑為什麼要選本科生?

他還跟我說,越是學歷好的同學,簡歷上的實習經歷往往越多越好看。本科不在北京的學生,就沒什麼像樣的律所實習,這種實習生招過來從頭教,“費勁”。

當然這只是我朋友的一己之見,但其實從用人角度反映了很現實的問題。

實際上律所對研究生的青睞不止於合夥人自身的“學歷歧視”,還有在工作中能不能得到用戶認可的現實問題。

在這個追求學歷追求985的社會,哪怕是北大學子,也難免逃不過人們對學歷的審視。

認識的一位北大法學生,畢業後就直接就業了,在他的同學裡算是比較特別的。因為本科不錯,法考分也高,沒費多少周折就順利找到心儀工作,他自己也從沒覺得本科學歷對他而言是什麼阻礙。

但有次出發去見客戶前,帶他的律師突然說,待會客戶問到你,你就說你是北大本碩吧,反正也沒人查,沒關係的。儘管律師是好意,但這句話還是讓他結結實實地楞了一下。律師平時對他一直很滿意,也從沒說過他學歷不夠用,但儘管在所裡哪方面都“很不錯”的他,依然得靠“假”學歷來裝點門面。

《 Legal High 》裡曾對“律師”有過這樣的解釋:

有一種學渣,叫法學研究生

律師這個行業跟其他行業有所不同,他們就像社會的醫生一樣。當社會出現故障的時候,律師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社會“治病”。

大家在找醫生的時候都喜歡追求名校畢業的名醫,找律師也是一樣的心態,越是名校越是高學歷的律師,越能讓顧客感到信服。

沒有什麼事情是“研究生”才能做成的

說到這裡,似乎讀研是大勢所趨,不讀研則有點不識時務了。但自古通往羅馬的道路就不止一條,要說真有什麼非得研究生才能做成的事情,好像也並沒有。

一覺睡到自然醒,起床看兩頁書再刷半個小時手機,給室友發微信讓他幫忙帶一下二食堂的雞腿飯,吃完飯有點困了睡個午覺,下午三點晃晃悠悠去上課,上到第二小節點完名就溜回宿舍打遊戲——研究生的生活可能是這樣的。

鬧鐘響起,早起準備開庭材料,把前一天合夥人交代的資料放到他桌上,回到工位開始做下一個案子的法律檢索,和同事相約吃過午飯後再給當事人打兩個電話,回家的地鐵上順道學半個小時英語——小律師的生活可能是這樣的。

很多研究生是怎麼來的呢?隨波逐流,一個學校都考公務員(公大、法大),就考公務員,如果同學都考司考,就去考司法考試,大家都去考研究生就去考研究生。考研讓一個只懂考試的學生找到了一條可以安於現狀的通路,讓他浪費掉寶貴的三年光陰。三年以後去求職,面試官也許是當年的同學。

之前我朋友面試回來就跟我說,面試官跟她說自己也是法大的,本來想著攀個關係,叫了聲“師姐”,結果對方說自己比她還小一級,應該叫她師姐。我朋友說當時場面尷尬得想找個地洞鑽下去,就算拿到 Offer 也不想去了,實在不想知道給師妹打輔助、做法律檢索是怎樣一種體驗。

很多人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考完就恢復“學渣”本性,又懶懶散散過三年,沒啥實質性的長進,既沒有什麼學術成就,也沒有拿得出手的實習,這種研究生無非是把就業的壓力延遲了三年罷了;

而很多人選擇的國外 LLM,實際上只有一年,去國外旅遊三個月,再適應三個月,畢業論文三個月,基本上就可以開始要回國找工作了,至於到底能學到多少知識,可能還沒英語能力提升得快,用我那個很 Mean 的剛從英國回來的同學的話說:

什麼法學精英啊,讀這個 LLM 連考Bar的資格都沒有。

更不用說,多少研究生學的刑法、法制史、法理學等等專業,畢業之後直接轉型做民法商法了。

其實讀過研的人就知道,哪怕是同一師門下的畢業生,畢業後的成就也有可能千差萬別。研究生這層“金”,不能保證你找到好工作,更不能保障你三十歲年薪百萬。

戰勝鄙視鏈的前提是成為鄙視鏈更靠前的一環

可能再也沒有專業像法學這樣,有著這麼明確精細的鄙視鏈:

有一種學渣,叫法學研究生

(知乎網友回答“法學院裡的鄙視鏈是怎樣的”,隨手就列出這麼多條)

哪怕你終於實現了碩士鄙視本科的鄙視鏈,還是逃不過來自“五院四系”、優勢專業、甚至師從何處的鄙視鏈。

但是當拋開這所有鄙視鏈暗示,成功的都是些努力的人。不管是成功考上名校研究生,還是本科畢業就擠進紅圈所。

有人說,考研是一場蒙著眼睛的賽跑,不到最後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個第一。但人生這場遊戲裡,人人都睜大了眼睛四處觀望。

哪怕是金杜的合夥人,看到本科學歷的新人拿出成績也會一臉讚賞,那些當初因為名校光環招進來卻不會幹活的人也會因為犯錯被罵。

那些“我考上了JD”、“我進入紅圈所”的興奮,只是另一場奮戰的開始。

在這個學歷被當做敲門磚的時代,門一旦被敲開了,就沒學歷什麼事了。到底過上月薪一萬還是年薪百萬的生活,最後還是要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