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種做人的境界: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莎士比亞曾說:“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象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

馬上又到世界讀書日了,今天你讀書了嗎?

古往今來,中國人講“讀書”,就是為了“做人”。所謂“知書達理”,讀書是學知識、明事理的最好途徑,套用今天哲學上的概念,無非就是為了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其根本目的就是如何“做人”,做“怎樣的人”。

讀書是一種做人的境界: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1.讀書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在閱讀中讓個人修為變為涓涓小溪,長流不息


常言道:“做人要有一顆平常心,做事要有一顆進取心”,但是,讀書的意義又遠遠高於獲取知識。世上的書浩如煙海,讀書如果不是結合自己生命體驗,書是書,你還是你,再多的知識又有何益。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讀書不僅對我們的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我們道德素質和思想意識形成也產生著重大影響。


中國古代有一首四言詩曾被宋徽宗作為“戒石銘”,用以約束當時的官員: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這首小詩很洗練地反映了當好一名公務員所需要恪守的較高道德標準和專業要求。只有帶著事業感投身於工作,工作對人而言才是快樂的,因為但凡因利驅使的行為都離真正意義的幸福感很遠。因此,在充分了解環境和現實的基礎上,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懂得自己內心力量的培養,是獲得幸福感的必修課。


讀書是一種做人的境界: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年輕的時候不要將自己變成憤青,年老的時候不要讓自己變成油條。憤青和油條是不同時期人屈從於環境的結果,所謂的“工作倦怠症”,無論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兩者都不會有由衷的快樂,因為只有內心力量缺失的人,才會去怨天尤人或者消極以對。


當然,在服從多於創新、穩重多於激情的環境裡,人行走在夢想與現實的鴻溝之間,需要持續的自省和不斷的修為才可以將自己韜養成珠。幸福感是每個人心中的感受,沒有人可為他人給予,怎樣才能真正擁有幸福感?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多讀書、勤讀書、讀好書,讓個人的修為變為涓涓小溪,長流不息。

讀書是一種做人的境界: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書讀的越多,我們積累的知識才會越豐富,那種來自個體內心深處的生命體驗才更真實、更具震撼力,也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甜美和人生的幸福。


▲2. 多讀書、讀好書,才能在人生的山峰上登得更高、看得更遠


書籍作為登高望遠、認知世界的階梯。


不是一個結局或是一個終點,人一生中可能遭遇痛苦、煩惱、悲哀、無奈等很多負面的情緒,這些負面的情緒其實都只是磨練我們成長的過程而已。每個人的天生資質各有不同,遭遇也有差異,若是和高於自己程度的人相比,會越比越糟糕而沒有信心;若是和自己程度差的人相比,便會越比越驕傲。在內心深處,我們必須堅信,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


讀書是一種做人的境界: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每一個人在人生的路程中都有自己需要學習走的路,倘若能按自己規劃好的路程來走,不好高騖遠,虛心求教,將有另一片海闊天空。倘若無法順利走在自己規劃的路程,萬不要灰心喪志,再次用心努力下一個的目標,終究也可到達最終的目的地。因

此當每個人預先調整好自己的生涯規劃及學習態度,實際地善於運用,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行為,能即時認清自己,進而肯定自己。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領略讀書的妙處。


我們每個人要想在人生的山峰上登得更高、看得更遠,就要擁有淵博的知識。知識是人類通向進步、文明和發展的唯一途徑。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必須多讀書、讀好書。我國的古典文化雄視千古,傲然異類。各種各樣的文字藉助於不同的載體一脈相承,先摩崖,初甲骨,後金石,再竹木,又絹帛,最終是紙張,這些順其自然的漢字構成了一部部宏篇鉅著,記載古人的思想情感,言行事蹟,傳至今日,謂之曰“書”。


讀書是一種做人的境界: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古人從幼時入學啟蒙,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以書籍作為登高望遠、認知世界的階梯。中國人靠文化和知識來界定如何“做人”—這就是“讀書”。中國人是崇尚文化和智慧的民族,當異族先民對著自己臆造出來的神靈朝夕頂謨叩拜時,我們的先輩正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國人讀書做學問無不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最高理想。孔子“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外乎用書籍文章充實自己,用知識學問薰陶自己,不斷反省,改正錯誤,修正方向,謹言慎行,獨善其身,然後推己於人,兼善天下,達到“天下歸仁”的理想。可見讀書與做人的關係何等密切,做人做到什麼程度與讀書讀到什麼程度有著最直接的聯繫。

因此,書不僅要讀,而且要讀好書、慎讀書。


讀書是一種做人的境界: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一定會有收穫,在人生的黃金時間,必須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及時積累多方面的知識,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做好自身工作、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的各種知識,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優秀的勞動者。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才能以先進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讓自己走得更快更遠,才能在人生的大舞臺上舞出絢麗的軌跡。


▲3.修煉三種境界,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讀書學習也應該有文學創作的三種境界:


讀書是一種做人的境界: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首先,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


其次,要勤奮努力,刻苦鑽研,捨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


讀書是一種做人的境界: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再次,要堅持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裡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


結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播下一種行動,便可收穫一份果實。快快行動起來吧,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情趣,體會書海遨遊的樂趣!

關注@情感第一眼 與您分享更多情感美文!

讀書是一種做人的境界: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